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间歇时间灌溉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7 14:41
  【目的】研究易推广、适宜江淮地区的水稻高产水分高效利用的节水灌溉模式,有利于当地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于2015年和2016年在固定式水泥测坑内设置不同间歇灌溉时间处理W1(穗分化前水层落干后3~5 d,穗分化后水层落干1~3 d的补充灌溉)和W2(穗分化前水层落干后7~9 d,穗分化后水层落干3~5 d的补充灌溉),以常规淹灌(W0)为对照,研究间歇灌溉条件下补充灌溉的间歇时间及其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W0处理产量为8.01~9.40 t/hm2,W1、W2处理与W0处理无显著差异。与W0处理相比,W1、W2处理总需水量分别减少了3.64%~4.74%、5.63%~8.72%;W2处理的需水量低于W1、W0处理不同灌溉方式主要是通过影响穗分化期和灌浆结实期的需水量来影响总需水量,与W0处理相比,W1、W2处理穗分化期的需水量分别下降了0.66%~10.72%、4.54%~7.33%,灌浆结实期的需水量分别下降了4.67%~18.47%、20.76%~25.95%,且在2016年达到显著水平(P<0.05)。W1、W2处理较W0处理分别显著减少了7.50... 

【文章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2020,3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间歇时间灌溉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试验期间的气象数据

降水分布,间歇时间,水位,水量


由图2、表2可知,年份和灌溉方式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着稻田的灌水量、排水量和水稻的需水量。2015年水稻生长期间的降水量(632.7 mm)要高于2016年(569.8 mm),且2015年穗分化后的降水分布更为均匀(穗分化后日降水量变异系数2015年为0.30,2016年为0.91)。W1、W2处理下较常规淹水灌溉(W0)分别显著减少了7.50%~41.85%、31.00%~43.94%的灌水量,此外灌水次数分别减少了1、1~2次。W2处理的需水量、灌水量要低于W1处理的,且在2016年达到显著水平。间歇灌溉下的排水量及排水次数亦要小于W0处理;W2处理下的排水量在2015年与W1处理的无显著差异,而在2016年要显著低于W1处理。常规淹灌(W0)处理下的水稻需水量为467.00~501.03 mm,W1、W2处理与之相比分别显著下降了3.64%~4.74%、5.63%~8.72%。2.2 不同间歇时间灌溉对水稻需水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灌排模式下水稻水分利用效率分析[J]. 杨文新,王文君.  灌溉排水学报. 2018(S2)
[2]秸秆还田下灌溉方式对水稻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 赵宏亮,王麒,孙羽,曾宪楠,张小明,王萍,王曼力,冯延江.  核农学报. 2018(05)
[3]干湿交替灌溉下氮素形态对水稻花期光合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何海兵,杨茹,吴汉,尤翠翠,朱德泉,时强强,武立权.  西北植物学报. 2017(11)
[4]干旱区控制灌溉下水稻光合特性与蒸腾效率研究[J]. 何海兵,武立权,杨茹,马富裕,黄义德.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9)
[5]鄂北地区不同灌溉模式水稻需水及生长特性研究[J]. 刘路广,吴瑕,王丽红,杨小伟.  灌溉排水学报. 2016(03)
[6]中国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姚林,郑华斌,刘建霞,贺慧,黄璜.  生态学杂志. 2014(05)
[7]国内外寒地水稻节水灌溉技术研究进展[J]. 顾春梅,赵黎明.  北方水稻. 2012(04)
[8]水分管理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养分吸收、转运及分配的影响[J]. 孙永健,孙园园,刘树金,杨志远,程洪彪,贾现文,马均.  作物学报. 2011(12)
[9]全球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J]. 朱德峰,程式华,张玉屏,林贤青,陈惠哲.  中国农业科学. 2010(03)
[10]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刘立军,薛亚光,孙小淋,王志琴,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2009(03)

博士论文
[1]水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 孙永健.四川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16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16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f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