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60 Coγ辐照﹑ 12 C 6+ 离子束辐照和氮离子注入对小麦苗期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1 21:47
  本研究以本实验室选育的郑大1203和郑大1326两个小麦品系为材料,分别利用60Coγ辐照﹑12C6+离子束辐照和氮离子注入三种物理诱变方式进行辐照处理,通过观察对照材料(未经辐照处理的小麦种子)和不同剂量辐照后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情况,测定叶片中生理生化指标和保护酶活性,研究不同物理诱变方式对小麦材料的诱变效应,比较三种辐照方式对小麦种子的影响的异同,为小麦诱变育种提供可参考的辐照剂量。结果发现:1.不同剂量的60Coγ辐射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主要为低剂量(50 Gy和100Gy)辐射后的种子的发芽率与对照种子(0 Gy)的发芽率无明显差异,但是,当辐照剂量超过100 Gy时,经60Coγ辐照后的种子的发芽率明显低于对照,而且辐照剂量超过一定值对幼苗的苗高和根长伸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相比,60Coγ辐照后两种小麦材料幼苗体内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说明辐射对小麦幼苗细胞质膜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并且产生了一定的活性氧和自由基。同时,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显著上升,POD、SOD、CAT酶活性随着60Coγ辐照的增加先增强后降低,但都显著高于对照。2.不同剂量12C6+离子束辐...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作物诱变育种概述
    1.2 植物辐射诱变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辐射诱变育种的概念
        1.2.2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1.3 离子束生物技术介绍
        1.3.1 离子束的辐照特点
        1.3.2 离子束辐照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1.3.3 重离子辐照育种的研究进展
    1.4 60Coγ辐照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60Coγ辐照对不同小麦材料苗期的生物学效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60Coγ辐照
        2.1.3 发芽试验和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
        2.1.4 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2.1.5 丙二醛含量测定
        2.1.6 脯氨酸含量测定
        2.1.7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60Coγ辐照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
        2.2.2 60Coγ辐照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2.2.3 60Coγ辐照对小麦幼苗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2.4 60Coγ辐照对小麦幼苗中脯氨酸积累的影响
        2.2.5 60Coγ辐照对小麦幼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2.2.6 60Coγ辐照对小麦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2.3 讨论
第三章 12C6+辐照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的生物学效应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重离子辐照
        3.1.3 发芽试验和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
        3.1.4 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3.1.5 丙二醛含量测定
        3.1.6 脯氨酸含量测定
        3.1.7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2C6+离子束辐照对小麦幼苗发芽率的影响
        3.2.2 12C6+离子束辐照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3.2.3 12C6+离子束辐照对小麦幼苗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3.2.4 12C6+离子束辐照对小麦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5 12C6+离子束辐照对小麦幼苗体内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3.2.6 12C6+离子束辐照对小麦幼苗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氮离子注入辐照对不同小麦品种苗期的生物学效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氮离子辐照
        4.1.3 发芽试验与幼苗形态指标测定
        4.1.4 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4.1.5 丙二醛含量测定
        4.1.6 脯氨酸含量测定
        4.1.7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剂量氮离子注入对小麦幼苗发芽率的影响
        4.2.2 不同剂量氮离子注入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4.2.3 不同剂量氮离子注入对小麦幼苗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4.2.4 不同剂量氮离子注入对小麦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2.5 不同氮离子束剂量对小麦幼苗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4.2.6 不同氮离子束剂量对小麦幼苗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课题的主要结论
    5.2 今后工作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796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796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5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