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冬春性小麦低温灾害指标和可种植界限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5 00:38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粮食作物的21.4%和20.9%,其中,冬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小麦的90%以上。我国气候资源丰富,为小麦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地处季风气候区,气候要素波动性较大,易发生低温灾害事件。越冬期冻害和春季霜冻是影响我国冬小麦生产最主要的低温灾害。明确不同冬春性品种冬小麦低温灾害指标、可种植界限及低温灾害分布特征,对于不同品种冬小麦合理布局和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不同冬春性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气候控制试验,研究了低温强度和低温持续日数对冬小麦死亡率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定量了不同冬春性品种低温灾害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冬春性小麦可种植界限以及可种植区内低温灾害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1)越冬初期,强冬性和冬性品种的抗冻能力显著强于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以2.5cm深度土壤温度表示,强冬性、冬性、半冬性和弱春性品种植株LT50值(死亡率为50%时的温度)分别为-18.5℃、-18.3℃、-15.0℃和-14.1℃。对于同一品种,分蘖的抗冻能力比心叶和展开叶强,分蘖的LT50值分别比心叶和展开叶低2.1℃~2.6℃和2.9℃~5...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越冬初期冬小麦低温试验处理过程示意图??
郑麦366和偃展4110品种植株、分蘖、心叶和展开叶的a、6基于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以决定系数炉判断拟合关系是否显著。以农大211品种植株为例,死??亡率随低温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2所示。??关于冬小麦抗冻能力,国内外多以半致死临界温度(LT5G)为指标,即该温度下??冬小麦死亡率为50%。根据公式(2-2)可知,当时,y=50%,此时的温度??a??为冬小麦死亡率达50%时的温度,即半致死临界温度LT5G,也可根据公式(2-2)求??得10%或20%死亡率时的温度(LT1G和LT2〇),如图2-2所示。??对公式(2-2)求导可得到抗冻能力分布密度曲线,示意图如图2-2所示,公式??为:??dy?aeaT+b??士?(1?+?e,2Xl〇〇%?7々式(2-3)??式中,一?^表不温度为r时,温度每下降i°c时各品种冬小麦植株、分蘖、心叶??和展开叶死亡率的增加量(%/°C);?7\?a、b与公式(2-2)中含义相同
-32?-28?-24?-20?-16?-12?-8??温度?Temperature?(°C)??图2-2冬小麦死亡率、抗冻能力分布密度与温度的关系??Fig.?2-2?The?relationship?among?temperature,?mortality?and?freezing?resistance?density??2.1.2冬小麦隆冬期不同低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冬小麦品种抗霜力与霜冻害防御措施研究进展[J]. 刘红杰,任德超,陈玉霞,金艳华,倪永静,黄建英,胡新. 北方农业学报. 2016(04)
[2]2015/2016年冬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王纯枝,钱拴,谭方颖,张蕾,何亮. 中国农业气象. 2016(02)
[3]药隔至开花期低温对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李春燕,徐雯,刘立伟,雷晓伟,杨景,周冬冬,朱新开,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1)
[4]黄淮海地区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及冻害指标Ⅰ.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比较[J]. 慕臣英,杨晓光,杨婕,李克南,郑冬晓.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5]基于GIS的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估与区划[J]. 李军玲,张弘,曹淑超. 干旱气象. 2015(01)
[6]近50年华北地区冬小麦低温灾害的时空演变特征[J]. 钱永兰,王建林,郑昌玲,杨霏云,宋艳玲,宋迎波. 生态学杂志. 2014(12)
[7]河北冬小麦冬季不同类型冻害气候指标及风险分析[J]. 代立芹,康西言,姚树然,李春强,于长文,王猛. 生态学杂志. 2014(08)
[8]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J]. 许莹,马晓群,王晓东,杜世州. 气象. 2014(07)
[9]北京地区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时空分布与气候风险区划[J]. 莫志鸿,霍治国,叶彩华,吴春艳,李慧君,权维俊,唐广. 生态学杂志. 2013(12)
[10]药隔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吴青霞,杨林,邵慧,冉从福,杨子博,余静,李立群,李学军.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4)
硕士论文
[1]基于多气象因子的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估[D]. 朱虹晖.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冬小麦低温灾害影响与诊断方法研究[D]. 王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3]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及相关生理指标研究[D]. 刘平湘.河南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84318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2-1越冬初期冬小麦低温试验处理过程示意图??
郑麦366和偃展4110品种植株、分蘖、心叶和展开叶的a、6基于试验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确定,以决定系数炉判断拟合关系是否显著。以农大211品种植株为例,死??亡率随低温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2所示。??关于冬小麦抗冻能力,国内外多以半致死临界温度(LT5G)为指标,即该温度下??冬小麦死亡率为50%。根据公式(2-2)可知,当时,y=50%,此时的温度??a??为冬小麦死亡率达50%时的温度,即半致死临界温度LT5G,也可根据公式(2-2)求??得10%或20%死亡率时的温度(LT1G和LT2〇),如图2-2所示。??对公式(2-2)求导可得到抗冻能力分布密度曲线,示意图如图2-2所示,公式??为:??dy?aeaT+b??士?(1?+?e,2Xl〇〇%?7々式(2-3)??式中,一?^表不温度为r时,温度每下降i°c时各品种冬小麦植株、分蘖、心叶??和展开叶死亡率的增加量(%/°C);?7\?a、b与公式(2-2)中含义相同
-32?-28?-24?-20?-16?-12?-8??温度?Temperature?(°C)??图2-2冬小麦死亡率、抗冻能力分布密度与温度的关系??Fig.?2-2?The?relationship?among?temperature,?mortality?and?freezing?resistance?density??2.1.2冬小麦隆冬期不同低温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冬小麦品种抗霜力与霜冻害防御措施研究进展[J]. 刘红杰,任德超,陈玉霞,金艳华,倪永静,黄建英,胡新. 北方农业学报. 2016(04)
[2]2015/2016年冬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王纯枝,钱拴,谭方颖,张蕾,何亮. 中国农业气象. 2016(02)
[3]药隔至开花期低温对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李春燕,徐雯,刘立伟,雷晓伟,杨景,周冬冬,朱新开,郭文善.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1)
[4]黄淮海地区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及冻害指标Ⅰ.隆冬期不同冬春性小麦抗冻能力比较[J]. 慕臣英,杨晓光,杨婕,李克南,郑冬晓.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0)
[5]基于GIS的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估与区划[J]. 李军玲,张弘,曹淑超. 干旱气象. 2015(01)
[6]近50年华北地区冬小麦低温灾害的时空演变特征[J]. 钱永兰,王建林,郑昌玲,杨霏云,宋艳玲,宋迎波. 生态学杂志. 2014(12)
[7]河北冬小麦冬季不同类型冻害气候指标及风险分析[J]. 代立芹,康西言,姚树然,李春强,于长文,王猛. 生态学杂志. 2014(08)
[8]安徽省冬小麦春霜冻害气象指标的研究[J]. 许莹,马晓群,王晓东,杜世州. 气象. 2014(07)
[9]北京地区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时空分布与气候风险区划[J]. 莫志鸿,霍治国,叶彩华,吴春艳,李慧君,权维俊,唐广. 生态学杂志. 2013(12)
[10]药隔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及产量的影响[J]. 吴青霞,杨林,邵慧,冉从福,杨子博,余静,李立群,李学军.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4)
硕士论文
[1]基于多气象因子的冬小麦晚霜冻害评估[D]. 朱虹晖.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冬小麦低温灾害影响与诊断方法研究[D]. 王夏.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3]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及相关生理指标研究[D]. 刘平湘.河南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3843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84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