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量对临麦4号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7 03:51
小麦播种量作为多项栽培措施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调整群体结构和产量水平有重要作用。以大穗型小麦品种临麦4号为研究材料,探讨75、150、225、300和375kg/hm2 5个播种量水平条件下的小麦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的差异。2年结果表明,与其他播种量相比,150kg/hm2播种量处理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贮藏再转运量、花前营养器官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花后干物质生产量、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和成熟期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均达显著差异水平;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在各播种量之间达显著差异水平,其中150kg/hm2播种量处理的穗部和整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150kg/hm2播种量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各播种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文章来源】:作物杂志.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播种量条件下临麦4号花后不同发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不同播种量条件下临麦4号花后不同发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播期播量对小麦品种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杜亚君,王福玉,陈贵菊,王秋云,张宪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9)
[2]不同播量对周麦32号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杨亚洲,赵延勃,张保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3)
[3]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尧麦16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史晓芳,仇松英,史忠良,谢福来,高炜,宋立红.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3)
[4]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会民,晁岳恩,杨攀,李巍,周正富.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9)
[5]花后营养调控对冬小麦灌浆期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及再运移的影响[J]. 卢殿君,陈新平,张福锁,崔振岭,贺明荣,王振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9)
[6]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转运特性与产量的关系[J]. 田中伟,王方瑞,戴廷波,蔡剑,姜东,曹卫星. 中国农业科学. 2012(04)
[7]小麦叶面积指数的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与产量的关系[J]. 安强,李宏伟,李春莲,陈耀锋,徐龙超,杨兴洪,李滨,李振声. 西北农业学报. 2011(12)
[8]密度、氮肥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曹倩,贺明荣,代兴龙,门洪文,王成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04)
[9]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杨桂霞,赵广才,许轲,常旭虹,杨玉双,马少康,丰明,徐凤娇. 麦类作物学报. 2010(04)
[10]小麦亩产789.9kg高产栽培技术思路[J]. 余松烈,于振文,董庆裕,王东,张永丽,姚德常,王坚强. 山东农业科学. 2010(04)
本文编号:3347002
【文章来源】:作物杂志.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播种量条件下临麦4号花后不同发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不同播种量条件下临麦4号花后不同发育时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播期播量对小麦品种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杜亚君,王福玉,陈贵菊,王秋云,张宪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9(09)
[2]不同播量对周麦32号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杨亚洲,赵延勃,张保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3)
[3]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尧麦16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史晓芳,仇松英,史忠良,谢福来,高炜,宋立红.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3)
[4]播期、播量对小麦新品种郑麦996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何盛莲,吴政卿,雷振生,杨会民,晁岳恩,杨攀,李巍,周正富.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9)
[5]花后营养调控对冬小麦灌浆期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及再运移的影响[J]. 卢殿君,陈新平,张福锁,崔振岭,贺明荣,王振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9)
[6]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物质积累转运特性与产量的关系[J]. 田中伟,王方瑞,戴廷波,蔡剑,姜东,曹卫星. 中国农业科学. 2012(04)
[7]小麦叶面积指数的遗传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与产量的关系[J]. 安强,李宏伟,李春莲,陈耀锋,徐龙超,杨兴洪,李滨,李振声. 西北农业学报. 2011(12)
[8]密度、氮肥互作对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 曹倩,贺明荣,代兴龙,门洪文,王成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04)
[9]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杨桂霞,赵广才,许轲,常旭虹,杨玉双,马少康,丰明,徐凤娇. 麦类作物学报. 2010(04)
[10]小麦亩产789.9kg高产栽培技术思路[J]. 余松烈,于振文,董庆裕,王东,张永丽,姚德常,王坚强. 山东农业科学. 2010(04)
本文编号:3347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4700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