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灌区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05 02:43
为了制定春小麦的节水灌溉制度,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开展春小麦非充分灌溉田间试验,通过测定土壤含水率、春小麦生长及产量指标,研究非充分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及春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内,灌溉水量为100%ETc(ETc为作物实际需水量)的充分灌溉和80%ETc的非充分灌溉的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60%ETc的非充分灌溉土壤含水率主要集中在亚表层土壤(20~40 cm)和中层土壤(40~60 cm)。灌溉水量为80%ETc的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指标的影响较小,与充分灌溉相比,降低5%~13%;灌溉水量为60%ETc的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指标影响较大,与充分灌溉相比,降低10%~37%。在研究区采用灌溉水量为80%ETc的非充分灌溉,生育期内灌溉定额为288 mm,对春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较小,可以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科学. 2020,45(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
由图1可以看出,各处理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基本类似,在春小麦抽穗期前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T1和T2处理表现出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主要是研究区6月份之前降雨较少,温度不高,土壤蒸发较小,土壤含水率在灌溉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往下运移。T3处理表现出中层土壤(40~60 cm)和亚表层土壤(20~40 cm)的含水率高于表层土壤(0~20 cm)和深层土壤(60~100 cm),这主要是T3处理灌溉水量较少,土壤含水率主要集中在亚表层土壤和中层土壤,土壤水分较少运移到深层土壤。在抽穗期后(第3次灌水),各土层土壤含水率比较接近,含水率比较低,这主要是研究区6月份之后温度迅速升高,土壤蒸发强烈,春小麦抽穗-灌浆期耗水量大,植株蒸腾量也较大,因此各土层土壤含水率都较低。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由图2可知,表层土壤(0~20 cm)在春小麦拔节期前,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差别较小,拔节期后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土壤含水率逐渐增大;亚表层土壤(20~40 cm)含水率变化比较明显,春小麦拔节期前T3处理含水率较高,拔节期-灌浆期T1和T2处理略高于T3处理,灌浆期后T1和T3处理略高于T2处理,可见亚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比较剧烈;中层土壤(40~60 cm)春小麦第1次灌溉后各处理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深层土壤(60~100 cm)含水率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各处理土壤含水率的差异性较大。综上所述,灌溉水量为100%ETc和80%ETc处理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类似,在0~100 c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60%ETc处理的土壤含水率主要集中在亚表层土壤和中层土壤。
图4显示,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与株高变化规律类似,在抽穗期前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小,抽穗期后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差异性明显,T1和T2处理高于T3处理,且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在灌浆期后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生育末期,T1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为4.20 cm2/cm2,T2和T3处理分别比T1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降低了7.74%和36.31%。图5显示,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规律类似,在春小麦灌浆期前,叶绿素含量增长比较快,灌浆期后叶绿素含量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生育末期,T1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值为51.34 cm,T2和T3处理分别比T1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值降低了12.76%和28.40%。综上所述,受水分胁迫的影响,非充分灌溉能够降低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值,灌溉水量为80%ETc的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生长指标的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泾惠渠灌区冬小麦非充分灌溉模式研究[J]. 魏志莉,李强,曹晓华,陈新明. 节水灌溉. 2018(06)
[2]滴灌条件下大豆高产水分管理技术研究[J]. 孙云云,才源,高玉山,刘方明,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 东北农业科学. 2016(06)
[3]基于大豆叶绿素含量和生物产量积累的不同铁效率品种鉴定[J]. 张伟,邱强,赵婧,韩喜国,张伟龙,徐长洪,张鸣浩,闫晓艳. 东北农业科学. 2016(04)
[4]非充分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J]. 褚桂红,杨丽霞. 节水灌溉. 2016(08)
[5]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高产农艺措施优化[J]. 李晓娟,关雯雯,张永平,王立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04)
[6]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工程改造效果分析与评估[J]. 屈忠义,杨晓,黄永江.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4)
[7]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研究[J]. 张永平,谢岷,井涛,张义强.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1)
[8]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 李文彪,郑海春,郜翻身,李书田,刘继培,刘荣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06)
[9]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规律的研究[J]. 李亮,史海滨,赤江刚夫,张义强,刘宏云. 灌溉排水学报. 2010(05)
[10]内蒙古河套灌区荒地水盐运移规律模拟[J]. 李亮,史海滨,贾锦凤,王长生,刘宏云.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1)
