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马铃薯和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2-01-09 16:25
  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是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基础,其曲线参数可能受到品种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构建马铃薯和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并利用相应的氮素营养指数进行马铃薯和甜菜氮素营养诊断,从而减少关键生育期由于过量使用氮肥造成的环境风险和经济损失。主要结果如下:相对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上部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以块根、块茎类作物的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更为合理。并且,模型受品种的影响较小,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气候统一的种植区域因品种不同造成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不统一的问题。内蒙古滴灌马铃薯种植模式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Nc=4.57W-0.41,验证结果证明该曲线可以对马铃薯进行氮素营养诊断。基于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内蒙古滴灌条件下三个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夏坡地和荷兰14的合理施氮量分别为170-180、190-200和215-225 kg N hm--2。内蒙古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为Nc=4.23W-0.49,依据该曲线内蒙古区域主栽甜菜品种的合理施氮量为160-180kg N hm-2范围内。通过对比国内外甜菜和马铃薯临...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马铃薯和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构建及应用


图1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氮浓度的马铃薯临界氮稀释曲线??.-

曲线,马铃薯,生物量,浓度


(thm.2)?地上部生物量(thn^2)??图1基于地上部生物量和氮浓度的马铃薯临界氮稀释曲线??Fig.?1?Critical?nitrogen?dilution?curve?based?on?above-ground?biomass?and?nitrogen?concentration?of?potatoes??3.1.3基于全株生物量与全株氮浓度临界稀释曲线??利用同样的方法,通过对三个不同品种马铃薯全株生物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出相应的全株临界氮浓度,然后进行曲线拟合。图2是基于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得出三个品种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分别为Nc?=??4.47^Ta37、Nc?=?5.62PT°51?和?Nc?=?4.80PTa49,决定系数分别为?0.98、0.89?和?0.94。基??于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建立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相比基于地上部建立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鲁棒性具有显著提高,对于马铃薯这种块茎类作物利用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更适合于构建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5.5?-1??5.0?-I??2.6????,?克新1号?夏坡地?A?荷兰14??5-0?'?\?y?=?4.47x-°-37?y=5.62x-°M?\?y?=?4.80x-°49??45?-?\?R2?=?0.98?4U?'?i?R2?=?0.89?2.2?-?\?R2?=?0.94??I。-?\?§3.0-?\_??l3-5-?\?1?▲?1?!6-??^?2.5-?啪?IQ_?▲?▲?4^?,.2-??2.0?-?1.0?-

散点图,马铃薯,生物量,散点图


?a???克新1号?b???克新1号??6.0?-?*?夏坡地?6.0?-?▲?夏坡地??V?*?^?荷兰M?|?_?荷兰14??-5.0?-?jt.'?5.0?-?f?A??i::驗?i:?V??s:m_.?;::??▲?▲??▲??〇??1?1?1?1?1?0?i?i?1?1??0?1.0?2.0?3.0?4.0?5.0?0?5.0?10.0?15.0?20.0??地上部生物量(thm2)?全株生物量(thm'2)??图3马铃薯生物量和氮浓度关系散点图??Fig.3?The?plot?of?above-ground?biomass?and?nitrogen?concentration?of?potatoes??基于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的不同品种马铃薯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参数a在??4.47-5.62的范围内变动,稀释参数b的变化范围为0.37-0.51,变化范围较校为了??进一步探明品种对稀释曲线的影响,将三个品种的氮浓度稀释曲线模型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三条曲线整体趋势相近、向一起靠拢,基本上可以克服由于马铃薯品种不同导??致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不统一的问题(图4a)。图4b建立了基于全株生物量??和全株氮浓度三品种马铃薯共用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为Nc?=?4.57PTG+41,决定系数达??到0.95,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总生物量和总氮浓度建立马铃薯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可以??克服马铃薯品种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卫星波段的马铃薯植株氮素含量估测[J]. 杨海波,高兴,黄绍福,张加康,杨柳,李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09)
[2]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氮利用效率及其分类研究[J]. 何丹丹,贾立国,秦永林,樊明寿.  作物学报. 2019(01)
[3]小麦叶片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与应用[J]. 马晓晶,张小涛,黄玉芳,叶优良.  植物生理学报. 2017(07)
[4]中国三大主产区甜菜糖业发展分析[J]. 陈艺文,李用财,余凌羿,王叶琼,倪洪涛.  中国糖料. 2017(04)
[5]依靠科技创新 助推糖业发展─“十三五”时期内蒙古甜菜糖业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J]. 李满红,王远斌,银赛,赵国辉,邵科.  中国糖料. 2016(05)
[6]我国甜菜生产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J]. 韩秉进,朱向明.  土壤与作物. 2016(02)
[7]基于叶片干物质的冬小麦临界氮稀释曲线模拟研究[J]. 强生才,张富仓,田建柯,吴悠,闫世程,范军亮.  农业机械学报. 2015(11)
[8]关中地区玉米临界氮浓度稀释曲线的建立和验证[J]. 李正鹏,宋明丹,冯浩.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3)
[9]理论施氮量的改进及验证——兼论确定作物氮肥推荐量的方法[J]. 巨晓棠.  土壤学报. 2015(02)
[10]我国农田氮肥施用现状、问题及趋势[J]. 巨晓棠,谷保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4)

硕士论文
[1]覆膜方式及氮密耦合对旱作甜菜生理性能的影响[D]. 闫威.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
[2]氮素运筹对露播滴灌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费聪.石河子大学 2016
[3]双季稻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氮素诊断研究[D]. 贺志远.南京农业大学 2016
[4]长江下游稻作区水稻临界氮浓度和光谱指数模型研究[D]. 陆震洲.南京农业大学 2015
[5]内蒙古甜菜产业发展及对策研究[D]. 高宝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579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579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c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