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种植制度下耕作措施对黑垆土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29 15:47
  渭北旱塬地处黄土台塬南部,存在着降水短缺及其季节分布不均等问题,对冬小麦和春玉米的生长发育不利。黑垆土是渭北地区主要的耕作土壤,土壤紧实化和调控水、肥、气、热等能力降低问题日益严重,选择适宜的种植制度和耕作措施才能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墒能力进而提高作物产量,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以渭北旱塬区9年(20072016年)定位试验为对象,在小麦-玉米轮作、小麦连作两种种植制度下,于2016年6月中旬小麦收获时采取土壤样品,研究连年翻耕(CT/CT)、免耕(NT/NT)、深松(ST/ST)和翻耕/免耕(CT/NT)、免耕/深松(NT/ST)、翻耕/深松(CT/ST)六种耕作措施对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团聚体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探讨土壤物理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关系,以筛选出适宜渭北旱塬区旱作小麦种植和耕作模式。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不同。NT/ST、NT/NT处理在麦玉轮作田、小麦连作田中的平均容重均高于CT/CT处理;ST/ST处理在麦玉轮作田、小麦连作田的2035 cm土层分别比CT/CT...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种植制度下耕作措施对黑垆土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种植制度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WUE的路径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保墒与土壤结构改良措施对土壤结构及小麦、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J]. 杨永辉,武继承,赵世伟,潘晓莹,张洁梅,高翠民,王越,何方.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2)
[2]玉米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萨如拉,杨恒山,高聚林,范富,张瑞富,刘晶,吴帅.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2)
[3]烟田碳库平衡研究进展[J]. 张艺洁,丁丹阳,朱智威,刘志宏,穆童,牛桂言,姚倩,邵惠芳.  土壤通报. 2018(01)
[4]夏闲期耕作对旱地麦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J]. 李慧,高志强,薛建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5]深耕对夏玉米产量形成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王育红,席玲玲,周新,沈东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6]渭北旱塬农田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刘丹,张霞,李军,王旭东.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2)
[7]西北旱作农田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性状及小麦产量的影响[J]. 侯贤清,李荣,贾志宽,韩清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5)
[8]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双季稻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成臣,汪建军,程慧煌,罗亢,曾勇军,石庆华,商庆银.  土壤学报. 2018(01)
[9]灌水量对科尔沁沙地苜蓿草产量、土壤含水量及二者相关性的影响[J]. 朱铁霞,邓波,王显国,王伟东,高凯.  中国草地学报. 2017(04)
[10]休闲期不同耕作模式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养分及产量的影响[J]. 陈梦楠,高志强,孙敏,杨珍平.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5)

硕士论文
[1]渭北旱地春玉米不同栽培模式的蓄水保墒与增产效应研究[D]. 王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渭北旱塬连作麦田保护性轮耕和施肥效应定位试验研究[D]. 吕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保护性土壤耕作制度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产量的影响[D]. 顾顺芳.河南科技大学 2012
[4]渭北旱原不同保护性耕作制度技术研究[D]. 方日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567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567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b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