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灌溉和雨养条件下施氮对玉米碳氮转运分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02 15:09
本试验于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广西大学试验田进行(22°50′N,108°17′E)进行。供试品种为万川1306,按照行距60 cm和株距30 cm种植,种植密度55555株/公顷,通过雨养和补充灌溉两个水分主处理和5个施氮水平处理,分别为纯氮0 kg/hm~2(N0)、150 kg/hm~2(N150)、200 kg/hm~2(N200)、250 kg/hm~2(N250)、300kg/hm~2(N300),研究不同水分和施氮条件对玉米碳氮转运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氮和补充补灌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补灌与施氮对叶绿素指数、叶面积指数和干重的影响补充灌溉和增加施氮量可以减缓玉米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的下降,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向穗部转运,进而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施氮处理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在植株生育前期,补充灌溉处理茎秆和叶片干物质量与雨养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植株生育中后期,补充灌溉处理茎秆、叶片和穗部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雨养处理。2补灌与施氮对植株各器官含碳氮率、碳氮积累量的影响植株各器官的含氮率随施氮量上升逐渐提高...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2.1 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
1.2.2 合理施氮的重要性
1.2.3 当前我国施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1.3.2 灌溉和施氮对碳代谢的影响
1.3.3 灌溉和施氮对氮代谢的影响
1.3.4 灌溉和施氮对玉米穗位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1.3.5 灌溉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农艺性状指标测定
2.3.2 植株碳氮含量测定
2.3.3 植株碳氮代谢相关酶指标测定
2.3.4 土壤养分测定
2.3.5 农田小生境指标
2.3.6 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测定
2.3.7 考种与测产
2.3.8 相关计算
2.3.9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补灌及施氮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3.1.1 田间穗位空气温度
3.1.2 穗位空气相对湿度
3.2 补灌与施氮对叶绿素含量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1 叶绿素含量指数
3.2.1.1 春玉米叶绿素含量指数
3.2.1.2 秋玉米叶绿素含量指数
3.2.2 叶面积指数
3.2.2.1 春玉米叶面积指数
3.2.2.2 秋玉米叶面积指数
3.3 补灌与施氮对碳氮代谢酶的影响
3.3.1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3.3.2 硝酸还原酶活性
3.3.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
3.3.4 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
3.4 补灌与施氮对植株干重的影响
3.4.1 植株茎秆干重
3.4.1.1 春玉米茎秆干重
3.4.1.2 秋玉米植株茎秆干重
3.4.2 玉米叶片干重
3.4.2.1 春玉米叶片干重
3.4.2.2 秋玉米叶片干重
3.4.3 植株穗干重
3.4.3.1 春玉米穗干重
3.4.3.2 秋玉米穗干重
3.4.4 植株总干重
3.4.4.1 春玉米总干重
3.4.4.2 秋玉米总干重
3.5 补灌与施氮对植株碳氮的影响
3.5.1 植株茎秆含氮率
3.5.2 植株叶片含氮率
3.5.3 植株穗含氮率
3.5.4 春玉米植株各器官及整株氮积累量
3.5.5 秋玉米植株各器官及整株氮积累量
3.5.6 春玉米植株各器官氮积累百分比
3.5.7 秋玉米植株各器官氮积累百分比
3.5.8 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指标
3.5.9 秋玉米氮素利用效率指标
3.5.10 植株茎秆含碳率
3.5.11 植株叶片含碳率
3.5.12 植株穗含碳率
3.5.13 植株器官碳积累量
3.6 补灌与施氮对土壤碳氮的影响
3.6.1 土壤全氮
3.6.2 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
3.6.3 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碳
3.7 玉米农艺性状
3.7.1 春玉米农艺性状
3.7.2 秋玉米农艺性状
3.8 补灌与施氮对产量的影响
3.8.1 春玉米产量构成因素
3.8.2 秋玉米产量构成因素
3.8.3 春玉米产量
3.8.4 秋玉米产量
4 讨论
4.1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叶绿素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4.2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干物质分配和积累的影响
4.3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农艺形状的影响
4.4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5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
4.6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7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4.8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4.9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土植株碳氮代谢酶的影响
4.10 广西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对灌溉和施氮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降雨亏缺型骤旱的演变过程及时空分布特征[J]. 杨星星,杨云川,田忆,廖丽萍,谢鑫昌,莫崇勋,肖良.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2)
[2]调亏灌溉不同灌水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吕棚棚,吕振东,毕远杰.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02)
[3]施氮量对洞庭湖区高密度条件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J]. 易镇邪,曹亚娟,沙莎,韩霜,何闻静,黄英,陈平平,罗红兵.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9(04)
[4]增施氮肥对玉米植株氮积累量和器官氮含量的影响[J]. 李强,武文明,彭晨,王世济.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9)
[5]广西赤红壤区玉米氮肥效应及适宜施氮量研究[J]. 黄金生,周柳强,曾艳,谢如林,区惠平,朱晓晖,谭宏伟.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3)
[6]广西气象灾害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牙莉,陈劲欢. 农家参谋. 2018(21)
[7]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氮代谢酶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J]. 李金娜,姜丽娜,岳影,张雅雯,朱娅林,李春喜. 麦类作物学报. 2018(07)
[8]2009一2016年广西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廖春贵,胡宝清,陈月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2)
[9]作物氮素吸收与利用研究进展[J]. 欧立军,康林玉,赵激,陈娟,刘周斌. 北方园艺. 2018(07)
[10]不同氮肥水平下结实期灌溉方式对水稻弱势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J]. 朱宽宇,展明飞,陈静,王志琴,杨建昌,赵步洪.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2)
博士论文
[1]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理论与管理技术研究[D]. 周明耀.河海大学 2007
[2]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D]. 赵宏伟.东北农业大学 2003
