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扩散和混沌理论的西安市玉米生育期旱涝特征
发布时间:2021-09-22 06:10
为研究区域旱涝特征以及对作物产量影响,在对比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和降水温度均一化指标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扩散和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技术,探讨作物各生育阶段的旱涝演化规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发生旱涝对产量的影响。以西安市为典型区域,将玉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951—2015年气象资料和玉米单产等数据,利用该文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西安市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旱涝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呈现波峰、波谷交替起伏形式,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2008年后各生育阶段均表现出向相对丰水方向发展的趋势。②西安市玉米各生育阶段大多数处于正常状态,频率大约为45%。出苗—拔节阶段发生重旱的比例最大,达4.62%。拔节—抽雄阶段发生中涝(含)以上程度的频率最大,达15.39%。③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旱涝时间序列的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均大于0,各时间序列呈现一定程度的混沌特性。④拔节—抽雄阶段相对于其他生育阶段,产量和旱涝相关关系较明显,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阶段对水分的敏感性。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09)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图2 两种指标旱涝评估效果图
(2)各生育阶段发生中旱(含)以上程度的旱情频率均为12.3%,而在出苗—拔节阶段发生重旱的比例最大,达4.62%。这反映出西安市玉米各生育阶段气象干旱的分布规律基本相似。根据西安市历年气象资料,出苗—拔节阶段对应的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一般相对气温偏高而降水并不多(例如1991年该生育阶段降水仅11 mm,而平均气温约29℃),易发生重旱,在该阶段补充灌溉十分重要,应进行必要的配水,以保证出苗。(3)各生育阶段发生中涝(含)以上程度的涝情频率不尽相同,其中拔节—抽雄阶段发生中涝(含)以上程度的频率最大,达15.39%,而出苗—拔节阶段对应的频率最小,为9.24%。这反映出在拔节—抽雄阶段处于主汛期,相对其他生育阶段易发生集中降水导致洪涝。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北邻渭河和黄土高原,南临秦岭,处于107°40"E~109°49"E、33°39"N~34°44"N之间,面积10096.81 km2。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现管辖11个区、2个县(图1),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和鄠邑区,以及蓝田县和周至县,行政区划简图如图1所示。西安市区建成面积565.75 km2,常住人口近900万人。西安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波动大,夏季宜伏旱,秋季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3.3℃,多年平均降水量740 mm,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由北部平原向南部山区递增,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匀,降水多集中在7—10月。夏玉米是西安市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植面积目前超过15万hm2,旱涝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大灾害。2.2 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PEI的1981—2017年中国北方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 史尚渝,王飞,金凯,丁文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04)
[2]基于SPEI的贵州省分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J]. 王盈盈,王志良,张泽中,李艳玲.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6)
[3]基于SPEI干旱指数的陕西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郭梦,张奇莹,钱会,徐盼盼,陈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3)
[4]河南省近53年旱涝变化特征分析[J]. 秦琳琳,宋艳红.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5]基于SPEI和TVDI的河南省干旱时空变化分析[J]. 陈少丹,张利平,汤柔馨,杨凯,黄勇奇.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4)
[6]淮河流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旱涝时空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J]. 高超,尹周祥,许莹.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2)
[7]基于改进型小数据量法的局域网流量预测[J]. 王石,隋永新,董琰,杨怀江.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4)
[8]基于SPI和SPEI陕北黄土区土壤水分对气候特征的响应[J]. 赵兴凯,李增尧,朱清科.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8)
[9]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的混沌预测在洪水实时预报中的应用[J]. 孙义,黄显峰. 水利水电技术. 2016(01)
[10]关中夏玉米生育期气象干旱特征分析[J]. 李红梅,范建忠. 陕西气象. 2015(04)
硕士论文
[1]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和多重分形理论的区域干旱特征分析[D]. 王文祥.扬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03277
【文章来源】:地理学报. 2020,75(09)北大核心CSSCIE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图2 两种指标旱涝评估效果图
(2)各生育阶段发生中旱(含)以上程度的旱情频率均为12.3%,而在出苗—拔节阶段发生重旱的比例最大,达4.62%。这反映出西安市玉米各生育阶段气象干旱的分布规律基本相似。根据西安市历年气象资料,出苗—拔节阶段对应的6月下旬至7月中旬,一般相对气温偏高而降水并不多(例如1991年该生育阶段降水仅11 mm,而平均气温约29℃),易发生重旱,在该阶段补充灌溉十分重要,应进行必要的配水,以保证出苗。(3)各生育阶段发生中涝(含)以上程度的涝情频率不尽相同,其中拔节—抽雄阶段发生中涝(含)以上程度的频率最大,达15.39%,而出苗—拔节阶段对应的频率最小,为9.24%。这反映出在拔节—抽雄阶段处于主汛期,相对其他生育阶段易发生集中降水导致洪涝。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北邻渭河和黄土高原,南临秦岭,处于107°40"E~109°49"E、33°39"N~34°44"N之间,面积10096.81 km2。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现管辖11个区、2个县(图1),包括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雁塔区、灞桥区、未央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和鄠邑区,以及蓝田县和周至县,行政区划简图如图1所示。西安市区建成面积565.75 km2,常住人口近900万人。西安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温波动大,夏季宜伏旱,秋季多阴雨,冬季寒冷干燥,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3.3℃,多年平均降水量740 mm,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由北部平原向南部山区递增,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匀,降水多集中在7—10月。夏玉米是西安市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植面积目前超过15万hm2,旱涝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大灾害。2.2 数据来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SPEI的1981—2017年中国北方地区干旱时空分布特征[J]. 史尚渝,王飞,金凯,丁文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9(04)
[2]基于SPEI的贵州省分区干旱时空演变特征[J]. 王盈盈,王志良,张泽中,李艳玲. 灌溉排水学报. 2019(06)
[3]基于SPEI干旱指数的陕西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 郭梦,张奇莹,钱会,徐盼盼,陈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9(03)
[4]河南省近53年旱涝变化特征分析[J]. 秦琳琳,宋艳红.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5]基于SPEI和TVDI的河南省干旱时空变化分析[J]. 陈少丹,张利平,汤柔馨,杨凯,黄勇奇.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4)
[6]淮河流域冬小麦主要生育期旱涝时空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J]. 高超,尹周祥,许莹. 农业工程学报. 2017(22)
[7]基于改进型小数据量法的局域网流量预测[J]. 王石,隋永新,董琰,杨怀江.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4)
[8]基于SPI和SPEI陕北黄土区土壤水分对气候特征的响应[J]. 赵兴凯,李增尧,朱清科. 农业机械学报. 2016(08)
[9]基于最大Lyapunov指数的混沌预测在洪水实时预报中的应用[J]. 孙义,黄显峰. 水利水电技术. 2016(01)
[10]关中夏玉米生育期气象干旱特征分析[J]. 李红梅,范建忠. 陕西气象. 2015(04)
硕士论文
[1]基于信息扩散理论和多重分形理论的区域干旱特征分析[D]. 王文祥.扬州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03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032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