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大豆微核心种质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6 02:32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其产量的高低与大多数农艺性状有着间接或者直接联系,如:株高、主茎节数、分枝等。目前大豆相比于水稻、小麦等高产作物,产量偏低,育种进程相对缓慢。而借助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间的关联,深入剖析性状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基因定位,不仅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而且大大提高大豆高产育种的效率。大豆微核心种质(minicorecollection)代表了我国2.3万余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大约63.5%的遗传多样性,是用于大豆基因挖掘和品种改良的优异材料。本研究以22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并对表型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方差分析,探讨了产量相关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覆盖全基因组174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对株高、主茎节数、分枝、茎粗、平均节间长和有效荚数等6个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模型共同定位到的产量相关性状SNP位点进行优异等位变异的挖掘以及优异种质的筛选。通过对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紧密关联的SNPs进行全基因组的鉴定研究,为下一步进行大豆产量相关候选基因...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豆微核心种质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图2-1大豆微核心种质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频率分布图??Fig?2-1?Frequency?distributions?of?yeil?

基因多样性,杂合性,等位基因频率,遗传多样性


Note:?(A)?MAF?(B)?PIC?(C)?H?(D)?GeneDiversity??1.4.2连锁不平衡分析??参考本课题组黄婧博士研宄结果(图3-2,图3-3):通过计算标记两两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共获得SNPs组合1145341对。标记的LD程度用等位基因亲率相关系数r2来??表示。所有SNPs位点间的r2均值为0.013,连锁SNP和非连锁SNP的r2平均值分别为??0.031、0.012。存在显著连锁不平衡的SNPs位点间/*2均值为0.128,而存在强连锁不平??衡(?>0.33)的SNPs位点有1173对,完全连锁(Z=l)的SNP标记共60对。由LD值衰??减曲线得出其衰减距离为249.20Kb。??28??

大豆微核心种质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0一工0一15Q‘20一25Q一30350一40.450_50‘550一60.650一70.75住80.85D一90一951K加翻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水稻地方品种耐冷性鉴定及相关分析[J]. 夏秀忠,张宗琼,杨行海,农保选,曾宇,刘开强,邓国富,李丹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06)
[2]栽培大豆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及优异等位变异挖掘[J]. 杨胜先,牛远,李梦,魏世平,刘晓芬,吕海燕,章元明.  中国农业科学. 2014(20)
[3]大豆全基因组分枝相关基因发掘及与QTL共定位[J]. 谭冰,郭勇,邱丽娟.  遗传. 2013(06)
[4]分子标记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 许洹瑞.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3(01)
[5]大豆分枝数和叶柄夹角的相关野生片段分析[J]. 王吴彬,何庆元,杨红燕,向仕华,赵团结,邢光南,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2012(23)
[6]多环境条件下大豆倒伏性相关形态性状的QTL分析[J]. 范冬梅,杨振,马占洲,曾庆力,杜翔宇,蒋洪蔚,刘春燕,韩冬伟,栾怀海,裴宇峰,陈庆山,胡国华.  中国农业科学. 2012(15)
[7]运用关联分析定位栽培大豆蛋白11S、7S组分的相关基因位点[J]. 简爽,文自翔,李海朝,袁道华,李金英,张辉,叶永忠,卢为国.  作物学报. 2012(05)
[8]大豆品质及农艺性状的QTL分析[J]. 蒋春志,裴翠娟,荆慧贤,张孟臣,王涛,邸锐,刘兵强,闫龙.  华北农学报. 2011(05)
[9]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水稻基因定位上的应用[J]. 孙正文,黄兴奇,李维蛟,钟巧芳,余腾琼,郭怡卿,李定琴,殷富有,程在全.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01)
[10]大豆产量有关性状QTL的检测[J]. 黄中文,赵团结,喻德跃,陈受宜,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2009(12)

博士论文
[1]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和QTL的定位[D]. 黄婧.南京农业大学 2015
[2]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及表型性状关联位点发掘与优异位点序列分析[D]. 李强.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3]大豆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关联分析及候选基因GmGA3ox单倍型鉴定[D]. 郝德荣.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大豆品种群体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茎粗和单株荚数的关联分析[D]. 杨胜先.南京农业大学 2011
[2]新型特早熟春性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及其杂种优势的研究[D]. 姚艳梅.青海大学 2008
[3]不同发育时期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QTLs动态分析[D]. 赵素贞.新疆农业大学 2007
[4]若干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D]. 刘希慧.中国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32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32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