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高温对不同耐热性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2 19:43
  小麦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淀粉占小麦重量的70%以上,是人类碳水化合物主要的供应源供之一。在大多数小麦种植区,小麦灌浆期常处于高温天气,热胁迫阻碍小麦胚乳淀粉正常累积,导致小麦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然而,研究人员对热胁迫下小麦淀粉成分和淀粉颗粒变化的研究结果不一,有关高温对不同耐热性的小麦籽粒淀粉颗粒影响的研究更是鲜有报道,因此我们有必要探清高温下小麦籽粒的淀粉组成和颗粒大小的变化情况,初步探究耐热性差异小麦淀粉颗粒对高温的响应机制,为深入研究小麦耐热机制和筛选优质耐热的小麦品种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千粒重变化率为标准,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筛选出7个耐热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系,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应的籽粒淀粉颗粒、淀粉含量变化以及直链/支链淀粉比例差异展开研究,其中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并利用分期播种来提供相应的热胁迫环境,室内实验则通过培养箱进行相应的热处理。实验得到以下几个结论:1.晚播为小麦灌浆期提供了高温胁迫,相应的4个(94,132,95,CS)千粒重显著降低(>14%)的小麦株系被我们划分为热敏感小麦,3个(44,32...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高温对不同耐热性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影响


模拟1971-2090年中国高温胁迫强度分布变化(杨绚等2013)

示意图,试验材料,分期播种,示意图


图 2-1 2015-2016 田间分期播种试验材料筛选示意图1 Schematic diagram of selecting wheat strains planted in the field in

高温对不同耐热性小麦籽粒淀粉形成的影响


015-2016年田间试验设计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小麦耐热性状鉴定及相关性状QTL研究进展[J]. 刘子会,李国良,张华宁,张红梅,张艳敏,郭秀林,柳斌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1)
[2]试析小麦灾害性气候的应对措施[J]. 杨梅,何蔚娟,张萍.  农技服务. 2015(03)
[3]干旱胁迫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J]. 孙海悦.  农民致富之友. 2015(02)
[4]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胁迫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J]. 杨绚,汤绪,陈葆德,田展,钟洪麟.  地理科学进展. 2013(12)
[5]花后渍水高温交互效应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吴进东,李金才,魏凤珍,王成雨,张一,武文明.  作物学报. 2012(06)
[6]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业模型模拟研究进展[J]. 任景全,王连喜,李琪,吴荣军,吴东丽.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4)
[7]高温胁迫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 路玉彦,吕超,韦存虚,黄祖六,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2011(04)
[8]中国西北地区近47a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J]. 陈少勇,张康林,邢晓宾,董安祥.  自然资源学报. 2010(07)
[9]花后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敬海霞,王晨阳,左学玲,胡吉帮,王永华,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2010(03)
[10]小麦花后弱光引起籽粒淀粉的粒度分布及组分含量的变化[J]. 李文阳,闫素辉,尹燕枰,李勇,梁太波,耿庆辉,戴忠民,王振林.  生态学报. 2009(01)

博士论文
[1]花后高温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刘萍.扬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品种、氮肥和温度对小麦籽粒淀粉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D]. 郭静.扬州大学 2010
[2]花后高温对小麦淀粉结构和特性的影响[D]. 王珏.扬州大学 2008
[3]水杨酸、表油菜素内酯诱导番茄幼苗抗高温机理的研究[D]. 万正林.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297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97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1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