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发布时间:2022-01-20 18:45
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2n=6x=42,JJJsJsStSt)是小麦重要的野生近缘属种之一,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均有种植。因为中间偃麦草与小麦易杂交成功,且具有耐盐、耐寒、耐旱以及抗白粉病、抗三锈、抗黄矮病等优良特性,因而被广泛运用到小麦的遗传改良中,成为拓宽小麦遗传基础的重要基因源。由于中间偃麦草的异花授粉属性,其与小麦远缘杂交后代染色体组成较复杂,因此对于小麦背景中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准确鉴定受到持续关注。本研究利用中间偃麦草部分双二倍体89074与普通小麦品种绵阳26进行杂交、自交后,得到95083系列。95083系列再与绵阳11进行杂交、自交后,得到201501165系列。同时运用形态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一系列方法,对95083和201501165系列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运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亲本部分双二倍体89074进行鉴定后发现,它附加了7对染色体(A-G)。在95083系列中鉴定出三种典型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附加系:95083-1(42+Ⅱ+Ⅱ),95083-2(41+Ⅱ+Ⅰ),95083-3(4...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小麦及其野生近缘属种
1.1.1 小麦介绍
1.1.2 小麦野生近缘属种
1.2 中间偃麦草及其抗病基因研究
1.2.1 中间偃麦草介绍
1.2.2 地理分布
1.2.3 生物学特性
1.2.4 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研究
1.3 小麦异染色体系的选育
1.3.1 外源有益基因导入小麦背景中的方法
1.3.2 外源染色体鉴定方法
1.3.3 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研究进展
1.4 中间偃麦草各同源群研究进展
1.5 矮秆和耐盐性状的研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染色体制备
2.2.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2.2.3 基因组DNA提取
2.2.4 分子标记PLUG-PCR分析
2.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
2.2.6 田间抗性调查
2.2.7 赤霉素敏感性试验
2.2.8 氯化钠浓度设置及发芽试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鉴定
3.1.1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3.1.2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分子标记鉴定
3.1.3 小结
3.2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后代的抗病性鉴定
3.2.1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后代的抗病调查
3.2.2 抗病染色体的分子标记鉴定
3.2.3 小结
3.3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矮秆后代鉴定
3.3.1 矮秆后代农艺性状调查
3.3.2 矮秆后代的赤霉素敏感性鉴定
3.3.3 小结
3.4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后代耐盐性鉴定
3.4.1 不同盐胁迫浓度下苗高的动态变化
3.4.2 复水生长试验
3.4.3 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连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鉴定
4.2 中间偃麦草 4Js导入小麦的研究
4.3 中间偃麦草第七同源群染色体导入系研究
4.4 小偃新种质矮秆性状的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Novel Wheat LThinopyrum intermedium Addition Lines with Novel Storage Protein Subunits and Resistance to Both Powdery Mildew and Stripe Rust[J]. Yuhai Wang,Honggang Wa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6(01)
[2]Chromosomal Constitutions and Reactions to Powdery Mildew and Stripe Rust of Four Novel Wheat-Thinopyrum intermedium Partial Amphiploids[J]. Yinguang Bao,Xia Wu,Chao Zhang,Xingfeng Li,Fang He,Xiaolei Qi,Honggang Wa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4(12)
[3]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7124的分子定位[J]. 李建波,乔麟轶,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任永康,畅志坚. 作物学报. 2015(01)
[4]盐胁迫对小麦萌发的影响及耐盐指标的筛选[J]. 孟祥浩,林琪,张玉梅,李玲燕,姜雯,刘义国. 华北农学报. 2014(04)
[5]小麦–中间偃麦草隐形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83分子定位[J]. 孙翠花,侯丽媛,郭慧娟,张晓军,贾举庆,李欣,詹海仙,畅志坚. 作物学报. 2013(12)
[6]小麦新矮源矮秆番麦的赤霉素敏感性分析[J]. 苏瑾,彭正松,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吴凯. 西北农业学报. 2012(10)
[7]普通小麦-簇毛麦2V染色体端体异附加系的选育与鉴定[J]. 李淑梅,徐川梅,周波,陈佩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8]Genetic diversity and construction of core collection in Chinese wheat genetic resources[J]. HAO ChenYang, DONG YuChen, WANG LanFen, YOU GuangXia, ZHANG HongNa, GE HongMei, JIA JiZeng & ZHANG XueYong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rmplasm and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The National Key Facility for 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8(10)
