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15:00
小黑麦(Triticosecale)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黑麦(Secale cereale)经属间有性杂交和杂种染色体加倍而形成的人工合成新物种,不仅高产、优质、抗病、抗寒、抗旱,还具有杂种优势大、光合作用强和营养品质好等特点。小黑麦根据品质和用途的不同,可划分为加工型、粮食型、饲用型、粮饲兼用型等。研究不同类型小黑麦品种生理特性及蛋白质品质与淀粉品质形成的特性,明确不同类型小黑麦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不仅可以深化对小黑麦产量和品质形成机理的认识,而且为不同类型小黑麦的生产与利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可为实现小黑麦优质高产栽培的调控措施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以加工型东农8809、饲用型东农5305和粮饲兼用型东农96026为试验材料,基本保苗均为450万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调查分析品种的光合特性、氮代谢特性、碳代谢特性、品质指标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加工型品种东农8809生育后期光化学量子下降幅度大,非光化学系数高,光能消耗大,产量形成受到限制;饲用型品种东农5303扬花前光合能力较强,生物产量潜力高,花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增加量大,...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类型小黑麦气孔导度Fig.3-2Gsofdifferenttypesoftriticale
图 3-2 不同类型小黑麦气孔导度Fig.3-2 G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riticale速率(Tr)是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3 个小黑麦品种先升高后降低,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完熟期最小,差异达到显6 的 Tr 最大,比东农 8809 和东农 5305 分别大 16.53%和 8.12% 8809 的 Tr 稳定增长,东农 5305 增幅和东农 96026 增幅较大东农 5305 和东农 96026 分别为 9.95%和 34.90%。拔节期到孕东农 96026 分别为 34.64%和 31.14%。抽穗期之后 Tr 迅速下降东农 96026 降幅分别为 45.43%、52.79%和 51.77%。
图 3-4 不同类型小黑麦胞间 CO2浓度Fig.3-4 Ci of different types of triticale素荧光参数荧光产量(Fm)荧光产量,即 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关闭时的荧光产量。可反映况,通常叶片经暗适应 20 min 后测得。由图 3-5 可以看出,3 个小变化趋势,先升高后降低,在孕穗期达到最大,且差异显著。孕>东农 96026>东农 8809。在孕穗之前 3 个小黑麦品种 Fm 缓慢增东农 8809、东农 5305 和东农 96026 增幅分别为 9.8%、23.27%和速下降,到抽穗期之后降幅变缓。完熟期 Fm 表现为东农 96026>异显著,表明东农 96026 热耗散机制消耗小,叶绿素功能损伤小相比光合特性最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形成的光合特性差异[J]. 王丽华,左师宇,曹鑫波,魏湜,刘旋,田礼欣,李晶. 麦类作物学报. 2017(10)
[2]小黑麦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差异分析[J]. 王丽华,左师宇,刘旋,魏湜,胡乾峰,李晶.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7)
[3]不同甜高粱品种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糖分积累的关系[J]. 李春阳,胡瑞芳,张馨月,杨阳,逄洪波,李玥莹.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1)
[4]灌浆期高温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J]. 岳鹏莉,王晨阳,卢红芳,刘卫星,马耕,王强,胡阳阳. 麦类作物学报. 2016(11)
[5]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代谢特征及GS酶活性与氮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周晓明,张志勇,王小纯,熊淑萍,韩锦峰,马新明. 河南农业科学. 2016(09)
[6]两类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氮代谢生理差异分析[J]. 王晓航,熊淑萍,韩玉林,王小纯,马新明,吴懿鑫,杜盼. 西北农业学报. 2016(05)
[7]春性和半冬性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与运转特征差异[J]. 董召娣,郭明明,易媛,张明伟,朱新开,封超年,郭文善.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6)
[8]不同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J]. 卓武燕,张正茂,刘苗苗,刘玉秀,刘芳亮,孙茹. 西北农业学报. 2016(04)
[9]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根系氮代谢及其吸收能力差异分析[J]. 熊淑萍,吴克远,王小纯,吴懿鑫,杜盼,马新明.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3)
[10]不同春小麦品种光合速率及其在后代中遗传规律研究[J]. 靳存旺,王小兵,于美玲,史红飞,李元清,崔国恵,吴晓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密度与氮素水平对小黑麦氮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李晶.东北农业大学 2009
[2]不同类型小麦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及植株—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D]. 石玉.山东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玉米不同氮效率品种筛选及其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差异的研究[D]. 曹鑫波.东北农业大学 2017
[2]外源糖调控盐胁迫下小黑麦糖代谢及光合特性的研究[D]. 李改玲.东北农业大学 2016
