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柱头外露率软米型两系不育系水稻选育和配组米质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5 20:35
本研究以两系不育系‘矮粳15S’为转育亲本,通过与高柱头外露率水稻以及含有软米基因水稻杂交及复交,再与‘矮粳15S’水稻多代回交,田间对柱头高外露表型进行筛选,同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软米基因,已成功培育出柱头外露率高并含有软米基因的两系不育系水稻新品系‘浦粳软S’。‘浦粳软S’不育系熟期较早,植株茎秆粗壮,矮杆大穗,柱头外露率为53.1%。本研究再以‘浦粳软S’为母本与不同籼型恢复系杂交并进行后代米质分析。结果显示,20个组合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都较低,介于11.2%~13.3%之间。考察除直链淀粉含量以外的其他稻米指标,在20个组合中,有13个组合稻米能够符合优质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有2个组合稻米能够符合优质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开展本研究为今后培育超高产优质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0,18(1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浦粳软S’水稻选育流程
以‘浦粳软S’为母本,不同的强优势籼型恢复系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方式配制了一批杂交组合,经田间综合性状筛选,20个组合表现突出。检测20个组合后代米质指标显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都较低,不同组合含量介于11.2%~13.3%之间。其他两项食味品质指标也较好,尤其对于胶稠度,有18个组合达到一级标准(≥7级),余下两个组合达到三级标准(≥6级);碱消值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为8个(≥7级),余下12个组合达到三级标准(≥60 cm)(表1)。图3 自交后代植株软米基因检测
图2 回交后代植株软米基因检测在2个加工品质指标中,糙米率表现较好,7个组合达到一级标准(≥83),余下13个组合都达到二级标准(81.0%~82.9%)。有7个组合整精米率达到一级标准(≥69%),8个组合达到二级标准(66.0%~68.9%),2个组合达到三级标准(63.0%~65.9%)(表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香型软米水稻“上师大18号”[J]. 朱小方,孙双燕,曾文秀,赵国超,李建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2]分子标记选择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创5S稻瘟病抗性[J]. 廖常青,陈英,向聪,雷东阳. 作物研究. 2018(04)
[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C815S的褐飞虱抗性研究[J]. 任西明,向聪,雷定强,雷东阳. 杂交水稻. 2018(03)
[4]抗稻瘟病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华1201S的选育[J]. 牟同敏,姜洁锋,陈屹,叶胜拓,杨大兵,李春海,孙焱,陈云. 杂交水稻. 2017(06)
[5]‘浦优22’杂交水稻高产制种及钵苗机插栽培技术研究[J]. 顾春军,盛亚红,陈建,王冬翼,张珍,王依明,王治雄,吴雪源.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3)
[6]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良粳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J]. 蔡之军,李金军,周德银,富昊伟.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3)
[7]优质籼型软米光温敏核不育系云软221S的选育[J]. 陈忆昆,涂建,奎丽梅,卢义宣,刘晓利,黄平,辜琼瑶,李华慧,杨久,张云. 杂交水稻. 2014(03)
[8]粳籼交超高产组合’浦优22’的选育与应用[J]. 陈天明,王冬翼,戴国忠,王依明,顾春军,吴雪源,曹忠,尹纪根. 上海农业学报. 2014(02)
[9]携带Wx-mq基因水稻新品种(系)稻米RVA谱特征及与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J]. 于新,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春芳,王才林. 华北农学报. 2013(05)
[10]优质稻米‘青香软粳’低直链淀粉含量形成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J]. 李凌,田麟,王涛涛,蒋其根,罗治靖,陈明姣,张建中,张大兵,袁政. 植物生理学报. 2012(02)
本文编号:3302733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0,18(1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浦粳软S’水稻选育流程
以‘浦粳软S’为母本,不同的强优势籼型恢复系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方式配制了一批杂交组合,经田间综合性状筛选,20个组合表现突出。检测20个组合后代米质指标显示,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都较低,不同组合含量介于11.2%~13.3%之间。其他两项食味品质指标也较好,尤其对于胶稠度,有18个组合达到一级标准(≥7级),余下两个组合达到三级标准(≥6级);碱消值达到一级标准的组合为8个(≥7级),余下12个组合达到三级标准(≥60 cm)(表1)。图3 自交后代植株软米基因检测
图2 回交后代植株软米基因检测在2个加工品质指标中,糙米率表现较好,7个组合达到一级标准(≥83),余下13个组合都达到二级标准(81.0%~82.9%)。有7个组合整精米率达到一级标准(≥69%),8个组合达到二级标准(66.0%~68.9%),2个组合达到三级标准(63.0%~65.9%)(表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子标记辅助选育香型软米水稻“上师大18号”[J]. 朱小方,孙双燕,曾文秀,赵国超,李建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2]分子标记选择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创5S稻瘟病抗性[J]. 廖常青,陈英,向聪,雷东阳. 作物研究. 2018(04)
[3]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两系不育系C815S的褐飞虱抗性研究[J]. 任西明,向聪,雷定强,雷东阳. 杂交水稻. 2018(03)
[4]抗稻瘟病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华1201S的选育[J]. 牟同敏,姜洁锋,陈屹,叶胜拓,杨大兵,李春海,孙焱,陈云. 杂交水稻. 2017(06)
[5]‘浦优22’杂交水稻高产制种及钵苗机插栽培技术研究[J]. 顾春军,盛亚红,陈建,王冬翼,张珍,王依明,王治雄,吴雪源. 上海农业学报. 2017(03)
[6]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改良粳稻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J]. 蔡之军,李金军,周德银,富昊伟.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3)
[7]优质籼型软米光温敏核不育系云软221S的选育[J]. 陈忆昆,涂建,奎丽梅,卢义宣,刘晓利,黄平,辜琼瑶,李华慧,杨久,张云. 杂交水稻. 2014(03)
[8]粳籼交超高产组合’浦优22’的选育与应用[J]. 陈天明,王冬翼,戴国忠,王依明,顾春军,吴雪源,曹忠,尹纪根. 上海农业学报. 2014(02)
[9]携带Wx-mq基因水稻新品种(系)稻米RVA谱特征及与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J]. 于新,张亚东,朱镇,赵凌,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春芳,王才林. 华北农学报. 2013(05)
[10]优质稻米‘青香软粳’低直链淀粉含量形成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J]. 李凌,田麟,王涛涛,蒋其根,罗治靖,陈明姣,张建中,张大兵,袁政. 植物生理学报. 2012(02)
本文编号:3302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0273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