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21 09:24
氮素利用主要分为吸收与转化两方面,只有二者协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氮素的“高效利用”。针对目前水稻生产上氮肥投入过量、施氮比例及时期不合理,进而导致氮素利用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拟从环境和氮肥管理模式两方面入手,采用大田、盆栽和筒栽试验,结合辽河平原稻区北、中、南3个不同自然生态区温光条件,设置不同施氮水平、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及施氮时期等试验处理,探讨温光条件及施氮模式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与转化的影响,为实现水稻氮素吸收与转化协同提高,进一步实现氮肥高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具体试验设计包括(1)温光影响试验:以沈农265 (常规粳稻中熟品种,主茎15片叶)为试材,分别在开原、沈阳和盘锦3地开展盆栽试验,所用土壤为同一来源棕壤土,各地分别设置低(N-30%)、中(N)、高(N+30%) 3种施氮水平(中N为当地生产水平)及空白对照(N0),各施氮水平又分别设置3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7:3, 6: 4和5.5: 4.5); (2)穗肥优化试验:在沈阳开展田间试验,以沈农265和杂交粳稻辽优4387为试材,施氮水平为225kgNha-1,采用常规施氮模式(基肥、蘖肥、促花肥及保花肥4次施肥),设置空白...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氮素吸收与利用相关参数
1.2 水稻氮肥吸收与利用研究现状
1.3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
1.4 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生理机制
1.4.1 水稻氮素吸收的生理生化基础
1.4.2 水稻氮素利用的生理生化基础
1.4.3 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相关生理指标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下水稻群体生长发育特性
2.1 材料方法
2.1.1 试验一 温光影响试验
2.1.2 试验二 穗肥优化试验
2.1.3 试验三 不同叶龄期精确施氮试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试验区气候条件分析
2.2.2 不同温光条件对沈农265生育期的影响
2.2.3 不同温光条件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2.2.4 不同温光条件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2.2.5 不同温光条件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2.2.6 不同温光条件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功能叶SPAD值的影响
2.2.7 不同温光条件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2.3.2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群体特性的影响
第三章 不同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下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一 温光影响试验
3.1.2 试验二 穗肥优化试验
3.1.3 试验三 不同叶龄期精确施氮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特性
3.2.2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
3.3 讨论
3.3.1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3.3.2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下水稻的穗部发育特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一 温光影响试验
4.1.2 试验二 穗肥优化试验
4.1.3 试验三 不同叶龄期精确施氮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温光条件对水稻穗部形态建成的影响
4.2.2 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穗部形态建成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温光条件与水稻穗部形态建成的关系
4.3.2 施氮管理模式与水稻穗部形态建成的关系
第五章 不同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下氮素吸收转化与生理特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一 温光影响试验
5.1.2 试验二 穗肥优化试验
5.1.3 试验三 不同叶龄期精确施氮试验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转化效率的影响
5.2.2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生育后期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5.2.3 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生育后期剑叶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5.3.2 不同温光条件对水稻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5.3.3 不同穗肥施氮叶龄组合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之处
6.1 结论
6.1.1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下的产量与群体生育特性差异
6.1.2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下的氮素吸收与转化效率差异
6.1.3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下的生理特性差异
6.2 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氮肥不同运筹模式对水稻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贾东,卢晶晶,孙雅君,宋双,杜晗,韩雷.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3)
[2]种植方式及施氮量对水稻灌浆初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汪和廷,董慧,齐龙昌,李学松,王腾,宋贺,陈松,董召荣,章秀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9)
[3]Comparisons of yield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 response between hybrid and inbred rice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southern China[J]. JIANG Peng,XIE Xiao-bing,HUANG Min,ZHOU Xue-feng,ZHANG Rui-chun,CHEN Jia-na,WU Dan-dan,XIA Bing,XU Fu-xian,XIONG Hong,ZOU Ying-b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5(07)
[4]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J]. 莫钊文,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9)
[5]北方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可溶性物质含量及植株生产力对CO2浓度增高的响应[J]. 王惠贞,赵洪亮,冯永祥,姜乐,宁大可,谢立勇,林而达. 作物学报. 2014(02)
[6]减氮控磷稳钾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J]. 杜加银,茹美,倪吾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3)
[7]Comparisons of Yield and Growth Behaviors of Hybrid Ric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Management Method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s[J]. Ibrahim Md,PENG Shao-bing,TANG Qi-yuan,HUANG Min,JIANG Peng,ZOU Ying-b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3(04)
[8]Effects of N Management on Yield and N Uptake of Rice in Central China[J]. PAN Sheng-gang,HUANG Sheng-qi,ZHAI Jing,WANG Jing-ping,CAO Cou-gui,CAI Ming-li,ZHAN Ming,TANG Xiang-r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2(12)
[9]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江苏农业科学. 2012(11)
[10]Effect of Nitrogen Regimes on Grain Yield,Nitrogen Utilization,Radiation Use Efficiency,and Sheath Blight Disease Intensity in Super Hybrid Rice[J]. LI Di-qin1, TANG Qi-yuan1, ZHANG Yun-bo1, QIN Jian-quan1, LI Hu1, CHEN Li-jun1, YANG Sheng-hai1, ZOU Ying-bin1 and PENG Shao-bing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brid Ric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P.R.China 2 Crop Physiology and Production Center (CPPC),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P.R.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2(01)
博士论文
[1]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D]. 薛亚光.扬州大学 2013
[2]不同生态地点和施氮水平下超级稻产量表现及其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D]. 蒋鹏.湖南农业大学 2013
[3]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D]. 王秋菊.沈阳农业大学 2012
[4]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生长和水氮效率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D]. 姚锋先.华中农业大学 2011
[5]水稻氮素利用的基因型差异与生理机理研究[D]. 魏海燕.扬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及其生理机制[D]. 范苗苗.扬州大学 2012
