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林下半夏栽培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6 21:05
本文主要针对在核桃林下如何规范化种植半夏进行研究,通过测定核桃林下田间小气候特征,包括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光照强度、大气湿度,从半夏农艺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等方面对引种的四川、贵州、河南、河北产区的半夏和宜君地区的半夏进行综合比较,为核桃林下推广半夏种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及所得出的结论如下:1、核桃园田间小气候变化规律大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呈“U”形变化,在14:00降到最低。核桃树与半夏间作显著降低土壤温度,种半夏地的土壤温度低于未种半夏的地;在土壤深度为0~25 cm之间,随着深度加深,土壤温度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在8:00~18:00呈先降后升的现象,未种半夏地土壤含水量低于半夏地;在土壤深度为0~25 cm之间,随深度加深,土壤含水量增加。2、不同半夏品种在核桃园下的生长状况通过在核桃林下对四川半夏、贵州半夏、河南半夏、河北半夏、宜君半夏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半夏的株高差异不显著,四川半夏珠芽距块茎的距离最长,贵州半夏的最短。五个半夏品种的多糖含量变化趋于一致,即9月>8月>7月,总生物碱含量关系为四川半夏>贵州半夏>宜君半夏>河南半夏>河北半夏。宜君半夏的水溶性浸...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半夏药材的研究进展
1.1.1 半夏的资源分布
1.1.2 半夏的种植研究
1.1.3 半夏的化学成分
1.1.4 半夏的药理作用
1.1.5 植物的引种驯化研究概况
1.2 林下种植的研究进展
1.2.1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林药间作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半夏与核桃间作田间小气候特征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情况介绍
2.1.2 试验仪器与试验设计
2.1.3 指标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光照强度
2.2.2 大气相对湿度
2.2.3 土壤温度空间分布特征
2.2.4 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
2.3 讨论
第三章 引种不同产区的半夏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含量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农艺性状考察
3.2.2 不同产区的半夏对半夏多糖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产区的半夏对半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产区的半夏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产区的半夏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块茎大小和种植深度对半夏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含量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块茎大小对出苗数及农艺性状的考察
4.2.2 块茎大小对半夏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4.2.3 种植深度对出苗数及农艺性状考察
4.2.4 种植深度对半夏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11630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半夏药材的研究进展
1.1.1 半夏的资源分布
1.1.2 半夏的种植研究
1.1.3 半夏的化学成分
1.1.4 半夏的药理作用
1.1.5 植物的引种驯化研究概况
1.2 林下种植的研究进展
1.2.1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2 水分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3 林药间作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半夏与核桃间作田间小气候特征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情况介绍
2.1.2 试验仪器与试验设计
2.1.3 指标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光照强度
2.2.2 大气相对湿度
2.2.3 土壤温度空间分布特征
2.2.4 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
2.3 讨论
第三章 引种不同产区的半夏对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含量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农艺性状考察
3.2.2 不同产区的半夏对半夏多糖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产区的半夏对半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产区的半夏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产区的半夏对半夏产量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块茎大小和种植深度对半夏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含量测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块茎大小对出苗数及农艺性状的考察
4.2.2 块茎大小对半夏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4.2.3 种植深度对出苗数及农艺性状考察
4.2.4 种植深度对半夏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116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116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