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冷胁迫转录组分析及MsMYB144基因的功能鉴定
发布时间:2021-08-07 07:46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subsp.sativa L.)是一种广泛种植的豆科牧草,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牧草之王”。然而,非生物逆境严重阻碍着紫花苜蓿的生长和生产。由于基因组信息的不完整以及表达谱数据的匮乏,与传统作物相比,关于紫花苜蓿抗逆基因的挖掘刚刚起步。为了全面的揭示紫花苜蓿在响应冷胁迫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BGISEQ-500技术并结合全长转录组数据,比较了 4℃冷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的转录组动态特征。MYB基因家族在植物响应非生物逆境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紫花苜蓿中尚未进行系统研究。在前期转录组实验的基础上,本研究对紫花苜蓿MYB基因家族进行了识别与鉴定,分析了不同成员在冷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并通过遗传转化在拟南芥和紫花苜蓿中鉴定了MsMYB144的基因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冷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8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冷胁迫条件下紫花苜蓿中的离子泄漏水平、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过氧化氢(H202)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脯氨酸(P...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2冷胁迫Oh、2?h、6?h、24?h和48?h后紫花苜蓿整株幼苗生理指标变化
?紫花苜蓿冷胁迫转录组分析及MvMygj#基因的功能鉴定??组分”、“分子功能”和“生化过程”(图3.5),其中以“生化过程”类别中的unigenes??数量最多,其次为“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表3.3非冗余unigene与公共数据库的BLAST分析??Table?3.3?BLAST?analysis?of?the?non-redundant?unigenes?against?public?databases??注释基因的数量(%)??数据库??Number?of?annotated?unigenes?(Percentage)??Database????CO?Cl?C2?C3?C4?All??在?Nr?注释的数量?20,470?20,863?20,611?20,643?20,732?21,947??Annotated?in?Nr?(44.80%)?(44.33%)?(45.04%)?(45.09%)?(44.40%)?(43.20%)??在?GO?中注释的数量?43
为了验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_性,本实验随机选择了?9个unigenes??进行qRT-PCR验证(表3.1)。结果表明,这9个unigenes的qRT-PCR结果与测??序数据相一致,这说明本实验的测序结杲可靠(图3.6),可用于后续相关研宄。??3.2.4差异表达基因的识别和聚类分析??在本实验中,利用不同冷处理时间点文库中的FPKM值来调査基闺的表达??变化,并揭示紫花苜蓿在响应冷胁迫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在进行差异表达分析时,??以冷处理和对照样品间基囡表达水平的差异倍数大于等;于4作为筛选条件,最后??共获得5,283个差异表达_因(图3.7)。与对照相比,冷处理时间点Cl、C2、??C3和C4分别含有U47?(966个上调,81个下调)、1,033?(936个上调,97个??下调)、2638?(1,663上调、975个下调)和3,473?(1,987个上调,1,486个下调)??个差异表达基因(图3.8),其中C3和C4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多于C1和C2??时间点的数量*此外
本文编号:3327383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2冷胁迫Oh、2?h、6?h、24?h和48?h后紫花苜蓿整株幼苗生理指标变化
?紫花苜蓿冷胁迫转录组分析及MvMygj#基因的功能鉴定??组分”、“分子功能”和“生化过程”(图3.5),其中以“生化过程”类别中的unigenes??数量最多,其次为“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表3.3非冗余unigene与公共数据库的BLAST分析??Table?3.3?BLAST?analysis?of?the?non-redundant?unigenes?against?public?databases??注释基因的数量(%)??数据库??Number?of?annotated?unigenes?(Percentage)??Database????CO?Cl?C2?C3?C4?All??在?Nr?注释的数量?20,470?20,863?20,611?20,643?20,732?21,947??Annotated?in?Nr?(44.80%)?(44.33%)?(45.04%)?(45.09%)?(44.40%)?(43.20%)??在?GO?中注释的数量?43
为了验证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_性,本实验随机选择了?9个unigenes??进行qRT-PCR验证(表3.1)。结果表明,这9个unigenes的qRT-PCR结果与测??序数据相一致,这说明本实验的测序结杲可靠(图3.6),可用于后续相关研宄。??3.2.4差异表达基因的识别和聚类分析??在本实验中,利用不同冷处理时间点文库中的FPKM值来调査基闺的表达??变化,并揭示紫花苜蓿在响应冷胁迫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在进行差异表达分析时,??以冷处理和对照样品间基囡表达水平的差异倍数大于等;于4作为筛选条件,最后??共获得5,283个差异表达_因(图3.7)。与对照相比,冷处理时间点Cl、C2、??C3和C4分别含有U47?(966个上调,81个下调)、1,033?(936个上调,97个??下调)、2638?(1,663上调、975个下调)和3,473?(1,987个上调,1,486个下调)??个差异表达基因(图3.8),其中C3和C4时间点的差异表达基因多于C1和C2??时间点的数量*此外
本文编号:33273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273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