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测墒补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06:34
2012~2016小麦生长季,以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省兖州市小孟镇史家王子村(35°40’09"N,116°41’43"E)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小麦测墒补灌技术及其生理机制,为小麦高产节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12~2013生长季设置2个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拔节期65%、开花期70%(W1),拔节期70%、开花期70%(W2);每个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下设置2个计算测墒补灌灌溉量土层处理:0~40 cm(D1)和0~140 cm(D2)。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W0)和拔节期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的定量灌溉处理(Wck)为对照。2013~2014生长季设置3个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拔节期65%、开花期70%(W1),拔节期70%、开花期70%(W2),拔节期75%、开花期70%(W3);每个目标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下设置2个计算测墒补灌灌溉量土层处理:0-40 cm(D1)和0~140 cm(D2)。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W0)和拔节期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的定量灌溉处理(Wck)为对照。裂区设计,重复3次。研究小麦测墒补灌计算灌溉量的适宜土层及目标相对含水量。2014~2...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微喷带扁平状态结构示意图??Fig.?1?Micro-sprinkling?hose?structure?under?flat?condition.??
3.1.2.1开花后旗叶光合特性??3.1.2.1.1净光合速率??由图3可知,2012 ̄2013生长季,W1条件下,开花后0和7?d旗叶净光合速率为??Wck、D1和D2显著髙于W0,?Wck、D1和D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14、21和28??d旗叶净光合速率为Wck和D1最高,D2次之,W0处理最低。??W2条件下,花后0和7?d旗叶净光合速率为Wck、D1和D2显著髙于W0,??Wck、D1和D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14、21和28?d旗叶净光合速率为D1最高,??Wck和D2次之,W0处理最低。??结果表明,W1条件下,D1处理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D2,与??Wck无显著差异;W2条件下
?小麦测墒补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3.1.2.1.2气孔导度??由图5可知,2012?2013生长季,W1条件下,开花后0和7?d旗叶气孔导度为??Wck、D1和D2显著高于WO,?Wck、D1和D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14、21和28??d旗叶气孔导度为Wck和D1最高,D2次之,W0处理最低。??W2和W3条件下,花后0和7?d旗叶气孔导度为Wck、D1和D2显著高于W0,??Wck、D1和D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14、21和28?d旗叶气孔导度为D1最高,??Wck和D2次之,W0处理最低。??结果表明,W1条件下,D1处理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气孔导度显著高于D2,与??Wck无显著差异;W2条件下,D1处理灌浆中后期旗叶气孔导度显著高于Wck和??D2。表明D1处理有利于旗叶在灌浆中后期维持较高的气体交换速率,促进光合作??用。??广?800?I*?800?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育期水分调控对甘肃河西地区滴灌春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J]. 张雨新,张富仓,邹海洋,陈东峰,范军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3)
[2]微喷灌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李金鹏,王志敏,张琪,徐学欣,王云奇,刘洋,周顺利,张英华. 华北农学报. 2016(S1)
[3]基于STELLA的水资源供需系统模拟和预警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程静,龚琼,杨晓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05)
[4]非充分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J]. 褚桂红,杨丽霞. 节水灌溉. 2016(08)
[5]水分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素瑜,王和洲,杨明达,王静丽,贺德先.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3)
[6]2005~2014年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蒋贤栋,聂兵兵.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9)
[7]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黄玲,杨文平,胡喜巧,陶烨,姚素梅,欧行奇.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2)
[8]微喷灌模式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特性[J]. 董志强,张丽华,李谦,吕丽华,申海平,崔永增,梁双波,贾秀领. 作物学报. 2016(05)
[9]适宜微喷灌灌水频率及氮肥量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J]. 张英华,张琪,徐学欣,李金鹏,王彬,周顺利,刘立均,王志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5)
[10]水氮互作对作物生理特性和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胡梦芸,门福圆,张颖君,孙丽静,刘茜,李倩影,刘富爽,李辉.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3)
硕士论文
[1]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 徐学欣.山东农业大学 2013
[2]微喷带水力性能试验研究[D]. 郑迎春.河北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06768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3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1微喷带扁平状态结构示意图??Fig.?1?Micro-sprinkling?hose?structure?under?flat?condition.??
3.1.2.1开花后旗叶光合特性??3.1.2.1.1净光合速率??由图3可知,2012 ̄2013生长季,W1条件下,开花后0和7?d旗叶净光合速率为??Wck、D1和D2显著髙于W0,?Wck、D1和D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14、21和28??d旗叶净光合速率为Wck和D1最高,D2次之,W0处理最低。??W2条件下,花后0和7?d旗叶净光合速率为Wck、D1和D2显著髙于W0,??Wck、D1和D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14、21和28?d旗叶净光合速率为D1最高,??Wck和D2次之,W0处理最低。??结果表明,W1条件下,D1处理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D2,与??Wck无显著差异;W2条件下
?小麦测墒补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3.1.2.1.2气孔导度??由图5可知,2012?2013生长季,W1条件下,开花后0和7?d旗叶气孔导度为??Wck、D1和D2显著高于WO,?Wck、D1和D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14、21和28??d旗叶气孔导度为Wck和D1最高,D2次之,W0处理最低。??W2和W3条件下,花后0和7?d旗叶气孔导度为Wck、D1和D2显著高于W0,??Wck、D1和D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花后14、21和28?d旗叶气孔导度为D1最高,??Wck和D2次之,W0处理最低。??结果表明,W1条件下,D1处理小麦灌浆中后期旗叶气孔导度显著高于D2,与??Wck无显著差异;W2条件下,D1处理灌浆中后期旗叶气孔导度显著高于Wck和??D2。表明D1处理有利于旗叶在灌浆中后期维持较高的气体交换速率,促进光合作??用。??广?800?I*?800?r??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育期水分调控对甘肃河西地区滴灌春小麦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J]. 张雨新,张富仓,邹海洋,陈东峰,范军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3)
[2]微喷灌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李金鹏,王志敏,张琪,徐学欣,王云奇,刘洋,周顺利,张英华. 华北农学报. 2016(S1)
[3]基于STELLA的水资源供需系统模拟和预警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 程静,龚琼,杨晓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05)
[4]非充分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J]. 褚桂红,杨丽霞. 节水灌溉. 2016(08)
[5]水分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张素瑜,王和洲,杨明达,王静丽,贺德先. 中国农业科学. 2016(13)
[6]2005~2014年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J]. 蒋贤栋,聂兵兵. 安徽农业科学. 2016(09)
[7]水氮互作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黄玲,杨文平,胡喜巧,陶烨,姚素梅,欧行奇.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2)
[8]微喷灌模式下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特性[J]. 董志强,张丽华,李谦,吕丽华,申海平,崔永增,梁双波,贾秀领. 作物学报. 2016(05)
[9]适宜微喷灌灌水频率及氮肥量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J]. 张英华,张琪,徐学欣,李金鹏,王彬,周顺利,刘立均,王志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5)
[10]水氮互作对作物生理特性和氮素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胡梦芸,门福圆,张颖君,孙丽静,刘茜,李倩影,刘富爽,李辉.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3)
硕士论文
[1]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 徐学欣.山东农业大学 2013
[2]微喷带水力性能试验研究[D]. 郑迎春.河北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06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5067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