[3]玉米穗库发育同步性及其调控机理[D]. 关东明.中国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喷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刘广东.太原理工大学 2012
[2]控释肥和水分调控对玉米氮水利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邵国庆.山东农业大学 2008
[3]三种土壤下玉米水肥交互效应比较研究[D]. 赵长海.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4]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许传红.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8752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目前存在的问题
1.2.1 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
1.2.2 合理施氮的重要性
1.2.3 当前我国施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1.3.2 灌溉和施氮对碳代谢的影响
1.3.3 灌溉和施氮对氮代谢的影响
1.3.4 灌溉和施氮对玉米穗位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1.3.5 灌溉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农艺性状指标测定
2.3.2 植株碳氮含量测定
2.3.3 植株碳氮代谢相关酶指标测定
2.3.4 土壤养分测定
2.3.5 农田小生境指标
2.3.6 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测定
2.3.7 考种与测产
2.3.8 相关计算
2.3.9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补灌及施氮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3.1.1 田间穗位空气温度
3.1.2 穗位空气相对湿度
3.2 补灌与施氮对叶绿素含量指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1 叶绿素含量指数
3.2.1.1 春玉米叶绿素含量指数
3.2.1.2 秋玉米叶绿素含量指数
3.2.2 叶面积指数
3.2.2.1 春玉米叶面积指数
3.2.2.2 秋玉米叶面积指数
3.3 补灌与施氮对碳氮代谢酶的影响
3.3.1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
3.3.2 硝酸还原酶活性
3.3.3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
3.3.4 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
3.4 补灌与施氮对植株干重的影响
3.4.1 植株茎秆干重
3.4.1.1 春玉米茎秆干重
3.4.1.2 秋玉米植株茎秆干重
3.4.2 玉米叶片干重
3.4.2.1 春玉米叶片干重
3.4.2.2 秋玉米叶片干重
3.4.3 植株穗干重
3.4.3.1 春玉米穗干重
3.4.3.2 秋玉米穗干重
3.4.4 植株总干重
3.4.4.1 春玉米总干重
3.4.4.2 秋玉米总干重
3.5 补灌与施氮对植株碳氮的影响
3.5.1 植株茎秆含氮率
3.5.2 植株叶片含氮率
3.5.3 植株穗含氮率
3.5.4 春玉米植株各器官及整株氮积累量
3.5.5 秋玉米植株各器官及整株氮积累量
3.5.6 春玉米植株各器官氮积累百分比
3.5.7 秋玉米植株各器官氮积累百分比
3.5.8 春玉米氮素利用效率指标
3.5.9 秋玉米氮素利用效率指标
3.5.10 植株茎秆含碳率
3.5.11 植株叶片含碳率
3.5.12 植株穗含碳率
3.5.13 植株器官碳积累量
3.6 补灌与施氮对土壤碳氮的影响
3.6.1 土壤全氮
3.6.2 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
3.6.3 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碳
3.7 玉米农艺性状
3.7.1 春玉米农艺性状
3.7.2 秋玉米农艺性状
3.8 补灌与施氮对产量的影响
3.8.1 春玉米产量构成因素
3.8.2 秋玉米产量构成因素
3.8.3 春玉米产量
3.8.4 秋玉米产量
4 讨论
4.1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叶绿素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4.2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干物质分配和积累的影响
4.3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农艺形状的影响
4.4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5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
4.6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4.7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4.8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
4.9 补充灌溉和施氮对土植株碳氮代谢酶的影响
4.10 广西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对灌溉和施氮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降雨亏缺型骤旱的演变过程及时空分布特征[J]. 杨星星,杨云川,田忆,廖丽萍,谢鑫昌,莫崇勋,肖良.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2)
[2]调亏灌溉不同灌水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吕棚棚,吕振东,毕远杰.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0(02)
[3]施氮量对洞庭湖区高密度条件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J]. 易镇邪,曹亚娟,沙莎,韩霜,何闻静,黄英,陈平平,罗红兵.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2019(04)
[4]增施氮肥对玉米植株氮积累量和器官氮含量的影响[J]. 李强,武文明,彭晨,王世济.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9)
[5]广西赤红壤区玉米氮肥效应及适宜施氮量研究[J]. 黄金生,周柳强,曾艳,谢如林,区惠平,朱晓晖,谭宏伟. 西南农业学报. 2019(03)
[6]广西气象灾害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J]. 牙莉,陈劲欢. 农家参谋. 2018(21)
[7]灌溉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氮代谢酶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J]. 李金娜,姜丽娜,岳影,张雅雯,朱娅林,李春喜. 麦类作物学报. 2018(07)
[8]2009一2016年广西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廖春贵,胡宝清,陈月连.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2)
[9]作物氮素吸收与利用研究进展[J]. 欧立军,康林玉,赵激,陈娟,刘周斌. 北方园艺. 2018(07)
[10]不同氮肥水平下结实期灌溉方式对水稻弱势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J]. 朱宽宇,展明飞,陈静,王志琴,杨建昌,赵步洪.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2)
博士论文
[1]农田水分高效利用理论与管理技术研究[D]. 周明耀.河海大学 2007
[2]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春玉米碳氮代谢机理的研究[D]. 赵宏伟.东北农业大学 2003
[3]玉米穗库发育同步性及其调控机理[D]. 关东明.中国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喷灌条件下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及作物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刘广东.太原理工大学 2012
[2]控释肥和水分调控对玉米氮水利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邵国庆.山东农业大学 2008
[3]三种土壤下玉米水肥交互效应比较研究[D]. 赵长海.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4]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许传红.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68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66875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