硕士论文
[1]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高产生理基础及优化农艺措施研究[D]. 李晓娟.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2]立体种植条件下作物需水量与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D]. 胡淑玲.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3]非充分灌溉对小麦套种与作物的影响与作物水模型研究[D]. 于泳.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8840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科学. 2020,45(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
由图1可以看出,各处理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基本类似,在春小麦抽穗期前各土层土壤含水率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T1和T2处理表现出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主要是研究区6月份之前降雨较少,温度不高,土壤蒸发较小,土壤含水率在灌溉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往下运移。T3处理表现出中层土壤(40~60 cm)和亚表层土壤(20~40 cm)的含水率高于表层土壤(0~20 cm)和深层土壤(60~100 cm),这主要是T3处理灌溉水量较少,土壤含水率主要集中在亚表层土壤和中层土壤,土壤水分较少运移到深层土壤。在抽穗期后(第3次灌水),各土层土壤含水率比较接近,含水率比较低,这主要是研究区6月份之后温度迅速升高,土壤蒸发强烈,春小麦抽穗-灌浆期耗水量大,植株蒸腾量也较大,因此各土层土壤含水率都较低。收获后与播种前相比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均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由图2可知,表层土壤(0~20 cm)在春小麦拔节期前,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差别较小,拔节期后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土壤含水率逐渐增大;亚表层土壤(20~40 cm)含水率变化比较明显,春小麦拔节期前T3处理含水率较高,拔节期-灌浆期T1和T2处理略高于T3处理,灌浆期后T1和T3处理略高于T2处理,可见亚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比较剧烈;中层土壤(40~60 cm)春小麦第1次灌溉后各处理土壤含水率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在深层土壤(60~100 cm)含水率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各处理土壤含水率的差异性较大。综上所述,灌溉水量为100%ETc和80%ETc处理的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类似,在0~100 c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60%ETc处理的土壤含水率主要集中在亚表层土壤和中层土壤。
图4显示,春小麦叶面积指数变化规律与株高变化规律类似,在抽穗期前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差异较小,抽穗期后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差异性明显,T1和T2处理高于T3处理,且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在灌浆期后具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生育末期,T1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为4.20 cm2/cm2,T2和T3处理分别比T1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降低了7.74%和36.31%。图5显示,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规律类似,在春小麦灌浆期前,叶绿素含量增长比较快,灌浆期后叶绿素含量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生育末期,T1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值为51.34 cm,T2和T3处理分别比T1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值降低了12.76%和28.40%。综上所述,受水分胁迫的影响,非充分灌溉能够降低春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相对值,灌溉水量为80%ETc的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生长指标的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泾惠渠灌区冬小麦非充分灌溉模式研究[J]. 魏志莉,李强,曹晓华,陈新明. 节水灌溉. 2018(06)
[2]滴灌条件下大豆高产水分管理技术研究[J]. 孙云云,才源,高玉山,刘方明,窦金刚,侯中华,刘慧涛. 东北农业科学. 2016(06)
[3]基于大豆叶绿素含量和生物产量积累的不同铁效率品种鉴定[J]. 张伟,邱强,赵婧,韩喜国,张伟龙,徐长洪,张鸣浩,闫晓艳. 东北农业科学. 2016(04)
[4]非充分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J]. 褚桂红,杨丽霞. 节水灌溉. 2016(08)
[5]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高产农艺措施优化[J]. 李晓娟,关雯雯,张永平,王立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04)
[6]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工程改造效果分析与评估[J]. 屈忠义,杨晓,黄永江.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4)
[7]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节水灌溉制度研究[J]. 张永平,谢岷,井涛,张义强. 麦类作物学报. 2013(01)
[8]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J]. 李文彪,郑海春,郜翻身,李书田,刘继培,刘荣乐.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06)
[9]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规律的研究[J]. 李亮,史海滨,赤江刚夫,张义强,刘宏云. 灌溉排水学报. 2010(05)
[10]内蒙古河套灌区荒地水盐运移规律模拟[J]. 李亮,史海滨,贾锦凤,王长生,刘宏云. 农业工程学报. 2010(01)
硕士论文
[1]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高产生理基础及优化农艺措施研究[D]. 李晓娟.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2]立体种植条件下作物需水量与非充分灌溉制度研究[D]. 胡淑玲.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3]非充分灌溉对小麦套种与作物的影响与作物水模型研究[D]. 于泳.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18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1884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