[9]利用电离辐射处理整臂易位系成熟雌配子诱导外源染色体小片段易位[J]. 陈升位,陈佩度,王秀娥.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8(03)
[10]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J]. 杨松杰,张晓科,何中虎,夏先春,周阳. 中国农业科学. 2006(08)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春小麦耐盐性的研究[D]. 梁洪艳.东北农业大学 2007
[2]小麦-偃麦草新种质的分子细胞学研究[D]. 李光蓉.四川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9332
【文章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小麦及其野生近缘属种
1.1.1 小麦介绍
1.1.2 小麦野生近缘属种
1.2 中间偃麦草及其抗病基因研究
1.2.1 中间偃麦草介绍
1.2.2 地理分布
1.2.3 生物学特性
1.2.4 中间偃麦草抗病基因研究
1.3 小麦异染色体系的选育
1.3.1 外源有益基因导入小麦背景中的方法
1.3.2 外源染色体鉴定方法
1.3.3 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研究进展
1.4 中间偃麦草各同源群研究进展
1.5 矮秆和耐盐性状的研究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染色体制备
2.2.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2.2.3 基因组DNA提取
2.2.4 分子标记PLUG-PCR分析
2.2.5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
2.2.6 田间抗性调查
2.2.7 赤霉素敏感性试验
2.2.8 氯化钠浓度设置及发芽试验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鉴定
3.1.1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3.1.2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的分子标记鉴定
3.1.3 小结
3.2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后代的抗病性鉴定
3.2.1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后代的抗病调查
3.2.2 抗病染色体的分子标记鉴定
3.2.3 小结
3.3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矮秆后代鉴定
3.3.1 矮秆后代农艺性状调查
3.3.2 矮秆后代的赤霉素敏感性鉴定
3.3.3 小结
3.4 小麦-中间偃麦草异染色体系后代耐盐性鉴定
3.4.1 不同盐胁迫浓度下苗高的动态变化
3.4.2 复水生长试验
3.4.3 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连续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于中间偃麦草染色体鉴定
4.2 中间偃麦草 4Js导入小麦的研究
4.3 中间偃麦草第七同源群染色体导入系研究
4.4 小偃新种质矮秆性状的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Characterization of Three Novel Wheat LThinopyrum intermedium Addition Lines with Novel Storage Protein Subunits and Resistance to Both Powdery Mildew and Stripe Rust[J]. Yuhai Wang,Honggang Wa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6(01)
[2]Chromosomal Constitutions and Reactions to Powdery Mildew and Stripe Rust of Four Novel Wheat-Thinopyrum intermedium Partial Amphiploids[J]. Yinguang Bao,Xia Wu,Chao Zhang,Xingfeng Li,Fang He,Xiaolei Qi,Honggang Wang.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4(12)
[3]小麦–中间偃麦草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7124的分子定位[J]. 李建波,乔麟轶,李欣,张晓军,詹海仙,郭慧娟,任永康,畅志坚. 作物学报. 2015(01)
[4]盐胁迫对小麦萌发的影响及耐盐指标的筛选[J]. 孟祥浩,林琪,张玉梅,李玲燕,姜雯,刘义国. 华北农学报. 2014(04)
[5]小麦–中间偃麦草隐形渗入系抗白粉病基因pmCH83分子定位[J]. 孙翠花,侯丽媛,郭慧娟,张晓军,贾举庆,李欣,詹海仙,畅志坚. 作物学报. 2013(12)
[6]小麦新矮源矮秆番麦的赤霉素敏感性分析[J]. 苏瑾,彭正松,杨在君,魏淑红,廖明莉,吴凯. 西北农业学报. 2012(10)
[7]普通小麦-簇毛麦2V染色体端体异附加系的选育与鉴定[J]. 李淑梅,徐川梅,周波,陈佩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8]Genetic diversity and construction of core collection in Chinese wheat genetic resources[J]. HAO ChenYang, DONG YuChen, WANG LanFen, YOU GuangXia, ZHANG HongNa, GE HongMei, JIA JiZeng & ZHANG XueYong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rmplasm and Biotech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The National Key Facility for Crop Gene Resource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8(10)
[9]利用电离辐射处理整臂易位系成熟雌配子诱导外源染色体小片段易位[J]. 陈升位,陈佩度,王秀娥.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8(03)
[10]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J]. 杨松杰,张晓科,何中虎,夏先春,周阳. 中国农业科学. 2006(08)
硕士论文
[1]黑龙江省春小麦耐盐性的研究[D]. 梁洪艳.东北农业大学 2007
[2]小麦-偃麦草新种质的分子细胞学研究[D]. 李光蓉.四川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9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59933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