[3]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D]. 徐甜甜.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氮素调控对不同收获期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杨小辉.东北农业大学 2011
[5]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李陶.东北农业大学 2008
[6]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及其调控[D]. 孙建勇.扬州大学 2004
[7]不同小麦品种品质的差异及其生理基础[D]. 王小燕.山东农业大学 2003
[8]高产小麦群体光辐射特征与光合特性的研究[D]. 王之杰.河南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358086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类型小黑麦气孔导度Fig.3-2Gsofdifferenttypesoftriticale
图 3-2 不同类型小黑麦气孔导度Fig.3-2 G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riticale速率(Tr)是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蒸腾的水量。3 个小黑麦品种先升高后降低,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完熟期最小,差异达到显6 的 Tr 最大,比东农 8809 和东农 5305 分别大 16.53%和 8.12% 8809 的 Tr 稳定增长,东农 5305 增幅和东农 96026 增幅较大东农 5305 和东农 96026 分别为 9.95%和 34.90%。拔节期到孕东农 96026 分别为 34.64%和 31.14%。抽穗期之后 Tr 迅速下降东农 96026 降幅分别为 45.43%、52.79%和 51.77%。
图 3-4 不同类型小黑麦胞间 CO2浓度Fig.3-4 Ci of different types of triticale素荧光参数荧光产量(Fm)荧光产量,即 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关闭时的荧光产量。可反映况,通常叶片经暗适应 20 min 后测得。由图 3-5 可以看出,3 个小变化趋势,先升高后降低,在孕穗期达到最大,且差异显著。孕>东农 96026>东农 8809。在孕穗之前 3 个小黑麦品种 Fm 缓慢增东农 8809、东农 5305 和东农 96026 增幅分别为 9.8%、23.27%和速下降,到抽穗期之后降幅变缓。完熟期 Fm 表现为东农 96026>异显著,表明东农 96026 热耗散机制消耗小,叶绿素功能损伤小相比光合特性最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形成的光合特性差异[J]. 王丽华,左师宇,曹鑫波,魏湜,刘旋,田礼欣,李晶. 麦类作物学报. 2017(10)
[2]小黑麦群体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差异分析[J]. 王丽华,左师宇,刘旋,魏湜,胡乾峰,李晶.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7)
[3]不同甜高粱品种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糖分积累的关系[J]. 李春阳,胡瑞芳,张馨月,杨阳,逄洪波,李玥莹.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1)
[4]灌浆期高温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J]. 岳鹏莉,王晨阳,卢红芳,刘卫星,马耕,王强,胡阳阳. 麦类作物学报. 2016(11)
[5]不同氮效率小麦的氮代谢特征及GS酶活性与氮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周晓明,张志勇,王小纯,熊淑萍,韩锦峰,马新明. 河南农业科学. 2016(09)
[6]两类发育特性小麦品种氮代谢生理差异分析[J]. 王晓航,熊淑萍,韩玉林,王小纯,马新明,吴懿鑫,杜盼. 西北农业学报. 2016(05)
[7]春性和半冬性小麦植株氮素积累与运转特征差异[J]. 董召娣,郭明明,易媛,张明伟,朱新开,封超年,郭文善.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6)
[8]不同类型小麦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差异[J]. 卓武燕,张正茂,刘苗苗,刘玉秀,刘芳亮,孙茹. 西北农业学报. 2016(04)
[9]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根系氮代谢及其吸收能力差异分析[J]. 熊淑萍,吴克远,王小纯,吴懿鑫,杜盼,马新明.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3)
[10]不同春小麦品种光合速率及其在后代中遗传规律研究[J]. 靳存旺,王小兵,于美玲,史红飞,李元清,崔国恵,吴晓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密度与氮素水平对小黑麦氮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 李晶.东北农业大学 2009
[2]不同类型小麦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及植株—土壤氮素循环的研究[D]. 石玉.山东农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玉米不同氮效率品种筛选及其光合特性和氮代谢差异的研究[D]. 曹鑫波.东北农业大学 2017
[2]外源糖调控盐胁迫下小黑麦糖代谢及光合特性的研究[D]. 李改玲.东北农业大学 2016
[3]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D]. 徐甜甜.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氮素调控对不同收获期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杨小辉.东北农业大学 2011
[5]密度和氮素营养对小黑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李陶.东北农业大学 2008
[6]不同类型小黑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及其调控[D]. 孙建勇.扬州大学 2004
[7]不同小麦品种品质的差异及其生理基础[D]. 王小燕.山东农业大学 2003
[8]高产小麦群体光辐射特征与光合特性的研究[D]. 王之杰.河南农业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358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580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