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抗倒伏特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27 15:46
  提高玉米品种自身的耐密、抗倒伏能力是解决玉米生产突出矛盾的根本途径。选用不同抗倒伏性品种‘KX3564’和‘新玉41(XY41)’杂交种(F1)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研究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等杂种优势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玉米杂种F1代的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均表现超亲优势,且穗位高的杂种优势明显高于株高、穗位高系数。杂交种茎秆基部节间直径和单位节长干质量(DWUL)表现为超父优势,显著低于其母本,杂种优势指数较低。进一步分析得出,而高于其父本。茎秆的穿刺强度(RPS)受其双亲互作的影响,且母本自交系的贡献更大。因此,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注重亲本自交系尤其母本自交系形态耐密性和茎秆抗倒强度的选择,有利于提高玉米耐密、抗倒伏品种的选育效率。 

【文章来源】:西北农业学报. 2020,2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抗倒伏特性的研究


玉米杂交种与其亲本基部节间特征(乳熟期)

亲本,节间,玉米,乳熟期


玉米杂交种茎秆基本节间穿刺强度均显著高于其父本,而低于其母本自交系,接近或略高于其中亲值(图3)。抗倒性玉米品种‘KX3564’及其母、父本茎秆穿刺强度峰值均显著高于‘新玉41’,分别平均高29.2%、38.3%和16.5%,其中亲值和杂种优势比‘新玉41’分别高40.8%和34.7%、2.8%和15.5%。‘KX3564’杂交种及其亲本茎秆穿刺强度均在灌浆期(R2)达峰值,且后期维持比较高的值;稀植大穗品种‘新玉41’及其亲本则在抽雄期(VT)达最大值,F1则在灌浆期(R2)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图3 不同抗倒性玉米及其亲本基部3rd节间茎秆穿刺强度

亲本,节间,玉米,茎秆


不同抗倒性玉米及其亲本基部3rd节间茎秆穿刺强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茎秆木质素含量的初步遗传分析[J].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李东林,杨国伟,任晓亮.  作物杂志. 2015(05)
[2]玉米茎秆纤维素含量遗传分析[J]. 马飞前,刘小刚,王红武,黄长玲,吴宇锦,胡小娇,刘志芳.  玉米科学. 2015(01)
[3]玉米茎秆穿刺强度遗传研究[J]. 刘小刚,马飞前,王红武,刘志芳,吴宇锦,胡小娇,黄长玲.  作物杂志. 2014(04)
[4]优良玉米杂交种植株性状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自交系的相关分析[J]. 梁晓杰,董永彬,张飞飞,李玉玲.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5)
[5]遮荫对玉米茎秆形态特征、穿刺强度及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刘仲发,勾玲,赵明,张保军.  华北农学报. 2011(04)
[6]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分析[J]. 季洪强,常纪苹,付志远,丁冬,谭晓军,汤欣欣,刘宗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7]玉米抗倒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通径分析[J]. 王永学,张战辉,刘宗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1(01)
[8]玉米不同耐密植品种茎秆穿刺强度的变化特征[J]. 勾玲,黄建军,孙锐,丁在松,董志强,赵明.  农业工程学报. 2010(11)
[9]玉米茎秆耐穿刺强度的倒伏遗传研究[J]. 丰光,刘志芳,李妍妍,邢锦丰,黄长玲.  作物学报. 2009(11)
[10]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 勾玲,黄建军,张宾,李涛,孙锐,赵明.  作物学报. 2007(10)

博士论文
[1]玉米冠层光分布对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D]. 薛军.石河子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不同抗倒能力玉米品种茎秆及根系等相关特征研究[D]. 陈德龙.吉林农业大学 2015
[2]玉米抗倒伏有关性状遗传的初步研究[D]. 王永学.河南农业大学 2011
[3]玉米抗倒性指标及其遗传研究[D]. 李得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253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53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9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