[2]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氮素吸收利用与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研究[D]. 殷春渊.扬州大学 2010
[3]氮素穗肥和NO对水稻幼穗发育及其内源激素的影响[D]. 王夏雯.南京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36969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氮素吸收与利用相关参数
1.2 水稻氮肥吸收与利用研究现状
1.3 水稻氮素利用效率低的原因及提高途径
1.4 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生理机制
1.4.1 水稻氮素吸收的生理生化基础
1.4.2 水稻氮素利用的生理生化基础
1.4.3 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相关生理指标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下水稻群体生长发育特性
2.1 材料方法
2.1.1 试验一 温光影响试验
2.1.2 试验二 穗肥优化试验
2.1.3 试验三 不同叶龄期精确施氮试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试验区气候条件分析
2.2.2 不同温光条件对沈农265生育期的影响
2.2.3 不同温光条件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2.2.4 不同温光条件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2.2.5 不同温光条件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2.2.6 不同温光条件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功能叶SPAD值的影响
2.2.7 不同温光条件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生育进程的影响
2.3.2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群体特性的影响
第三章 不同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下水稻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一 温光影响试验
3.1.2 试验二 穗肥优化试验
3.1.3 试验三 不同叶龄期精确施氮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特性
3.2.2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下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
3.3 讨论
3.3.1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
3.3.2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不同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下水稻的穗部发育特性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一 温光影响试验
4.1.2 试验二 穗肥优化试验
4.1.3 试验三 不同叶龄期精确施氮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温光条件对水稻穗部形态建成的影响
4.2.2 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穗部形态建成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温光条件与水稻穗部形态建成的关系
4.3.2 施氮管理模式与水稻穗部形态建成的关系
第五章 不同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下氮素吸收转化与生理特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一 温光影响试验
5.1.2 试验二 穗肥优化试验
5.1.3 试验三 不同叶龄期精确施氮试验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转化效率的影响
5.2.2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对生育后期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5.2.3 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生育后期剑叶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5.3 讨论
5.3.1 不同氮肥管理模式对水稻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5.3.2 不同温光条件对水稻剑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5.3.3 不同穗肥施氮叶龄组合对水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创新之处
6.1 结论
6.1.1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下的产量与群体生育特性差异
6.1.2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下的氮素吸收与转化效率差异
6.1.3 不同温光条件及氮肥管理模式下的生理特性差异
6.2 创新之处
6.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氮肥不同运筹模式对水稻生产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贾东,卢晶晶,孙雅君,宋双,杜晗,韩雷.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3)
[2]种植方式及施氮量对水稻灌浆初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 汪和廷,董慧,齐龙昌,李学松,王腾,宋贺,陈松,董召荣,章秀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9)
[3]Comparisons of yield performance and nitrogen response between hybrid and inbred rice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southern China[J]. JIANG Peng,XIE Xiao-bing,HUANG Min,ZHOU Xue-feng,ZHANG Rui-chun,CHEN Jia-na,WU Dan-dan,XIA Bing,XU Fu-xian,XIONG Hong,ZOU Ying-b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5(07)
[4]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J]. 莫钊文,李武,段美洋,潘圣刚,田华,唐湘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9)
[5]北方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可溶性物质含量及植株生产力对CO2浓度增高的响应[J]. 王惠贞,赵洪亮,冯永祥,姜乐,宁大可,谢立勇,林而达. 作物学报. 2014(02)
[6]减氮控磷稳钾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J]. 杜加银,茹美,倪吾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3)
[7]Comparisons of Yield and Growth Behaviors of Hybrid Rice Under Different Nitrogen Management Methods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s[J]. Ibrahim Md,PENG Shao-bing,TANG Qi-yuan,HUANG Min,JIANG Peng,ZOU Ying-bi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3(04)
[8]Effects of N Management on Yield and N Uptake of Rice in Central China[J]. PAN Sheng-gang,HUANG Sheng-qi,ZHAI Jing,WANG Jing-ping,CAO Cou-gui,CAI Ming-li,ZHAN Ming,TANG Xiang-r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2(12)
[9]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南粳4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魏海燕,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江苏农业科学. 2012(11)
[10]Effect of Nitrogen Regimes on Grain Yield,Nitrogen Utilization,Radiation Use Efficiency,and Sheath Blight Disease Intensity in Super Hybrid Rice[J]. LI Di-qin1, TANG Qi-yuan1, ZHANG Yun-bo1, QIN Jian-quan1, LI Hu1, CHEN Li-jun1, YANG Sheng-hai1, ZOU Ying-bin1 and PENG Shao-bing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ybrid Ric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P.R.China 2 Crop Physiology and Production Center (CPPC),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P.R.Chin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2(01)
博士论文
[1]水稻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D]. 薛亚光.扬州大学 2013
[2]不同生态地点和施氮水平下超级稻产量表现及其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D]. 蒋鹏.湖南农业大学 2013
[3]黑龙江地区土壤肥力和积温对水稻产量、品质影响研究[D]. 王秋菊.沈阳农业大学 2012
[4]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生长和水氮效率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D]. 姚锋先.华中农业大学 2011
[5]水稻氮素利用的基因型差异与生理机理研究[D]. 魏海燕.扬州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水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品种间差异及其生理机制[D]. 范苗苗.扬州大学 2012
[2]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氮素吸收利用与精确定量施氮参数的研究[D]. 殷春渊.扬州大学 2010
[3]氮素穗肥和NO对水稻幼穗发育及其内源激素的影响[D]. 王夏雯.南京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36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369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