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种植方式和灌溉对冬小麦-夏玉米光能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3-15 06:35
  华北平原主要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农业生产作物,是国家三大产量区之一,不合理的施氮量和灌溉不但造成农业成本高消耗,还可能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下水匮乏。本文通过种植方式、施氮量和灌溉构建不同群体分布,探讨对作物的光信号、水信号、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为当地氮肥用量和季节性干旱问题提出新对策,最终在生产实践中为农业人员合理灌溉和施氮肥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于2014、2015夏玉米生长季节和2015-2016冬小麦生长季节,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区—山东农业大学农学实验站(36°09′N,117°09′E)进行。夏玉米试验为人工收获冬小麦后免耕播种夏玉米(郑单958),种植密度为62500株/hm2,小区面积为3 m×3 m。种植方式:前茬冬小麦30 cm等行距种植方式改为夏玉米50 cm(P50)和60 cm(P60)行距,“20+40”沟播改为60 cm垄作(L60);前茬施氮量:纯氮112.5kg/hm2(N1)和225 kg/hm2(N2),生育期间雨养不施肥。冬小麦试验以“济麦22号”为供试品种,密度为200×104株/hm2,小区面积为3 m×3 m。3种灌溉处理为主处理...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种植方式研究进展
            1.2.1.1 种植方式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1.2.1.2 种植方式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1.2.1.3 种植方式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1.2.1.4 种植方式对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1.2.2 氮肥后效研究进展
            1.2.2.1 氮肥后效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1.2.2.2 氮肥后效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1.2.2.3 氮肥后效对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1.2.3 灌溉研究进展
            1.2.3.1 灌溉对光合特性的影响
            1.2.3.2 灌溉对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1.2.3.3 灌溉对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1.2.3.4 灌溉对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设计
        2.2.1 夏玉米试验设计
        2.2.2 冬小麦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3.1 群体动态的测定
        2.3.2 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测定
        2.3.3 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
        2.3.4 农田小生境指标
        2.3.5 土壤水指标
        2.3.6 叶片水指标
        2.3.7 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测定
        2.3.8 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
        2.3.9 气象指标监测及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夏玉米部分
        3.1.1 光和特性
            3.1.1.1 叶绿素含量指数
            3.1.1.2 叶面积指数
            3.1.1.3 光合速率
        3.1.2 冠层光合有效辐射
            3.1.2.1 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透射率和反射率
            3.1.2.2 不同高度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
        3.1.3 水信号
            3.1.3.1 叶片水信号
                3.1.3.1.1 叶片相对含水量
                3.1.3.1.2 叶片水势
            3.1.3.2 土壤水信号
                3.1.3.2.1 土壤含水量
                3.1.3.2.2 土壤贮水量
        3.1.4 干物质积累量
        3.1.5 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效率
        3.1.6 产量构成
            3.1.6.1 产量构成因素
            3.1.6.2 产量构成相关指标的分析
        3.1.7 不同指标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3.1.7.1 前茬施氮量、光合指标、光能利用率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3.1.7.2 前茬施氮量、水信号、水分利用率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3.2 冬小麦部分
        3.2.1 冬小麦群体发育动态
            3.2.1.1 群体茎蘖数变化
            3.2.1.2 群体叶面积变化
        3.2.2 冬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
            3.2.2.1 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透射率和反射率
            3.2.2.2 不同高度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
        3.2.3 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
            3.2.3.1 叶绿素含量指数
            3.2.3.2 光合速率
            3.2.3.3 蒸腾速率
        3.2.4 农田小生境
            3.2.4.1 地上5和 50 cm空气温度
            3.2.4.2 地上5和 50 cm空气相对湿度
            3.2.4.3 生育期内 0、5、10、15 cm土壤温度变化
        3.2.5 冬小麦土壤水信号
            3.2.5.1 小麦不同生育期内土壤含水量
            3.2.5.2 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
                3.2.5.2.1 地下 0-3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
                3.2.5.2.2 地下 4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
                3.2.5.2.3 地下 70-9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
                3.2.5.2.4 地下 10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
            3.2.5.3 土壤贮水量
        3.2.6 冬小麦叶片水信号
            3.2.6.1 叶片水势
            3.2.6.2 叶片渗透势
            3.2.6.3 叶片相对含水量
            3.2.6.4 叶片脱落酸
        3.2.7 产量构成
            3.2.7.1 产量构成相关指标的分析
            3.2.7.2 产量构成因素
            3.2.7.3 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分配
        3.2.8 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
        3.2.9 冬小麦相关分析
            3.2.9.1 光信号与产量之间的的相关分析
            3.2.9.2 水信号、水分利用率与产量之间的的相关分析
            3.2.9.3 产量构成相关因素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夏玉米部分
        4.1.1 夏玉米光合特性
        4.1.2 水分特征
        4.1.3 光能利用率与水分利用率
        4.1.4 产量与产量构成
    4.2 冬小麦部分
        4.2.1 群体发育动态
        4.2.2 冠层光合有效辐射
        4.2.3 光合生理指标
        4.2.4 农田小生境指标
        4.2.5 冬小麦水信号
        4.2.6 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能利用率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40353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40353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a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