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岗梅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15 20:59
  岗梅(Ilex asprella),冬青科冬青属植物,落叶灌木,具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可作为多种中成药和凉茶的主要原料,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本研究用岗梅当年生带腋芽茎段作外植体,进行外植体诱导、初代培养、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炼苗移栽以及无菌苗茎段、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等研究,探索岗梅离体培养的高效途径,建立一套岗梅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为岗梅的开发应用及其种苗的规模化繁殖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植体的最佳取材时间和灭菌时间采集岗梅当年生带腋芽茎段作外植体的最佳时间为8月份,用0.1%的升汞溶液灭菌8min,效果最佳,茎段腋芽萌动率达到76.13%,污染率较低,为 33.33%。2.茎段腋芽诱导分化和继代增殖通过对比试验表明,优化出诱导岗梅茎段腋芽分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5mg/L+GA30.2mg/L,培养 40d,腋芽萌发率达到77.63%,新芽生长量达到1.57 cm,长势好,无玻璃化现象及异常愈伤组织产生;适宜丛芽继代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0.8mg/L+IBA0.4mg/L,在1000~15001x光照强度下培养3...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及英汉对照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岗梅的研究概况
        1.1.1 岗梅的形态特征及分布
        1.1.2 岗梅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1.1.3 岗梅的化学成分研究
        1.1.4 岗梅的繁殖技术研究
    1.2 冬青属植物的组织培养研究
        1.2.1 腋芽增殖植株再生途径
        1.2.2 间接器官发生植株再生途径
    1.3 组织培养不同植株再生途径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药品、培养基配制及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植株再生途径
        2.3.2 初代培养
        2.3.3 腋芽继代增殖培养
        2.3.4 无菌苗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
        2.3.5 愈伤组织诱导
        2.3.6 愈伤组织增殖及再分化
        2.3.7 继代壮苗及生根一次成苗
        2.3.8 生根培养
        2.3.9 炼苗与移栽
    2.4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初代培养
        3.1.1 70%乙醇和0.1%升汞不同消毒时间对岗梅外植体的灭菌效果影响
        3.1.2 取材时间对岗梅外植体灭菌效果及腋芽启动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6-BA与NAA和GA3组合对岗梅腋芽诱导的影响
    3.2 腋芽继代增殖
        3.2.1 基本培养基对岗梅继代增殖的影响
        3.2.2 继代培养中6-BA和IBA浓度对岗梅增值倍数的影响
        3.2.3 不同光照强度培养对岗梅继代增殖的影响
    3.3 无菌苗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
        3.3.1 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组合诱导无菌苗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
        3.3.2 不同接种方法诱导无菌苗叶片直接分化不定芽
    3.4 不同基本培养基及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5 不同培养基对无菌苗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增殖分化的影响
        3.5.1 不同激素配对无菌苗叶片愈伤组织增殖分化的影响
        3.5.2 不同激素配比对无菌苗茎段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3.6 继代壮苗及生根一次成苗
    3.7 生根培养
        3.7.1 不同生长调节剂及浓度组合对岗梅生根的影响
        3.7.2 活性炭(AC)对岗梅生根的影响
    3.8 炼苗移栽试验
        3.8.1 不同光照强度炼苗对岗梅生根瓶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3.8.2 不同炼苗时间对岗梅生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3.8.3 不同移栽基质对岗梅生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3.8.4 不同移栽时间对岗梅生根组培苗成活率的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培养基配制
附录Ⅱ 图版
致谢



本文编号:4016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4016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8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