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紫花苜蓿/玉米间作对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04 23:05
  试验采用根系分隔法将根系按不同方式进行分隔,并在不同氮素水平和生育时期下采用营养液沙培法对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紫花苜蓿和玉米地上生物量以及氮积累量进行测定,以研究紫花苜蓿/玉米间作下根系互作对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结瘤固氮各指标、玉米及单位面积地上干物质重和氮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和氮素水平下均表现为不分隔>尼龙网分隔>塑料分隔。其中,总根瘤数、单株根瘤重及单株固氮潜力在各生育期以及有效根瘤数、有效/总根瘤数及固氮酶活性在现蕾期和盛花期均表现为不分隔显著高于尼龙网分隔显著高于塑料分隔和紫花苜蓿单作(P<0.05)。总根瘤数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N21>N210,且在不同根系互作间的差距于盛花期最大;其他结瘤固氮指标在分枝期时表现为N21<N210,现蕾期和盛花期为N21>N210,并且N210下单株根瘤重及单株固氮潜力在不同根系互作间的差距于盛花期最大,而N21时各指标均在盛... 

【文章来源】:草业学报. 2020,29(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紫花苜蓿/玉米间作对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


不同分隔方式及氮素水平对地上氮积累量的影响

干物质,方式,紫花苜蓿,尼龙网


N210下,紫花苜蓿地上干物质重在分枝期时尼龙网分隔显著大于不分隔,现蕾期和盛花期时紫花苜蓿单作显著大于3种分隔方式(P<0.05);N21下,3种分隔方式及紫花苜蓿单作差异不显著(图1A)。玉米地上干物质重在苗期时3种分隔方式及玉米单作差异不显著;分枝期和小喇叭口期时不分隔显著大于塑料分隔和尼龙网分隔(P<0.05)(图1B)。除N210下第一次取样时期外,总地上干物质重均表现为玉米单作显著大于尼龙网分隔和塑料分隔,显著大于紫花苜蓿单作(P<0.05)(图1C)。2.5 不同分隔方式及氮素水平对地上氮积累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种间作模式下牧草根系特性及其碳、氮代谢特征研究[J]. 蔺芳,刘晓静,童长春,吴勇.  草业学报. 2019(09)
[2]豆科与禾本科牧草间作的生长互作效应及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J]. 张德,龙会英,金杰,樊博,赵秀梅,韩学琴.  草业学报. 2018(10)
[3]施氮和木薯-花生间作对木薯养分积累和系统养分利用的影响[J]. 林洪鑫,潘晓华,袁展汽,肖运萍,刘仁根,汪瑞清,吕丰娟.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7)
[4]根系互作强度对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作物根系分布及地上部生长的影响[J]. 陈平,杜青,庞婷,付智丹,杨燕竹,刘佳,帅鹏,孙丽霞,张瑞娣,杨文钰,雍太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01)
[5]不同施氮水平及根系分隔方式对间作小麦蚕豆氮吸收的影响[J]. 刘英超,肖靖秀,郑毅,汤利.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8(01)
[6]施氮量对间作小麦蚕豆根系分泌大豆异黄酮的影响[J]. 刘英超,肖靖秀,汤利,郑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06)
[7]根际分隔对玉米/豌豆间作种间竞争及豌豆结瘤固氮的影响[J]. 李娟,王文丽,赵旭,孙建好.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6)
[8]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不同品种与根系分隔对大豆根瘤固氮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杨文英,杜青,杨航,付智丹,庞婷,杨欢,雍太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01)
[9]根间作用及供水水平对玉米豌豆间作中豌豆结瘤特性的影响[J]. 陈桂平,赵财,冯福学,殷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03)
[10]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对大豆根瘤性状和固氮能力的影响[J]. 于晓波,苏本营,龚万灼,罗玲,刘卫国,杨文钰,张明荣,吴海英,曾宪堂.  中国农业科学. 2014(09)

博士论文
[1]玉米/紫花苜蓿间作磷素高效吸收利用的根系—土壤互作机理[D]. 孙宝茹.东北师范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氮素形态及供应水平对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及结瘤固氮的影响[D]. 蒯佳林.甘肃农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185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185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3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