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新型大豆生育期QTL位点QNE1的定位及其调控分枝数的遗传学解析

发布时间:2021-12-01 20:03
  生育期和株型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生育期长短与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密切相关。大豆品种的株型特性,特别是分枝数决定着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从而影响大豆的产量。本研究以绥农10号(E1/e2/e3T/E4)和岩姬(E1/e2/e3T/e4-kam)杂交后构建的遗传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99株F2代个体通过Illumina SoySNP8k iSelect BeadChip构建遗传图谱,初步定位到开花期及分枝数相关QTL,在F2:3至F2:4后代中利用QTL区域重组体,对调控开花期和分枝数QTL进行了精细定位,从遗传学角度解析大豆生育期基因与株型(分枝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基因芯片对遗传群体F2代植株进行基因型鉴定,构建遗传图谱,并结合表型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在6号染色体上E1附近初步定位到一个新的开花期QTL,QNE1(major QTL Near E1),随后利用从801株F2:3代群体中筛选到的12个重组体及其后代的表型进行精细定位,将QTL区间缩小至约2.37Mb区间内(...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型大豆生育期QTL位点QNE1的定位及其调控分枝数的遗传学解析


花期与分枝数的关系及生育期基因对分枝数的影响(引自Sayamaetal.,2010)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分枝数,开花期


新型大豆生育期 QTL 位点 QNE1 的定位及其调控分枝数的遗传学解析性内切酶识别位点,而在另一方中却没有,经过酶切后,根据不同PCR 产物即可检测出 SNP 位点(Sui et al.,2009)。第三节 技术路线究利用岩姬和绥农 10 号构建遗传群体,F2代经基因芯片鉴定基因,定位到开花期和分枝数相关 QTL。在此基础上利用 F2:3至 F2:4代个体,对调控开花期和分枝数的 QTL 进行精细定位,同时从遗传豆生育期基因与株型(分枝数)之间的关系。

F2代,群体,遗传群体,情况


新型大豆生育期 QTL 位点 QNE1 的定位及其调控分枝数的遗传学解析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一节 遗传群体构建及 QTL 初定位3.1.1 绥农 10 号×岩姬 F2代遗传群体表型特征本研究以父母本基因型均为 E1 遗传背景但 F2代开花期有差异的遗传群体(绥农 10 号 E1/e2/e3T/E4×岩姬 E1/e2/e3T/e4-kam)为研究对象,对绥农 10 号×岩姬的 281 株 F2代个体进行开花期和分枝数调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QTL effects and epistatic interaction for flowering time and branch number in a soybean mapping population of Japanese×Chinese cultivars[J]. YANG Guang,ZHAI Hong,WU Hong-yan,ZHANG Xing-zheng,Lü Shi-xiang,WANG Ya-ying,LI Yu-qiu,HU Bo,WANG Lu,WEN Zi-xiang,WANG De-chun,WANG Shao-dong,Kyuya Harada,XIA Zheng-jun,XIE Fu-t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7(09)
[2]QTL IciMapping:Integrated software for genetic linkage map construction and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mapping in biparental populations[J]. Lei Meng,Huihui Li,Luyan Zhang,Jiankang Wang.  The Crop Journal. 2015(03)
[3]大豆全基因组分枝相关基因发掘及与QTL共定位[J]. 谭冰,郭勇,邱丽娟.  遗传. 2013(06)
[4]大豆光周期反应与生育期基因研究进展[J]. 夏正俊.  作物学报. 2013(04)
[5]大豆分枝数和叶柄夹角的相关野生片段分析[J]. 王吴彬,何庆元,杨红燕,向仕华,赵团结,邢光南,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2012(23)
[6]大豆株高QTL定位及Meta分析[J]. 汪霞,徐宇,李广军,李河南,章元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7]使用SPSS线性回归实现通径分析的方法[J]. 杜家菊,陈志伟.  生物学通报. 2010(02)
[8]大豆CAPS标记快速开发方法的建立与优化[J]. 束永俊,李勇,朱振雷,朱延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9(12)
[9]杂草对AHAS抑制剂的抗药性分子机理研究进展[J]. 隋标峰,张朝贤,崔海兰,张猛,黄红娟,魏守辉.  农药学学报. 2009(04)
[10]植物分枝发育的调控机制[J]. 李亚栋,张芊,孙学辉,路铁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9(04)

博士论文
[1]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稳定性分析及QTL定位研究[D]. 王贤智.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本文编号:35269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5269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8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