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喷水肥一体化对土壤水氮分布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15 13:10
于2015-2016年度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韩村农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微喷条件下水肥一体化对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土壤水氮分布、氮素吸收、耗水特征及其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探究最佳水氮处理,达到增产、提高水氮利用率及减少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冬小麦季,与CK相比,微喷水肥一体化可提高生育后期的土壤含水量,其中W2显著提高抽穗期0-60 cm土壤含水量,灌浆期0-100 cm土壤含水量最高,同时土壤水分也向土壤深层下渗。夏玉米季,CK处理明显提高0-100 cm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有下渗趋势。小喇叭口追氮条件下,W2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W1,且大喇叭口期追氮处理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小喇叭口期。2、冬小麦季,微喷条件下,N1较N2和N3处理的土壤NO-3-N含量过早的在土壤中间层积累,随生育期推移,提高了抽穗期至灌浆期0-100cm土壤NH+4-N含量,土壤NO-3-N含量逐渐向土壤深层下移。随灌水时期增加,对土壤NH+4-N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土壤NO-3-N向深层运动,优化施氮提高灌浆期有效根系土层的土壤NO-3-N含量,减少收获期土壤深层NO-3-N含量。...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2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区概况本试验于 2015 年 10 月-2016 年 10 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韩村试验进行(图 2-1),属黄淮海冬麦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试验当年的年均气温4.61℃,年降水量为 453 mm(图 2-2),年蒸发量为 1167.6 mm,年蒸发量大于年降,供试土壤为石灰性褐土,基本理化性质见表 2-1。
016-2017年冬小麦-夏玉米各月降雨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J].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陈凤,樊继伟,任立凯,李强,孙中伟,王康君,浦汉春,易媛,代丹丹,王美,亓振,王雨,刘孝成.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7)
[2]适宜微喷灌灌水频率及氮肥量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J]. 张英华,张琪,徐学欣,李金鹏,王彬,周顺利,刘立均,王志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5)
[3]不同水氮水平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效应[J]. 宋明丹,李正鹏,冯浩.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2)
[4]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房琴,高影,王红光,李瑞奇,李雁鸣. 华北农学报. 2015(S1)
[5]水氮运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氮生产效率的影响[J]. 马伯威,王红光,李东晓,李瑞奇,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8)
[6]水肥互作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潘晓莹.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7)
[7]水氮耦合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 李孟洁,李红兵,王林林,陈晓丽,李雨霖,邓西平. 西北农业学报. 2015(06)
[8]滨海盐碱地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J]. 肖辉,程文娟,王立艳,王晓凤,潘洁,陆文龙. 西北农业学报. 2015(05)
[9]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展望[J]. 高祥照,杜森,钟永红,吴勇,张赓. 中国农业信息. 2015(04)
[10]灌溉方式和播期对玉米水分动态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李英,赵福年,丁文魁,任丽雯,王鹤龄.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D]. 贾殿勇.山东农业大学 2013
[2]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变化和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生理生态基础[D]. 王东.山东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肥水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植株—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D]. 范仲卿.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水氮互作对滴灌春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 彭婷.石河子大学 2014
[3]不同水氮处理对土壤供氮特征、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李秋霞.河南农业大学 2014
[4]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 徐学欣.山东农业大学 2013
[5]喷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刘广东.太原理工大学 2012
[6]鄂尔多斯高原玉米喷灌灌水技术模式试验研究[D]. 白玲晓.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7]水氮耦合对冬小麦—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D]. 郭丽.河北农业大学 2010
[8]土壤水分和灌溉水配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D]. 李慧.山东农业大学 2010
[9]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河西地区春小麦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D]. 寇雯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0]喷灌水氮管理对土壤水氮动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D]. 张红梅.河北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90674
【文章来源】:山西师范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材料与方法2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区概况本试验于 2015 年 10 月-2016 年 10 月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韩村试验进行(图 2-1),属黄淮海冬麦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试验当年的年均气温4.61℃,年降水量为 453 mm(图 2-2),年蒸发量为 1167.6 mm,年蒸发量大于年降,供试土壤为石灰性褐土,基本理化性质见表 2-1。
016-2017年冬小麦-夏玉米各月降雨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J]. 郭明明,赵广才,郭文善,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陈凤,樊继伟,任立凯,李强,孙中伟,王康君,浦汉春,易媛,代丹丹,王美,亓振,王雨,刘孝成.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7)
[2]适宜微喷灌灌水频率及氮肥量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J]. 张英华,张琪,徐学欣,李金鹏,王彬,周顺利,刘立均,王志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5)
[3]不同水氮水平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效应[J]. 宋明丹,李正鹏,冯浩. 农业工程学报. 2016(02)
[4]密度和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J]. 房琴,高影,王红光,李瑞奇,李雁鸣. 华北农学报. 2015(S1)
[5]水氮运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氮生产效率的影响[J]. 马伯威,王红光,李东晓,李瑞奇,李雁鸣. 麦类作物学报. 2015(08)
[6]水肥互作对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J]. 武继承,杨永辉,郑惠玲,潘晓莹. 河南农业科学. 2015(07)
[7]水氮耦合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 李孟洁,李红兵,王林林,陈晓丽,李雨霖,邓西平. 西北农业学报. 2015(06)
[8]滨海盐碱地夏玉米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特征[J]. 肖辉,程文娟,王立艳,王晓凤,潘洁,陆文龙. 西北农业学报. 2015(05)
[9]水肥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展望[J]. 高祥照,杜森,钟永红,吴勇,张赓. 中国农业信息. 2015(04)
[10]灌溉方式和播期对玉米水分动态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李英,赵福年,丁文魁,任丽雯,王鹤龄. 中国农学通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D]. 贾殿勇.山东农业大学 2013
[2]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变化和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生理生态基础[D]. 王东.山东农业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肥水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植株—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D]. 范仲卿.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水氮互作对滴灌春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 彭婷.石河子大学 2014
[3]不同水氮处理对土壤供氮特征、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李秋霞.河南农业大学 2014
[4]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D]. 徐学欣.山东农业大学 2013
[5]喷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刘广东.太原理工大学 2012
[6]鄂尔多斯高原玉米喷灌灌水技术模式试验研究[D]. 白玲晓.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7]水氮耦合对冬小麦—夏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D]. 郭丽.河北农业大学 2010
[8]土壤水分和灌溉水配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D]. 李慧.山东农业大学 2010
[9]不同生育期灌水和施氮对河西地区春小麦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D]. 寇雯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0]喷灌水氮管理对土壤水氮动态及作物生长的影响[D]. 张红梅.河北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90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5906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