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生殖生长期干旱对不同耐旱型玉米自交系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15 22:00
  2016~2017年,在大田微区PVC管栽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玉米自交系,裂区为水分处理,测定根系形态、根冠生长配比和产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与耐旱性较弱的玉米自交系CML58相比,耐旱性较强的玉米自交系黄早四在水分胁迫后有效气生根根夹角增大明显,其根数、根长和根表面积等形态指标降幅峰值均早于CML58,40 cm以下土层的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降幅明显小于CML58,且0~20 cm土层的根系生长冗余在乳熟期后显著少于CML58,其根冠干重比降幅、根冠长度比和根冠面积比均高于CML58,根冠角度比较CML58小39.4%。与CML58相比,黄早四水分胁迫后能较好地调控有效气生根角度,及时调控根冠纵横生长,维持根系主要分布区结构与功能,提高深层根系分布比,减少根系生长冗余,提高物质转化效率。 

【文章来源】:玉米科学. 2020,28(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生殖生长期干旱对不同耐旱型玉米自交系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水分胁迫对不同耐旱型玉米自交系根长和根表面积的影响

根尖,水分胁迫,根系,自交


R1至R5期,黄早四平均根尖数(111 912.0个)比CML58(102 897.6个)多。与CK处理相比,水分胁迫下黄早四根尖数平均降幅(45.8%)高于CML58(27.8%)。黄早四与CML58根尖数较CK处理降幅较高时期分别为R1期(53.4%)和R5期(45.0%)。在CK和WS处理下,41~90 cm土层,黄早四根尖数占地下所有土层根尖数百分比分别比CML58高9.4%和18.2%(图4)。2.1.4 根系生长冗余

根冠,生长冗余,水分胁迫,自交


成熟期,两品系根冠干重比差异显著(P=0.012 2),不同水分处理下,黄早四平均根冠干重比(0.054)比CML58(0.082)低(图5)。水分处理间根冠干重比差异显著(P=0.031 1)。与CK处理相比,WS处理下黄早四根冠干重比下降幅度(54.9%)高于CML58(6.0%)。在CK处理下,两个品系根冠干重比差异不显著;在WS处理下,黄早四根冠干重比(0.033)比CML58(0.080)低58.3%,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8 2)。R1和R3期,黄早四平均根冠长度比(10.7)高于CML58(7.9)。在R1期,两个品系和水分胁迫处理间根冠长度比差异均极显著(P品系=0.000 1;P水分处理=0.000 5),且品系与水分处理的交互作用也达极显著水平(P=0.000 6)。与CK处理相比,WS处理下黄早四根冠长度比平均下降23.3%,在R1期降幅较大(44.9%);CML58根冠长度比平均下降10.1%,在R3期降幅(17.8%)较明显。在CK和WS处理下,黄早四平均根冠长度比分别比CML58高60.1%和21.6%,尤其表现在R1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抽雄期干旱胁迫与复水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何静丹,文仁来,田树云,苏月贵,何雪银,苏义成,程伟东,黄开健,张述宽.  南方农业学报. 2017(03)
[2]作物根系结构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研究进展[J]. 潘晓迪,张颖,邵萌,马黎明,郭新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02)
[3]旱季雨季对黄土丘陵退耕区植被根系分布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 常恩浩,李鹏,张铁钢,肖列,徐国策,赵宾华,张祎.  农业工程学报. 2016(24)
[4]不同去根处理对夏玉米根系形态及产量的影响[J]. 蒋迁,李磊,张凤路,吴瑞娟.  玉米科学. 2016(05)
[5]不同覆盖方式下干旱胁迫对玉米根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许金岚,胡兵辉.  绿色科技. 2016(18)
[6]玉米早期根系构型及其生理特性对土壤水分的响应[J]. 张旭东,王智威,韩清芳,王子煜,闵安成,贾志宽,聂俊峰.  生态学报. 2016(10)
[7]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形态性状及结构分布[J]. 李彩霞,孙景生,周新国,邱新强,刘祖贵,强小嫚,郭冬冬.  生态学报. 2011(14)
[8]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性玉米杂交种产量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J]. 齐伟,张吉旺,王空军,刘鹏,董树亭.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9]灌浆期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J]. 李耕,高辉远,赵斌,董树亭,张吉旺,杨吉顺,王敬锋,刘鹏.  作物学报. 2009(10)
[10]长期水分胁迫下氮、钾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 张立新,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1)



本文编号:3497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497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0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