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花后水分亏缺和复水对同化物转运和籽粒灌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4 11:46
为了阐明水分亏缺对小麦花后同化物转运和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相关变化,以盆栽小麦旱作品种‘长旱58’为材料,自花后9 d起,设置正常供水(WW)、中度干旱胁迫后复水(MD)和重度干旱胁迫后复水(SD)3个水分处理,比较干旱胁迫后复水处理对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水分利用效率、强弱势粒灌浆动态、旗叶光合性能、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转运、籽粒形成关键酶活性变化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WW相比,MD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小麦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对强势粒则无显著影响,而SD处理则显著降低了穗粒数、千粒重、强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WW处理。(2)MD处理植株旗叶在小麦灌浆过程中维持了与WW基本相同的净光合速率,同时在小麦花后9~20 d时MD处理下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变化不明显,而在SD处理下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则急剧下降;另外,与WW相比,在整个灌浆期MD处理下旗叶叶绿素含量变化不显著,而SD处理下叶绿素含量呈大幅下降趋势。(3)MD处理提高了小麦弱势粒蔗糖合成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
【文章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2020,40(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干旱及复水处理对小麦强、弱势粒灌浆速率(A)及千粒重(B)的影响
表2 干旱和复水处理对小麦强、弱势粒灌浆特征参数的影响Table 2 Effect drought and rehydration on the grain filling parameters of wheat superior and inferior spikelets 处理Treatment 粒位Grain position 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mg 最大灌浆速率The maximum grain-filling rate /(mg·grain-1·d-1) 平均灌浆速率The mean grain-filling rate/(mg·grain-1·d-1) WW S 51.56a 2.51a 1.28a I 35.87d 1.51d 0.9d MD S 52.67a 2.62a 1.32a I 40.98c 1.72c 1.037c SD S 40.98b 2.22b 1.16b I 29.68e 1.05e 0.76e图4 处理对小麦茎鞘果聚糖含量和果聚糖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处理对小麦茎鞘果聚糖含量和果聚糖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铃薯块茎膨大期不同程度干旱后复水的源库补偿效应[J]. 刘溢健,任建宏,殷俐娜,邓西平,可庆波,王仕稳.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1)
[2]促进稻麦同化物转运和籽粒灌浆的途径与机制[J]. 杨建昌,张建华. 科学通报. 2018(Z2)
[3]深松蓄水和施磷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任爱霞,孙敏,王培如,薛玲珠,雷妙妙,薛建福,高志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9)
[4]小麦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J]. 王彬,张英华,邓万云,韩美坤,宋文品,徐学欣,姚得秀,黄菁,李金鹏,王志敏. 科技导报. 2016(22)
[5]3种禾谷类作物弱势粒灌浆机理与调控途径[J]. 徐云姬,张伟杨,钱希旸,李银银,杨建昌.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2)
[6]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水稻节水增产机理研究[J]. 徐芬芬,曾晓春,石庆华. 杂交水稻. 2009(03)
[7]大蒜中果聚糖的测定[J]. 刘燕琼,黄雪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08)
[8]旱种水稻结实期茎中碳同化物的运转及其生理机制[J]. 杨建昌,徐国伟,王志琴,陈新红,朱庆森. 作物学报. 2004(02)
[9]高产冬小麦茎中果聚糖代谢及氮素水平的调控[J]. 姜东,于振文,李永庚,韩红岩,余松烈. 作物学报. 2002(01)
[10]水稻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J]. 朱庆森,曹显祖,骆亦其. 作物学报. 1988(03)
博士论文
[1]干旱下氮素营养对不同穗型小麦苗期耐旱性的影响机制[D]. 王秀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2]小麦蔗糖合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在籽粒形成中的遗传效应及全球育种选择研究[D]. 侯健.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3]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研究[D]. 王禹.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4]三种禾谷类作物强、弱势粒灌浆差异机理及其调控技术[D]. 徐云姬.扬州大学 2016
[5]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分配和光合生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D]. 王雅梅.甘肃农业大学 2014
