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一个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305的精细定位

发布时间:2021-10-14 13:45
  雄性不育是指植株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的现象,在生产中应用这种特性可以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并增加种子的遗传纯度。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K305ms由自交系K305经60Co-y射线诱变获得。前期研究发现,该突变体遗传稳定,不育性状由单隐性细胞核基因控制,并已将该不育基因ms305初步定位在染色体2L上。本研究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分析ms305与ms32的同源关系;以K305ms和自交系156为亲本,构建大规模F2定位群体,开发加密标记,利用SSR-BSA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预测ms305可能的候选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查阅 Maize GDB(http://www.maizegdb.org/)和ms3 的相关文献发现,ms305在染色体位置上与已克隆的不育基因ms32距离相近。m32相对于野生型等位基因(GRMZM2G163233)缺失一个大于1.6kb的片段,该片段包括多个外显子。因此,分段设计了覆盖GRMZM2G163233全部外显子的6对特异性引物。利用这些引物以K305、K305F和K305ms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扩增结果分别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一个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ms305的精细定位


图2特异性引物在K305?(WT)、K305F和K305ms中的扩增结果??Fig.2?The?amplified?results?of?the?particular?primers?in?the?individuals?of?K305?(WT)、K305F??

序列,测序,外显子,等位基因


己克隆的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属于缺失型突变,缺失区段涵盖其野生型??等位基因G7?MZM2G/6J2_U的第二和第三外显子。而测序结果表明,K305ms、K305F??和K305外显子的序列与的外显子一致,无缺失(图4)。??在K305ms中,G7?MZM2G7(532JJ与野生型基本一致,未发生突变,因此可以判??断,wsJOi与并非同一个等位基因。??-21?-??

群体,亲本,可育,基因池


?TTGGTCCTTGGTGGTCAT?2.08??将上述SSR标记在亲本、Fh?F2基因池中进行验证,部分电泳结果如图5所示。??bp?M?PI?P2?H?F?S?PI?P2?H?F?S?PI?P2?H?F?S??bnlgl?316?Mssr2?umc2601??图5?SSR标记bnlgl316、Mssr2、_c2601在各个群体中的扩增结果??Fig.5?The?amplified?results?of?the?SSR?primer?u?bnlgl316、Mssr2?and?umc2601?in?the?each?group??M:分子量标准;;Ph可育亲本;P2.?不育亲本;H:?F1可育株;F:可育池;S:不育池。??M:?Marker;?PI:?Fertile?parent;?P2:?Sterile?parent;?H:?Fi?Fertile?plant;??F:?Fertile?pool;?S:?Sterile?pool.??3.3.4不育基因连锁分析??利用上述8对引物对F2群体中的830个不育单株分别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3%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凝胶成像系统成像后进行条带统计。把与母本不育株相??同的带型计为b,与父本相同的电泳带型计为a,杂合体条带计为h,统计结果如下??表(表14)。??-2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玉米核不育突变体K305ms主要性状配合力及产量杂种优势研究[J]. 石海春,粟佳美,赵长云,汪燕,余学杰,柯永培.  核农学报. 2016(04)
[2]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关淑艳,董昭旭,李晖,孙国旭,马义勇.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2)
[3]球茎甘蓝雄性不育系‘苤PX10-3’的转育与利用[J]. 吴国平,王建华,毛忠良,王伟,陈智超.  上海农业学报. 2015(04)
[4]大豆SSR指纹图谱身份证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陈亮,郑宇宏,范旭红,孟凡凡,孙星邈,张云峰,王明亮,王曙明.  大豆科技. 2015(02)
[5]两个相关基因表达量和SNP与玉米雄穗大小相关[J]. 任小丹,陈玲,杨琳,李晚忱,付凤玲.  广西植物. 2016(03)
[6]利用SNP标记对51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J]. 吴金凤,宋伟,王蕊,田红丽,李雪,王凤格,赵久然,蔚荣海.  玉米科学. 2014(05)
[7]结球甘蓝相对于大白菜连锁群特异InDel标记的建立及应用[J]. 朱东旭,王彦华,赵建军,刘博,李晓峰,轩淑欣,申书兴.  园艺学报. 2014(08)
[8]高粱芒基因Awn3.1的精细定位[J]. 翟国伟,王华,邹桂花,邵健丰,陶跃之.  江苏农业学报. 2014(03)
[9]小麦SSR和EST-SSR引物对无芒雀麦的通用性分析[J]. 程雪妮,王颖,庞玉辉,陈新宏,武军,赵继新.  植物科学学报. 2014(01)
[10]水稻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 束爱萍,刘增兵,余丽琴,黎毛毛,陈大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3(05)

硕士论文
[1]利用SSR和InDel标记构建白菜×芜菁分子遗传图谱[D]. 赵湘.扬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36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36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