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下玉米抗倒性相关性状的探究
发布时间:2021-09-17 10:57
倒伏是影响玉米产量和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深入研究玉米倒伏问题对玉米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PH6WC、M03、KW9F591、J1495、JD108为母本,以PH4CV、J9D207、J1673、J1668、KW6F600、M5972为父本,并组配30个杂交组合,对其在不同种植密度下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W9F591、J1495和JD108的茎秆拉力表现好;组合S1、S15、S16的茎秆拉力表现好。M03和J1495的茎粗表现好;组合S5、S10、S28的茎粗表现好。PH6WC和M5972的穗高系数表现好;组合S3、S5、S6、S10、S12、S13、S23、S24、S26、S29的穗高系数表现好。茎秆拉力与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秆拉力与穗高系数和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0,18(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结果与分析
1.1 不同密度下自交系的抗倒伏性状变化
1.1.1 不同密度下自交系的茎秆拉力变化
1.1.2 不同密度下自交系的茎粗变化
1.1.3 不同密度下自交系穗高系数变化
1.2 不同密度下杂交组合的抗倒伏性状变化
1.2.1 不同密度下30个杂交组合茎秆拉力变化
1.2.2 不同密度下30个杂交组合茎粗变化
1.2.3 不同密度下30个杂交组合穗高系数变化
1.3 玉米茎秆拉力与抗倒伏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茎秆拉力调查
3.4 灌浆期株高、穗位、茎粗及穗高系数调查
3.5 分析方法
作者贡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J]. 徐田军,吕天放,陈传永,刘月娥,张译天,刘秀芝,赵久然,王荣焕.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4)
[2]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J]. 杨锦越,宋碧,罗英舰,张军,刘婕,杨翠,丁含成.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8)
[3]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倒伏率与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J]. 尚赏,胡启国,郭书亚,张艳,汤其宁,卢广远. 山西农业科学. 2018(08)
[4]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J]. 王成雨,舒忠泽,程备久,江海洋,李晓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5]玉米NAC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预测[J]. 周佳婧,房子钧,韩清杰,潘金琳,梁云云,顾海鹰,孙利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10)
[6]玉米耐密性研究进展[J]. 周富亮,李明,蒋锋,刘鹏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7)
[7]玉米赖氨酸合成相关基因Mucronate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J]. 吕庆雪,宋广树,孟令聪,张志军,李春雷,王敏,刘文国.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12)
[8]玉米茎秆拉力强度相关的倒伏遗传研究[J]. 李妍妍,景希强,丰光,何晶,齐华. 玉米科学. 2013(04)
[9]玉米抗倒性的遗传研究进展[J]. 汪黎明,姚国旗,穆春华,李建生,戴景瑞. 玉米科学. 2011(04)
[10]玉米抗倒性与茎秆穿刺力和拉力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丰光,刘志芳,吴宇锦,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玉米科学. 2010(06)
硕士论文
[1]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下抗倒伏性能的研究[D]. 刘鑫.河北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98578
【文章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2020,18(0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结果与分析
1.1 不同密度下自交系的抗倒伏性状变化
1.1.1 不同密度下自交系的茎秆拉力变化
1.1.2 不同密度下自交系的茎粗变化
1.1.3 不同密度下自交系穗高系数变化
1.2 不同密度下杂交组合的抗倒伏性状变化
1.2.1 不同密度下30个杂交组合茎秆拉力变化
1.2.2 不同密度下30个杂交组合茎粗变化
1.2.3 不同密度下30个杂交组合穗高系数变化
1.3 玉米茎秆拉力与抗倒伏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茎秆拉力调查
3.4 灌浆期株高、穗位、茎粗及穗高系数调查
3.5 分析方法
作者贡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种植密度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性状的影响及调控[J]. 徐田军,吕天放,陈传永,刘月娥,张译天,刘秀芝,赵久然,王荣焕. 中国农业科学. 2019(04)
[2]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抗倒力学特性的影响[J]. 杨锦越,宋碧,罗英舰,张军,刘婕,杨翠,丁含成.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8)
[3]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倒伏率与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J]. 尚赏,胡启国,郭书亚,张艳,汤其宁,卢广远. 山西农业科学. 2018(08)
[4]中国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及展望[J]. 王成雨,舒忠泽,程备久,江海洋,李晓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3)
[5]玉米NAC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其功能预测[J]. 周佳婧,房子钧,韩清杰,潘金琳,梁云云,顾海鹰,孙利军.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10)
[6]玉米耐密性研究进展[J]. 周富亮,李明,蒋锋,刘鹏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7)
[7]玉米赖氨酸合成相关基因Mucronate载体的构建及功能验证[J]. 吕庆雪,宋广树,孟令聪,张志军,李春雷,王敏,刘文国.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12)
[8]玉米茎秆拉力强度相关的倒伏遗传研究[J]. 李妍妍,景希强,丰光,何晶,齐华. 玉米科学. 2013(04)
[9]玉米抗倒性的遗传研究进展[J]. 汪黎明,姚国旗,穆春华,李建生,戴景瑞. 玉米科学. 2011(04)
[10]玉米抗倒性与茎秆穿刺力和拉力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丰光,刘志芳,吴宇锦,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玉米科学. 2010(06)
硕士论文
[1]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下抗倒伏性能的研究[D]. 刘鑫.河北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98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3985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