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10-25 20:01
  居高不下的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杂交稻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现状,总结机械化制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形势和耕作制度的特点,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通过培育小粒型不育系,利用不育系与恢复系种子粒型(主要是粒厚)的显著差异,实现父母本混播混收、收获后机械分离获得杂交种子的全程机械化制种设想。提出了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小粒不育系应具备的性状特征。按此设想,笔者团队选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南3502S、展998S等,并配组了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卓两优581、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成功实现这些杂交稻的高效机械化制种。卓201S等小粒型不育系及其系列杂交组合的育成,是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 

【文章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2020,34(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国内外现状
2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2.1 缺少适合机械化制种的组合
    2.2 缺乏大规模机械化制种的基地
    2.3 缺乏配套的机械设备
3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设想与实践
    3.1 适合机械化制种小粒型不育系
    3.2 与小粒型水稻不育系配套的父本及杂交组合的选育
    3.3 小粒型不育系轻简机械化制种实践
4 展望
    4.1 农艺农机相结合培育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品种
    4.2 小粒型不育系是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可靠途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辉煌的成就 巨大的贡献——7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走过不平凡之路[J]. 黄秉信,宋勇军.  中国粮食经济. 2019(10)
[2]水稻隐性小粒基因在杂交稻种子机械分选上的应用研究[J]. 许二波,王跃星,倪深,陈红旗,朱旭东.  中国稻米. 2015(03)
[3]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山地学是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研究中基础前沿科学[J]. 姜天海.  科学新闻. 2014(12)
[4]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综述[J]. 李建武,邝翡婷,李新奇,杨益善.  湖南农业科学. 2013(06)
[5]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汤国华,谢红军,余应弘.  湖南农业科学. 2012(03)
[6]杂交水稻工程化制种窝眼型孔分选机分选筒设计[J]. 吴明亮,谢方平,唐伦,余应弘,王慧敏,邓平,刘勇.  农业工程学报. 2010(S1)
[7]水稻苯达松敏感突变研究进展[J]. 张集文.  中国水稻科学. 2010(05)
[8]转基因水稻研发进展[J]. 朱祯.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02)
[9]马来西亚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初探[J]. 李炳华,胡继银.  湖南农业科学. 2010(Z1)
[10]杂交粳稻制种中机械化栽插的实践与思考[J]. 成建飞,叶卢亮,荆敏红,陈卫民,谢建康,夏春风.  上海农业科技. 2010(01)



本文编号:3458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58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1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