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长因素变化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驻马店市近10年小麦生产情况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18 15:08
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小麦播种面积常年在66.67万hm2以上,是河南乃至全国的重要小麦生产基地。为深入了解该地区气象、土壤、病虫害和品种等因素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小麦生产,对2010-2019年当地气象、土壤、病虫害和品种等因素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与小麦单产存在明显关联。生长期的降水量与小麦品质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尤其是5月份的降水量对小麦籽粒品质影响至关重要,在未构成干旱胁迫的条件下,降水量与降水天数的适度减少可提高籽粒品质。土壤养分的提升可促进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以及防治面积与总发病面积占比均与小麦的单产和品质变化趋势一致。主导品种面积占比与产量和品质变化趋势存在一致性。
【文章来源】:作物杂志.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降水量与平均单产的关系
由表4可知,驻马店常年发生面积在20.0万hm2(约占小麦种植面积30%)以上的病虫害为小麦纹枯病、小麦蚜虫和麦蜘蛛等3类,小麦叶枯病常年发生面积在13.33万hm2以上,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在6.67万hm2以上。驻马店2010-2019年,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占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87.41%上升到2019年的122.27%。特别是2019年,驻马店的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较往年明显偏轻,同时防治比例又是近10年最高,有力保证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图6(a)显示,驻马店常年发生较重的纹枯病、麦蜘蛛和蚜虫等3种病虫害中,纹枯病和蚜虫发生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麦蜘蛛近2年呈上升趋势,需重视麦蜘蛛的防控工作。
图7和图8显示,无论是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还是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发病面积,均与小麦的单产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联,尤其是2010-2011和2013-2019等9个年份,趋势完全一致,充分说明了植保工作对小麦增产的重要作用性。图8 病虫害防治占比与单产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肥力质量与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效率的综合定量关系研究[J]. 陆晓松,于东升,徐志超,黄晶晶,周聪聪,孙波. 土壤学报. 2019(02)
[2]河南省小麦产量气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刘芳,李炳军,胡丽平. 河南科学. 2015(01)
[3]陇中地区降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毛婧杰,李广. 草业科学. 2014(02)
[4]驻马店冬小麦主要气候生态特征与高产关键性栽培技术研究[J]. 朱统泉,武建华,金艳,范春燕,夏小亮,吴旭红,段红朝.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8)
[5]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张德奇,季书勤,李向东,王汉芳,郭瑞,程红建,谢耀丽.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2)
[6]灌浆期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J]. 戴廷波,赵辉,荆奇,姜东,曹卫星. 生态学报. 2006(11)
[7]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趋势与粮食安全[J]. 肖世和. 科技导报. 2006(04)
本文编号:3400357
【文章来源】:作物杂志. 2020,(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降水量与平均单产的关系
由表4可知,驻马店常年发生面积在20.0万hm2(约占小麦种植面积30%)以上的病虫害为小麦纹枯病、小麦蚜虫和麦蜘蛛等3类,小麦叶枯病常年发生面积在13.33万hm2以上,小麦条锈病和叶锈病在6.67万hm2以上。驻马店2010-2019年,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占比呈现总体上升趋势,由2010年的87.41%上升到2019年的122.27%。特别是2019年,驻马店的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较往年明显偏轻,同时防治比例又是近10年最高,有力保证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图6(a)显示,驻马店常年发生较重的纹枯病、麦蜘蛛和蚜虫等3种病虫害中,纹枯病和蚜虫发生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麦蜘蛛近2年呈上升趋势,需重视麦蜘蛛的防控工作。
图7和图8显示,无论是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还是小麦病虫害防治面积/发病面积,均与小麦的单产呈现出明显的正向关联,尤其是2010-2011和2013-2019等9个年份,趋势完全一致,充分说明了植保工作对小麦增产的重要作用性。图8 病虫害防治占比与单产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肥力质量与施氮量对小麦氮肥利用效率的综合定量关系研究[J]. 陆晓松,于东升,徐志超,黄晶晶,周聪聪,孙波. 土壤学报. 2019(02)
[2]河南省小麦产量气象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 刘芳,李炳军,胡丽平. 河南科学. 2015(01)
[3]陇中地区降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 毛婧杰,李广. 草业科学. 2014(02)
[4]驻马店冬小麦主要气候生态特征与高产关键性栽培技术研究[J]. 朱统泉,武建华,金艳,范春燕,夏小亮,吴旭红,段红朝. 中国农学通报. 2011(18)
[5]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张德奇,季书勤,李向东,王汉芳,郭瑞,程红建,谢耀丽. 河南农业科学. 2010(02)
[6]灌浆期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J]. 戴廷波,赵辉,荆奇,姜东,曹卫星. 生态学报. 2006(11)
[7]我国小麦品种改良趋势与粮食安全[J]. 肖世和. 科技导报. 2006(04)
本文编号:3400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0035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