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木薯中性/碱性转化酶基因家族的物理定位

发布时间:2021-10-14 06:49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起源于南美洲,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能源植物。中性/碱性转化酶是木薯淀粉积累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前人已从木薯中克隆出了中性/碱性转化酶基因家族的11个成员(MeNINV1~10和nINV1),并对其结构进化和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但将它们在染色体上进行物理定位的报道尚少。本研究以木薯华南6号品种的古铜期嫩叶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荧光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技术,对木薯中性/碱性转化酶基因家族的10个成员进行了物理定位,明确了它们的分布特点,并阐明了该基因家族与其他功能基因的连锁关系。具体结果如下:(1)对采用木薯华南6号古铜期嫩叶制备染色体标本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研究发现:最适的预处理方法是使用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处理1.5 h,最适的酶解方案是在5%纤维素酶和4%果胶酶的混合液中37℃条件下酶解4.5 h。(2)对荧光原位杂交过程中的漂洗步骤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杂交后,3次漂洗的时间分别为5 min、5 min和8 min时,标本背景最干净。(3)利用单色荧光原位杂、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和原位PCR技术,对木薯中性/碱性转化酶基因家...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木薯中性/碱性转化酶基因家族的物理定位


图1间接法HSH技术的基本原理示意图??探针与染色体杂交后,经过免疫检测,在目标染色体上显示荧光信号

流控,荧光原位杂交


木薯中性/碱性转化酶基因家族的物理定位流控芯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控芯片(microfluidicchip)是一种把医学、生物、化学等分析过程中的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的焚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on?microc时间内完成检测,而且是自动完成,与传统的FISH相比,FISHonmicro约70%的试剂,而且可以大大的降低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其原理是将整对独立的两个部分,两部分可以独立的加热、冷却、反应,但两者间有通。各部分又被分为周围的装载室和中间的反应室,以常闭阀连接。通过统控制各阀的开关可以控制试剂在各室间流动,其动力主要是吸入型和泵。其本质就是微泵膜转动产生压力差配合特定的开关引起试剂定向流应有序进行。FISH?on?microchip技术流程如图2。??...???--^°

染色体形态,预处理,聚缩,核型分析


3.1.1.1预处理时间的优化??本研宄采用饱和对二氯苯溶液4°C处理的方法,设置了】h、1.5h、2h三个梯度??对预处理的最佳时长进行了摸索(图3A,?3B,3C)。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预处理lh的材料所制备的标本中,染色体聚缩不完全,形态不清晰,不利于??染色体计数、长度测定的分析(图3A);预处理1.5?h的材料所制备的标本中,大多??中期细胞的染色体聚缩合适,无拖尾现象,形态清晰,很适合做核型分析(图3B);??预处理2h的材料所制备的标本中,虽然染色体的形态清晰,但聚缩过度,长度大大??减小,着丝粒己不可辨识,不利于核型分析(图3C)。??综上所述,研宄认为对木薯古铜期嫩叶的预处理,宜采用饱和对二氯苯溶液4°C??条件下处理1.5?h的方法,这样获得的材料,中期细胞更多,且染色体形态好,利于??核型分析。??ABC??图3不同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木薯碱性/中性转化酶MeNINV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激素应答表达分析[J]. 王运林,姚远,耿梦婷,孙冲,尚璐,李瑞梅,符少萍,胡新文,郭建春.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2)
[2]不同密度玉米群体子粒转化酶与灌浆强度的关系[J]. 李光彦,许艳丽,卢霖,王庆燕,董志强.  玉米科学. 2016(04)
[3]木薯蔗糖转运蛋白(SUT)家族基因的染色体物理定位[J]. 李晶晶,王英,高和琼,李开绵,庄南生.  分子植物育种. 2016(04)
[4]一种稳定的人卵母细胞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J]. 李鹏昊,曲婷,黄继华,韩婷婷,温子娜,崔淑艳,钟影.  癌变·畸变·突变. 2016(02)
[5]木薯淀粉合成相关基因SBE和GBSS的物理定位[J]. 刘平平,王英,高和琼,李开绵,庄南生.  分子植物育种. 2015(10)
[6]瓯柑中性转化酶基因(CrInv1)克隆及序列特征分析[J]. 金微微,陈功楷,郜爱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6)
[7]巴西橡胶树胶乳转化酶HbNIN基因家族物理定位的研究[J]. 高佳佳,王英,高和琼,朱稳,庄南生.  热带作物学报. 2014(09)
[8]13份木薯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与系统评价[J]. 谢向誉,陆柳英,曾文丹,张雅媛,李明娟,严华兵.  中国农学通报. 2014(24)
[9]巴西橡胶树4个环锌指蛋白基因(HbRZF)的物理定位[J]. 官锦燕,王英,高和琼,庄南生.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03)
[10]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J]. 何世斌,柴连琴,谭珺隽,沈尧,周萍,马云峰,李立家.  植物科学学报. 2014(02)

博士论文
[1]木薯野生种和栽培种块根转录组研究[D]. 宋红艳.海南大学 2014
[2]木薯茎秆作为生物质能原料的化学特性研究[D]. 韦茂贵.中国农业大学 2014
[3]木薯块根淀粉形态发生与积累的酶活性动态初步研究[D]. 闵义.海南大学 2010
[4]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中国明对虾和栉孔扇贝若干重要基因定位的研究[D]. 郇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5]甘蔗亲本种特异DNA序列的PCR检测及原位PCR定位的研究[D]. 王英.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
[6]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大白菜染色体基因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 轩淑欣.河北农业大学 2006
[7]几种植物与模式植物基因组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比较分析[D]. 佘朝文.武汉大学 2005
[8]水稻转化酶基因家族的进化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调控[D]. 纪雪梅.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5
[9]果实酸性转化酶研究[D]. 潘秋红.中国农业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枳碱性/中性转化酶基因PtrA/NINV功能分析[D]. 巴沙尔(BACHAR DAHRO).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枳中性转化酶基因PtrNINV克隆及其功能分析[D]. 王菲.华中农业大学 2013
[3]木薯遗传图谱10个标记位点的物理定位[D]. 王婧菲.海南大学 2013
[4]木薯遗传图谱9号、17号和18号连锁群物理定位的研究[D]. 王超.海南大学 2012
[5]木薯SBEⅡ和MeEFⅠ基因物理定位的研究[D]. 冯耀文.海南大学 2011
[6]巴西橡胶树REF、RT和SRPP基因物理定位的研究[D]. 邱海燕.海南大学 2010
[7]橡胶树胶乳中性/碱性转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研究[D]. 刘术金.海南大学 2010
[8]巴西橡胶树HbMyb1基因和OPV-10390连锁标记原位PCR定位的研究[D]. 高和琼.海南大学 2008
[9]石蒜与忽地笑荧光原位杂交研究[D]. 程晓蕾.南京林业大学 2006
[10]原位逆转录PCR技术检测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转移酶2(ppGalNAcT2)在肿瘤细胞及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D]. 胡笳.苏州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35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35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3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