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31 22:41
  为进一步优化西北半旱区春玉米的种植模式,本研究于2016-2017年在宁南半干旱区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L:5.25万株ha-1;M:7.50万株ha-1;H:9.75万株ha-1)和3种补充灌溉模式(RN:沟垄集雨不灌溉;RI:沟垄集雨补灌375 m3 ha-1、CI:传统畦灌750 m3 ha-1)。通过连续两年大田试验,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与补灌方式对农田土壤水分、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两年试验中RN和RI处理较CI在苗期显著提高了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在大喇叭口期显著提高了6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由于2016年播前土壤墒情较好及4月份降水较多,在补灌前RN和RI处理较CI明显提高了苗期和大喇叭口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2016年后期土壤水分的积累效应导致2017年玉米苗期和大喇叭口期RI和CI处理的土壤贮水量高于RN。在大喇叭口期补灌后,RI处理主要通过增加40-...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试验地2016~2017年月降雨量分布

土壤含水量,土层,集雨补灌,墒情


12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与水分利用的影响第三章 集雨补灌与种植密度对农田土壤水分及耗水特征的影响3.1 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 0-200 cm 土层的土壤含水量3.1.1 播种前如图 3-1 所示,2016 年 0-200 cm 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不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 60 cm 土层达到最大值。2016 年播种前 0-60 cm 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量为 18.2%,墒情较好,然而,在 2017 年仅为 12.9%,墒情较差。研究发现,2017 年播前在 0-40 cm 土层 RN 和 RI 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 CI,而在 140-160 cm 土层 RN 显著低于 CI。以上结果表明,由于集雨种植在休闲期收集降水,同时垄上覆膜抑制蒸发,从而明显提高表层(0-40 cm)土壤含水量,改善了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土层,苗期


尤其在高密度种植下水分亏缺严重,这可能是由于 2016 年高密度种植下玉米植株消耗大量土壤水分造成的。3.1.2 苗期从图 3-2 可看出,2016 年苗期同一种植密度下,RN 和 RI 处理 40-60 cm 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 CI,而在 100-200 cm 土层各补灌方式差异不显著。在低、中、高密度下 RI 处理 0-200 cm 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均高于 CI,较 CI 分别增加了 4.5%、3.3%和5.9%。以上结果表明,沟垄集雨种植较传统平作可改善玉米田土壤水分状况,主要提高了表层土壤含水量。这是由于 2016 年在玉米苗期降水主要以小雨为主,集雨种植可收集雨水汇集于沟中,从而提高 40-6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2017 年苗期在 3 个种植密度下 RI 处理 0-200 cm 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均高于 CI,在低、中、高密度下较 CI 分别增加了 3.7%、3.4%和 3.5%。在同一密度下,RN 和 RI 处理 0-40 cm 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 CI,而在 140-160 cm 土层 RN 显著低于 CI。CI 处理较不灌水处理(RN)显著提高了苗期 140-160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这主要是由于 2016 年补灌导致土壤水分积累造成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垄沟集雨补灌对冬油菜根系、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谷晓博,李援农,周昌明,杜娅丹,任全茂,吴国军.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4)
[2]关中灌区沟垄集雨种植补灌对冬小麦光合特征、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玉,韩清芳,成雪峰,杨姗姗,贾志宽,丁瑞霞,任小龙,聂俊峰.  应用生态学报. 2015(05)
[3]沟垄覆膜连作种植对马铃薯田土壤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J]. 秦舒浩,王东,张俊莲,王蒂.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4(05)
[4]东北雨养区地膜覆盖条件下种植密度对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和产量的影响[J]. 孙仕军,樊玉苗,许志浩,张旭东,迟道才.  生态学杂志. 2014(10)
[5]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植株性状及耗水特性的影响[J]. 张冬梅,张伟,陈琼,黄学芳,姜春霞,韩彦龙,刘恩科,池宝亮.  玉米科学. 2014(04)
[6]辽西半干旱区垄膜沟种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J]. 肖继兵,孙占祥,蒋春光,刘志,郑家明,冯良山.  中国农业科学. 2014(10)
[7]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及脱水特性的影响[J]. 冯鹏,申晓慧,郑海燕,张华,李增杰,杨海宽,李明顺.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6)
[8]不同种植密度对早熟玉米‘晋单8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郑丽萍,田森林,李爱军,李作一,穆婷婷.  中国农学通报. 2014(03)
[9]不同覆膜集雨种植方式对旱地玉米叶绿素荧光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李尚中,樊廷录,王勇,赵刚,王磊,唐小明,党翼,赵晖.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2)
[10]半湿润偏旱区沟垄覆盖种植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韩娟,廖允成,贾志宽,韩清芳,丁瑞霞.  作物学报. 2014(01)

博士论文
[1]集雨种植模式下施肥和种植密度对谷子生长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D]. 连延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集雨限量补灌技术对农田土壤水温状况及玉米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D]. 张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3]沟垄集雨种植条件下农田土壤水温与产量效应的DNDC模型模拟研究[D]. 韩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4]水磷耦合对冬小麦水、磷利用与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D]. 王瑜.山东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集雨节灌种植技术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其生理特性的影响[D]. 张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水平衡及作物生长的影响[D]. 于淼.河北农业大学 2010
[3]黄土高原西北部集雨水高效利用研究[D]. 张志山.甘肃农业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314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14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