[6]干旱复水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补偿效应影响研究[D]. 郝卫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7]旱地地表覆盖栽培的冬小麦产量形成和养分利用[D]. 李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8]干旱对小麦灌浆期物质转运的调控[D]. 王征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9]调亏灌溉对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 孟兆江.南京农业大学 2008
[10]土壤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陈新红.扬州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水分胁迫下玉米苗期的生长及生理响应[D]. 王智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 张慎凤.扬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06517
【文章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2020,40(1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干旱及复水处理对小麦强、弱势粒灌浆速率(A)及千粒重(B)的影响
表2 干旱和复水处理对小麦强、弱势粒灌浆特征参数的影响Table 2 Effect drought and rehydration on the grain filling parameters of wheat superior and inferior spikelets 处理Treatment 粒位Grain position 千粒重1000-grain weight/mg 最大灌浆速率The maximum grain-filling rate /(mg·grain-1·d-1) 平均灌浆速率The mean grain-filling rate/(mg·grain-1·d-1) WW S 51.56a 2.51a 1.28a I 35.87d 1.51d 0.9d MD S 52.67a 2.62a 1.32a I 40.98c 1.72c 1.037c SD S 40.98b 2.22b 1.16b I 29.68e 1.05e 0.76e图4 处理对小麦茎鞘果聚糖含量和果聚糖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处理对小麦茎鞘果聚糖含量和果聚糖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铃薯块茎膨大期不同程度干旱后复水的源库补偿效应[J]. 刘溢健,任建宏,殷俐娜,邓西平,可庆波,王仕稳.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1)
[2]促进稻麦同化物转运和籽粒灌浆的途径与机制[J]. 杨建昌,张建华. 科学通报. 2018(Z2)
[3]深松蓄水和施磷对旱地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任爱霞,孙敏,王培如,薛玲珠,雷妙妙,薛建福,高志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9)
[4]小麦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与调控研究进展[J]. 王彬,张英华,邓万云,韩美坤,宋文品,徐学欣,姚得秀,黄菁,李金鹏,王志敏. 科技导报. 2016(22)
[5]3种禾谷类作物弱势粒灌浆机理与调控途径[J]. 徐云姬,张伟杨,钱希旸,李银银,杨建昌. 安徽农业科学. 2015(02)
[6]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下水稻节水增产机理研究[J]. 徐芬芬,曾晓春,石庆华. 杂交水稻. 2009(03)
[7]大蒜中果聚糖的测定[J]. 刘燕琼,黄雪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08)
[8]旱种水稻结实期茎中碳同化物的运转及其生理机制[J]. 杨建昌,徐国伟,王志琴,陈新红,朱庆森. 作物学报. 2004(02)
[9]高产冬小麦茎中果聚糖代谢及氮素水平的调控[J]. 姜东,于振文,李永庚,韩红岩,余松烈. 作物学报. 2002(01)
[10]水稻籽粒灌浆的生长分析[J]. 朱庆森,曹显祖,骆亦其. 作物学报. 1988(03)
博士论文
[1]干旱下氮素营养对不同穗型小麦苗期耐旱性的影响机制[D]. 王秀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
[2]小麦蔗糖合酶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在籽粒形成中的遗传效应及全球育种选择研究[D]. 侯健.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3]新形势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研究[D]. 王禹.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4]三种禾谷类作物强、弱势粒灌浆差异机理及其调控技术[D]. 徐云姬.扬州大学 2016
[5]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分配和光合生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D]. 王雅梅.甘肃农业大学 2014
[6]干旱复水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补偿效应影响研究[D]. 郝卫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7]旱地地表覆盖栽培的冬小麦产量形成和养分利用[D]. 李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8]干旱对小麦灌浆期物质转运的调控[D]. 王征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9]调亏灌溉对作物产量形成和品质性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 孟兆江.南京农业大学 2008
[10]土壤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D]. 陈新红.扬州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水分胁迫下玉米苗期的生长及生理响应[D]. 王智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2]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的影响[D]. 张慎凤.扬州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065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0651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