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玉米近等基因系叶夹角差异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18:38
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青贮饲料和工业原料。在我国,玉米是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的稳定和持续增长对维持和提高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作用。然而,我国玉米增产受到干旱的种植环境,较低的生产技术与机械化水平,落后的种业发展等诸多种因素的制约。提高玉米单产和扩大种植面积是解除以上制约因素的重要方法。然而,在我国可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保证单株、单穗的产量不变,增加种群密度,合理密植,是玉实现玉米增产目标的重要手段。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可以通过改良玉米植株形态,培育紧凑型新品种来实现。而小的叶夹角是主要的紧凑株型特征之一,也是决定玉米的耐密特性的重要性状。因此,探寻玉米叶夹角的形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玉米自交系沈137(大夹角)和其近等基因系NIL(小夹角)为研究对象,通过机械强度测定、形态与组织学观察,初步分析了不同时期植株特征的差异与叶夹角变化的关系;并评估了常用的三种蛋白质提取方法,为选择适合提取富含厚壁组织的玉米叶脉蛋白的方法提供依据;同时利用2-DE偶联质谱分析的方法鉴定了沈137和NIL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叶脉...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玉米株型与产量的关系
1.1 中国玉米的产量现状
1.2 玉米种植密度和植株生长与产量的关系
1.3 玉米耐密性状与叶夹角
2 植物叶夹角形成调控机制的研究
2.1 参与调控的主要激素
2.2 BR的调控机制研究
2.3 生长素的调控机制研究
2.4 激素调控的相互关系
2.5 其他调控因素
3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植株叶夹角大小表型的观察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生长环境
1.2 植株形态观察,叶夹角和穿刺力测定
1.3 组织切片的制作和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整株形态的差异
2.2 连续叶期叶片夹角的测定
2.3 不同叶期叶片主脉穿刺力的测定
2.4 叶枕部位形态的差异
2.5 沈137和NIL叶片主脉细胞组成的差异
2.6 沈137和近等基因系叶片细胞组成结构得差异
3 结论和讨论
3.1 第10叶期是叶夹角和组织显微结构差异开始增大的重要时期
3.2 机械特性和细胞学特性对叶片夹角大小有贡献
第三章 玉米叶片主脉蛋白质提取方法的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生长环境
2 结果与讨论
2.1 玉米主脉显微观察
2.2 玉米叶主脉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3 讨论
3.1 玉米叶主脉的显微结构
3.2 三种方法在玉米叶中脉蛋白质提取中的性能比较与分析
第四章 叶片夹角大小不同的两种玉米叶主脉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样品采集和蛋白质的提取
1.2.1 样品采集
1.2.2 蛋白质的提取
1.3 SDS-PAGE
1.4 2-DE
1.5 凝胶染色,图像采集和分析
1.6 图像采集,分析和挖点
1.7 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片主脉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2.2 叶片主脉糖蛋白的分离和鉴定
2.3 叶主脉的糖蛋白的质谱鉴定
3 结论与讨论
3.1 叶主脉蛋白质组学比较
3.2 糖代谢相关蛋白酶在叶夹角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3 糖蛋白在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章 叶片夹角大小不同的两种玉米叶片不同组织部位蛋白质的ITRAQ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生长环境
1.2 蛋白质提取与定量
1.3 蛋白质样品处理及标记
1.4 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
1.5 反向色谱-TripleTOF分析
1.6 蛋白质定性和定量
1.7 GO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鉴定获得的蛋白质的筛选
2.2 四个组织蛋白质的GO富集分析
2.3 四个组织蛋白质的互作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差异蛋白质的GO富集分析
3.2 纤维素合成与分解代谢相关蛋白贡献了叶夹角的差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表1 叶片GO分析蛋白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附表2 叶片GO富集分析蛋白质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代谢过程
附表3 叶鞘GO分析蛋白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附表4 叶鞘GO富集分析蛋白质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代谢过程
附表5 叶鞘GO富集分析蛋白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附表6 叶鞘GO富集分析蛋白质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代谢过程
附表7 叶枕GO富集分析蛋白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附表8 叶枕GO富集分析蛋白质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代谢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秋大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植株生长及其产量的关系模型[J]. 林太赟,张胜,刘伟明. 科技通报. 2016(04)
[2]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J]. 马延华,王庆祥. 作物杂志. 2012(02)
[3]玉米抗倒性与茎秆穿刺力和拉力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丰光,刘志芳,吴宇锦,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玉米科学. 2010(06)
[4]Evaluation of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for Vitis vinifera Leaf and Root Proteome Analysis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J]. Neila Jellouli,Asma Ben Salem,Abdelwahed Ghorbel,Hatem Ben Jouir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0(10)
[5]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J]. 杨相昆,田海燕,魏建军,战勇.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4)
[6]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J]. 吕丽华,陶洪斌,夏来坤,张雅杰,赵明,赵久然,王璞. 作物学报. 2008(03)
[7]LAZY1 controls rice shoot gravitropism through regulating polar auxin transport[J]. Peijin Li1;Yonghong Wang1;Qian Qian2;Zhiming Fu1;Mei Wang1;Dali Zeng1,2;Baohua Li1;Xiujie Wang1;Jiayang Li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Genomics and National Center for Plant Ge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Biolog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6, China. Cell Research. 2007(05)
