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黄淮麦区35份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31 16:23
  为了解黄淮麦区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表现并为筛选合适的优质小麦资源提供参考,采用近红外分析仪对35份小麦种质资源的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沉淀值、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的差异较大,而容重、出粉率和吸水率的差异较小。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正相关性最大r=0.97**),容重与稳定时间、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湿面筋与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稳定时间与形成时间、沉降值、出粉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和江苏五个省份选育品种在沉降值、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等品质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对全部品种各项指标进行筛查,综合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以及稳定时间等品质因素,皖麦38、安农0419、郑麦366、山农0919、衡6061、扬麦23在本次试验中表现突出。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0,47(04)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黄淮麦区35份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性状比较分析


35个小麦品种(系)聚类结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96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品质分析[J]. 沈业松,王歆,顾正中,杨子博,詹秋文.  浙江农业学报. 2018(10)
[2]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变异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J]. 张帅,庞玉辉,王征宏,王黎明,陈春燕,曾占奎,王春平.  作物杂志. 2018(02)
[3]杂种小麦品质性状的性状相关和主成分分析[J]. 李桂萍,张根生,巴青松,张改生.  浙江农业学报. 2016(09)
[4]2009-2014年国家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系的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J]. 刘丽华,庞斌双,刘阳娜,邱军,李宏博,张欣,王娜,赵昌平.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2)
[5]我国黄淮冬麦区小麦品种与美国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比较[J]. 李鲜花,刘永华,刘辉,刘翠英.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6)
[6]国外小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J]. 柴永峰,李秀绒,赵智勇,孙来虎,李永山,景力武.  农学学报. 2013(09)
[7]部分美国及我国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李艳丽,孙树贵,武军,赵继新,杜万里,庞玉辉,刘淑会,杨群慧,陈新宏.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6)
[8]安徽若干小麦品种(系)戊聚糖含量及其与相关性状关系的研究[J]. 崔文礼,郑文寅,张文明,姚大年.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
[9]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小麦品质的应用研究[J]. 高居荣,樊广华,李圣福,李兴锋,封德顺.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03)
[10]DA7200近红外仪在小麦品质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 高居荣,韩秀兰,孙彩玲,张永祥,李安飞,宁堂原,王承海.  实验室科学. 2009(01)

硕士论文
[1]黄淮麦区冬小麦骨干亲本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D]. 华冠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2013年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遗传多样性研究[D]. 麻珊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68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68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a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