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学的茅苍术扁茎变异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1 22:30
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为菊科多年生植物,其根茎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药材名苍术。目前茅苍术的历史道地产区江苏茅山一带已无商品药材供应,市场上的茅苍术药材大部分为湖北等省份的人工栽培品。位于湖北省黄冈市的英山、罗田等县的人工规模化种植茅苍术,经过长期多代无性繁殖已导致部分植株发生退化和变异,形成了多种变异类型,其中包括茅苍术扁茎变异这一类型。本文从病原菌、化学成分差异以及转录组等多角度研究正常茅苍术和扁茎变异茅苍术的品质差异,旨在阐明茅苍术扁茎变异的发生机制,提升栽培药材品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分子生物学及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导致茅苍术扁茎变异病的病原菌。通过形态特征分析发现,扁茎变异茅苍术植株与植原体引起的病害症状相符。进一步利用植原体16S rDNA基因的通用引物,通过巢式PCR检测出扁茎变异茅苍术中存在植原体,再经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湖北英山茅苍术中检测到的植原体属于翠菊黄化植原体16SrI-B亚组。DAPI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扁茎变异茅苍术与正常茅苍术相比,扁茎变异植株茎横切片中存在大量点状荧光,进一步验证了扁茎茅苍术中...
【文章来源】: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茅苍术扁茎变异病的病原菌鉴定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扁茎茅苍术的病原菌鉴定
2.2 扁茎茅苍术的组织化学鉴定
2.3 扁茎茅苍术的发病率调查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感病植株的性状鉴定
3.2 扁茎茅苍术的病原菌鉴定
3.3 感病植株的组织化学鉴定
3.4 扁茎变异茅苍术的发病率调查
4 讨论
第二章 扁茎变异对茅苍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及设备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显微鉴别
2.2 正常茅苍术和扁茎茅苍术形态学对比
2.3 薄层TLC鉴别
2.4 水分测定
2.5 HPLC测定苍术素含量
2.6 GC测定β-桉叶醇含量
2.7 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2.8 GC-MS分析挥发油主成分
3 实验结果
3.1 显微鉴别
3.2 正常茅苍术和扁茎茅苍术形态学对比
3.3 薄层TLC鉴别
3.4 水分测定结果
3.5 HPLC测定苍术素含量结果
3.6 GC测定β-桉叶醇结果
3.7 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
3.8 GC-MS分析挥发油主成分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基于转录组学的茅苍术扁茎变异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RNA提取
2.2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
2.3 原始数据预处理
2.4 转录本拼接
2.5 基因功能注释
2.6 转录本表达丰度估计
2.7 差异表达分析
2.8 关键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3 实验结果
3.1 RNA质量检测结果
3.2 转录组数据从头组装
3.3 全长转录本评估
3.4 unigene功能注释
3.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7 不同样本的差异基因的GO和 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3.8 与植原体相关的差异基因KEGG Pathway表达分析
3.9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4 讨论
结语与创新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356455
【文章来源】: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茅苍术扁茎变异病的病原菌鉴定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扁茎茅苍术的病原菌鉴定
2.2 扁茎茅苍术的组织化学鉴定
2.3 扁茎茅苍术的发病率调查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感病植株的性状鉴定
3.2 扁茎茅苍术的病原菌鉴定
3.3 感病植株的组织化学鉴定
3.4 扁茎变异茅苍术的发病率调查
4 讨论
第二章 扁茎变异对茅苍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及设备
1.3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显微鉴别
2.2 正常茅苍术和扁茎茅苍术形态学对比
2.3 薄层TLC鉴别
2.4 水分测定
2.5 HPLC测定苍术素含量
2.6 GC测定β-桉叶醇含量
2.7 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2.8 GC-MS分析挥发油主成分
3 实验结果
3.1 显微鉴别
3.2 正常茅苍术和扁茎茅苍术形态学对比
3.3 薄层TLC鉴别
3.4 水分测定结果
3.5 HPLC测定苍术素含量结果
3.6 GC测定β-桉叶醇结果
3.7 挥发油含量测定结果
3.8 GC-MS分析挥发油主成分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基于转录组学的茅苍术扁茎变异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RNA提取
2.2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
2.3 原始数据预处理
2.4 转录本拼接
2.5 基因功能注释
2.6 转录本表达丰度估计
2.7 差异表达分析
2.8 关键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3 实验结果
3.1 RNA质量检测结果
3.2 转录组数据从头组装
3.3 全长转录本评估
3.4 unigene功能注释
3.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3.6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7 不同样本的差异基因的GO和 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3.8 与植原体相关的差异基因KEGG Pathway表达分析
3.9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
4 讨论
结语与创新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356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564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