[8]Arabidopsis RAV1 is down-regulated by brassinosteroid and may act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during plant development[J]. Yu Xin HU~*, Yong Hong WANG~*, Xin Fang LIU, Jia Yang LI~(**)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Cell Research. 2004(01)
[9]玉米不同株型耐密性的群体生理指标研究[J]. 薛吉全,梁宗锁,马国胜,路海东,任建宏. 应用生态学报. 2002(01)
[10]木质部进化的生物物理学研究进展[J]. 孙同兴,张昕,张长胜,徐建华.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8(04)
硕士论文
[1]玉米茎秆机械强度与抗玉米螟钻蛀为害的关系[D]. 郭井菲.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478307
【文章来源】: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玉米株型与产量的关系
1.1 中国玉米的产量现状
1.2 玉米种植密度和植株生长与产量的关系
1.3 玉米耐密性状与叶夹角
2 植物叶夹角形成调控机制的研究
2.1 参与调控的主要激素
2.2 BR的调控机制研究
2.3 生长素的调控机制研究
2.4 激素调控的相互关系
2.5 其他调控因素
3 本研究目的意义
第二章 植株叶夹角大小表型的观察比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生长环境
1.2 植株形态观察,叶夹角和穿刺力测定
1.3 组织切片的制作和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整株形态的差异
2.2 连续叶期叶片夹角的测定
2.3 不同叶期叶片主脉穿刺力的测定
2.4 叶枕部位形态的差异
2.5 沈137和NIL叶片主脉细胞组成的差异
2.6 沈137和近等基因系叶片细胞组成结构得差异
3 结论和讨论
3.1 第10叶期是叶夹角和组织显微结构差异开始增大的重要时期
3.2 机械特性和细胞学特性对叶片夹角大小有贡献
第三章 玉米叶片主脉蛋白质提取方法的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生长环境
2 结果与讨论
2.1 玉米主脉显微观察
2.2 玉米叶主脉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3 讨论
3.1 玉米叶主脉的显微结构
3.2 三种方法在玉米叶中脉蛋白质提取中的性能比较与分析
第四章 叶片夹角大小不同的两种玉米叶主脉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样品采集和蛋白质的提取
1.2.1 样品采集
1.2.2 蛋白质的提取
1.3 SDS-PAGE
1.4 2-DE
1.5 凝胶染色,图像采集和分析
1.6 图像采集,分析和挖点
1.7 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叶片主脉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2.2 叶片主脉糖蛋白的分离和鉴定
2.3 叶主脉的糖蛋白的质谱鉴定
3 结论与讨论
3.1 叶主脉蛋白质组学比较
3.2 糖代谢相关蛋白酶在叶夹角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3 糖蛋白在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第五章 叶片夹角大小不同的两种玉米叶片不同组织部位蛋白质的ITRAQ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生长环境
1.2 蛋白质提取与定量
1.3 蛋白质样品处理及标记
1.4 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
1.5 反向色谱-TripleTOF分析
1.6 蛋白质定性和定量
1.7 GO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鉴定获得的蛋白质的筛选
2.2 四个组织蛋白质的GO富集分析
2.3 四个组织蛋白质的互作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3.1 差异蛋白质的GO富集分析
3.2 纤维素合成与分解代谢相关蛋白贡献了叶夹角的差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表1 叶片GO分析蛋白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附表2 叶片GO富集分析蛋白质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代谢过程
附表3 叶鞘GO分析蛋白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附表4 叶鞘GO富集分析蛋白质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代谢过程
附表5 叶鞘GO富集分析蛋白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附表6 叶鞘GO富集分析蛋白质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代谢过程
附表7 叶枕GO富集分析蛋白质参与的生物学过程
附表8 叶枕GO富集分析蛋白质的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代谢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秋大豆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植株生长及其产量的关系模型[J]. 林太赟,张胜,刘伟明. 科技通报. 2016(04)
[2]玉米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关系研究进展[J]. 马延华,王庆祥. 作物杂志. 2012(02)
[3]玉米抗倒性与茎秆穿刺力和拉力关系的初步研究[J]. 丰光,刘志芳,吴宇锦,李妍妍,景希强,黄长玲. 玉米科学. 2010(06)
[4]Evaluation of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for Vitis vinifera Leaf and Root Proteome Analysis by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J]. Neila Jellouli,Asma Ben Salem,Abdelwahed Ghorbel,Hatem Ben Jouir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2010(10)
[5]不同播种方式及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种薯生产的影响[J]. 杨相昆,田海燕,魏建军,战勇. 西南农业学报. 2009(04)
[6]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夏玉米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J]. 吕丽华,陶洪斌,夏来坤,张雅杰,赵明,赵久然,王璞. 作物学报. 2008(03)
[7]LAZY1 controls rice shoot gravitropism through regulating polar auxin transport[J]. Peijin Li1;Yonghong Wang1;Qian Qian2;Zhiming Fu1;Mei Wang1;Dali Zeng1,2;Baohua Li1;Xiujie Wang1;Jiayang Li1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Genomics and National Center for Plant Ge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Biology, China 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6, China. Cell Research. 2007(05)
[8]Arabidopsis RAV1 is down-regulated by brassinosteroid and may act as a negative regulator during plant development[J]. Yu Xin HU~*, Yong Hong WANG~*, Xin Fang LIU, Jia Yang LI~(**) Institute of Genetics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Cell Research. 2004(01)
[9]玉米不同株型耐密性的群体生理指标研究[J]. 薛吉全,梁宗锁,马国胜,路海东,任建宏. 应用生态学报. 2002(01)
[10]木质部进化的生物物理学研究进展[J]. 孙同兴,张昕,张长胜,徐建华.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8(04)
硕士论文
[1]玉米茎秆机械强度与抗玉米螟钻蛀为害的关系[D]. 郭井菲.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本文编号:3478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783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