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蜜环菌分离鉴定及其侵染天麻共生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8 08:53
  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是名贵药用植物天麻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共生菌,蜜环菌直接影响天麻的品质。天麻具有镇静中枢、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和调节神经等作用,其相关产品是治疗头痛、眩晕、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有效药物。蜜环菌的品质直接影响与其共生天麻的产量和天麻素含量,分离筛选优质蜜环菌和优质蜜环菌的快速培养对人工栽培天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筛选优质蜜环菌菌株和优质蜜环菌的快速培养,为提高天麻产量和品质提供优良蜜环菌种和技术支持;同时通过转录组测序比较分析揭示蜜环菌侵染天麻共生的分子机理。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从昭通卜鲁期大寨子乡采集野生乌天麻并分离获得1株蜜环菌Am 01。对分离到的菌株Am01和实验室保存的蜜环菌株Am02、Am03、Am04和Am05共5株蜜环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长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株蜜环菌形态各有不同,菌株平均生长速度Am 04>Am 01>Am 03>Am 02>Am 05,但他们之间差异不显著;核磁共振分析结合常规方法分析表明Am 01是5株菌株中营养物质总量和多糖含量最高的菌株。此外,Am 0... 

【文章来源】: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蜜环菌分离鉴定及其侵染天麻共生分子机理的初步研究


图2.?1培养lOd后的蜜环菌形态??Figure?2AArmillaria?mellea?after?10?days?of?culture??

近缘种,系统发育树,蜜环菌,天麻


昆明理1: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入17103、八11104和六〇105的序列号分别为1<丫055440、1〇3162275、1〇643356、??KP162285和KP162291。为构建这株蜜环菌的系统发育树,从NCBI上下载其他??蜜环菌菌株的相关序列,其中包括3株产地为贵州的天麻共生蜜环菌(K.I643360、??KJ643361、KJ643372)、3?株与猪苓共生蜜环菌(KP162279、KP162282、KP162285)、??1株产地为云南的天麻共生菌(KC844230)和产地来自欧洲、日本和不丹等地??的蜜环菌共丨6株,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5株蜜环菌中Am?02(KP162275)??与?Am?03?(KJ643356)亲缘关系较近;Am?04?(KP162285)与?Am?05?(KP162291)??亲缘关系较近(图2.2);而菌株Am?01?(KY055440)与这4株蜜环菌亲缘关系??均较远,不在同一分支当中。即5株蜜环菌与其他天麻或猪苓共生蜜环菌亲缘关??系总体较远,说明虽然多种蜜环菌均能与天麻形成共生关系,但天麻共生蜜环菌??的分类范围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分支。??

蜜环菌,生长速度,菌株


..2.1蜜环菌生长速度测定??由图2.1可见,在5株蜜环菌的生长过程中,平均生长速度最快的是菌株??m?04,菌株Am?01、菌株Am?03和菌株Am?02平均生长速度依次减小,平均??长速度最小的是菌株Am?05。5个菌株的平均生长速度虽然不同,但没有显著??差异。??5个菌株在培养过程中,菌索的日生长量呈对数生长模式。在固体培养10d??,总生长长度最大的是Am?04的;但Am?04并不是最早开始生长的菌株,Am??在培养的第4d菌索才开始生长。而菌株Am?01和菌株Am?03在培养的第3d??索就己经开始生长了,菌株Am?02和菌株Am?05则与菌株Am?05相同,菌索??长较晚。生长量仅次于菌株Am?04的是菌株Am?01,这两个菌株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生长过程中有一段时间生长速度特别快,这两个菌株均表现在第??7d,而其余3个菌株在生长过程中则表现的相对平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蜜环菌培养条件优化[J]. 闫军,王欢,孙冬梅.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03)
[2]不同蜜环菌菌株对木质纤维素利用率研究[J]. 杨静,桂阳,黄万兵,杨梅,朱国胜,刘朝贵.  北方园艺. 2015(11)
[3]蜜环菌栽培种培养基筛选及胞外酶活性测定[J]. 杨梅,桂阳,黄万兵,杨静,朱国胜,刘朝贵.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4)
[4]不同碳源、氮源对蜜环菌生长的影响[J]. 任思竹,陈青君,程继鸿.  安徽农业科学. 2014(16)
[5]基于IGS序列的两株蜜环菌分子鉴定[J]. 冯健,范俊岗,金若忠,陈罡.  北方园艺. 2012(03)
[6]法国蜜环菌Armillaria gallica菌株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孙立夫,裴克全,张艳华,赵俊,杨国亭,秦国夫,宋玉双,宋瑞清.  菌物学报. 2011(05)
[7]蜜环菌的生产技术[J]. 陈顺方,祁岑,黄先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4)
[8]蜜环菌和天麻、猪苓的关系及尚未大量人工驯化原因[J]. 顾雅君,张明艳,唐宏亮,张瑞英.  中国食用菌. 2008(06)
[9]蜜环菌发育(连载二)——菌索、假菌核[J]. 顾雅君,张瑞英.  中国食用菌. 2008(05)
[10]新的蜜环菌生物种[J]. 赵俊,戴玉成,秦国夫,魏玉莲,王汉臣,袁海生.  菌物学报. 2008(02)

博士论文
[1]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石斛生物碱和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发掘、克隆及鉴定[D]. 郭溆.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
[2]中国蜜环菌的遗传学与系统学研究[D]. 秦国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2
[3]蜜环菌和猪苓的发育学及其二者的相互作用机理[D]. 郭顺星.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1995

硕士论文
[1]贵州省天麻主产区蜜环菌多样性研究及优良菌株筛选[D]. 黄万兵.西南大学 2014
[2]湖北西部天麻共生蜜环菌遗传多样性及协同进化[D]. 邓艳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植物园) 2007



本文编号:3390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90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4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