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有机无机肥配施与亏缺灌溉对夏玉米/冬小麦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29 02:18
  关中平原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玉米/小麦轮作区,由于当地为了追求粮食产量的提高,过量施用化肥现象非常普遍,对土壤和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有机肥作为重要的肥料,可以提高水氮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机无机肥的结合是农业产量增收和农田质量提升一项重要的举措,但其最佳配施量以及在亏缺灌溉下对轮作系统作物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尚有一些问题需要澄清。为此,本研究以夏玉米/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有机质含量高、保水性能强的有机肥,结合2个水平的灌溉(充分灌溉W1和亏缺灌溉W2),采用等氮的原则,对有机肥与无机肥按照不同比例混施(F1:100%无机化肥、F2:24%有机肥和76%无机化肥混施、F3:48%有机肥和52%无机化肥混施),研究亏缺灌溉与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夏玉米和冬小麦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各处理夏玉米、冬小麦成熟期储水量分别比拔节期平均提高了7.8%、14.2%,W2F2处理在玉米、冬小麦成熟期0-60 cm土层土壤的储水量提高最为显著,较无机肥处理提高了24.6%。(2)有机无机配施显著提高开花期后氮...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与亏缺灌溉对夏玉米/冬小麦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018年-2019年6月-5月试验地降雨量及温度情况

垂直分布,玉米,无机肥,生育期


3.1 对夏玉米/冬小麦土壤含水量和储水量的影响 3.1.1 对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剖面变化影响 由图 3-1 可以看出,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内不同处理相同深度间和相同处理不同深度间的土壤水分均存在差异,作物生育时期、土壤养分含量、气象条件及人为活动等均会影响土壤水分状况。夏玉米在全生育期内 0-120 cm 土层 W1F1 处理和 W2F1 处理多次测定平均含水率为 27.2%和 26.8%,W1F2、W1F3、W2F2 和 W2F3 处理分别为28.4%、27.1%、28.0%和 26.9%,均高于 F1 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有机无机肥与亏缺灌溉处理在 0-120 cm 土层生育期的平均含水率为 27.4%,较 W2F1 和 W2F3 处理分别提高 2.2%和 1.9%。

垂直分布,无机肥,冬小麦,生育期


第三章有机无机肥配施与亏缺灌溉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17图3-2灌溉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生育期0-120cm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的影响Fig.3-2Effectofirrigationcombinedwithorganicandinorganicfertilizeronverticaldistributionofsoilwatercontentof0-120cmingrowthperiodofWinterWheat3.1.3对夏玉米和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储水量变化影响如图3-3a可知,玉米生育期内不同处理下土壤蓄水量与灌溉以及施肥方式有密切关系。18年6月份玉米有机肥处理的0-120cm土层土壤蓄水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5.4%-6.8%和1.0%-4.5%,以24%有机肥与亏缺灌溉处理(W1F2)增幅最为明显;玉米进入需水关键期(拔节期),W1F2、W1F3、W2F2和W2F3处理提高了土壤蓄水量,较W1F1处理分别增加8.4%、4.9%、9.7%和7.0%;玉米进入开花期,由于雨量增多以及气温升高以及作物耗水量增大,各处理土壤水分含量均较拔节期有所降低。不同比例有机肥处理,相对于常规施肥能明显提高0-120cm土层土壤蓄水量,F2、F3处理平均土壤蓄水量较F1处理分别提高10.4%-11.8%和3.2%-5.5%;8月中旬~9月初,玉米进入灌浆期,耗水量增加,蒸发量强烈,以及降雨增加,使土壤水分降低。W2处理F2的土壤蓄水量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了2.0%~12.1%。在玉米成熟期,由于降水减少以及气温持续上升,使各处理土壤水分得不到补充,不同比例有机肥结合不同灌溉方式下0-120cm土层土壤蓄水量较F1处理分别提高2.7%~6.1%,以W1F2处理的保水效果最为显著。如图3-3b所示,由于冬小麦在苗期,作物植株较小,耗水量较小,温度较低,土壤储存的水量较大。在冬小麦抽雄期不同比例施肥结合灌溉方式下土壤蓄水量均较常


本文编号:3413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13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a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