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竖缝式鱼道过鱼试验与布置体型改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12:42
【摘要】:本文通过在不同水流结构的竖缝式试验鱼道中进行对比性过鱼试验,研究鱼类上溯行为与水流结构之间的响应关系,寻求过鱼效果较佳的水流结构类型并探明其内在机制;同时基于过鱼试验的试验结果,对竖缝式鱼道常规水池及转折段水池布置体型进行优化改进。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导板相对长度P/B的变化对竖缝式鱼道内流场有着重要的影响。根据水池内主流区、回流区形态不同,大致将竖缝式鱼道的流场分为三种水流结构Ⅰ、Ⅱ、Ⅲ,其对应的导板相对长度取值范围分别为P/B0.2、0.2≤P/B≤0.34、P/B0.34。2)以半洄游性鱼类草鱼为过鱼对象,在三种典型的竖缝式鱼道水流结构中(P=0.1B、0.25B、0.5B)进行对比性的过鱼试验。试验表明:草鱼幼鱼在水流结构Ⅱ中上溯11级常规水池的成功率(Rr=73%)明显高于水流结构Ⅰ、Ⅲ(水流结构Ⅰ中Rr=55%,水流结构Ⅲ中Rr=F64%);并且上溯11级常规水池历时的分布大致呈现出Γ分布形态,其中无论是上溯历时中位数还是历时平均数,在水流结构Ⅱ中明显低于水流结构Ⅰ、Ⅲ。因此从成功上溯率Rr与成功上溯历时T两项指标来看,水流结构Ⅱ是适宜草鱼上溯的水流结构。3)采用Zootracer软件提取草鱼幼鱼上溯路径,利用统计分析方法概化出三条特征轨迹线来描述整体轨迹分布。结果表明:与水流结构Ⅱ相比,水流结构Ⅰ、Ⅲ中主流区与回流区不合理的分布阻碍草鱼上溯;在水流结构Ⅰ中上溯过程中沿程耗能明显高于Ⅱ、Ⅲ型,而在水流结构Ⅱ、Ⅲ中没有明显的差异。从草鱼幼鱼上溯行为及沿程耗能来看,主流居中、左右回流区分布对称,是水流结构Ⅱ适宜草鱼上溯的主要原因。4)基于主流居中、回流区大致对称原则,在水流结构Ⅱ的基础上,对鱼道墩头布置体型进行改进研究,提出了流线型墩头布置方案。研究表明,采用流线型墩头不会导致鱼道水池内水流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主流横向偏转程度有所减缓,横向扩散加大,利于主流沿程速度衰减;同时流线型墩头竖缝断面处局部水头损失减小,需要采用较小的鱼道底坡J以控制竖缝断面流速。鉴于流线型墩头鱼道可避免鱼类上溯过程中可能遭受的刮伤鱼鳞等伤害,是一种鱼类友好的过鱼设施,条件允许时推荐采用。5)基于常规水池内过鱼试验的结果,对转折段水池布置体型进行布置研究。对于Ⅰ、Ⅱ型转折段水池而言,转折段角度α分别在0°~45°、0~30°时,转折段水池按照常规水池布置方式进行布置,此时水池内主流大致居中,左右两侧回流区大致对称,流场结构合理;随着转折角度α的增大,水池内部出现不利的水流结构,提出了结合转折段设置为休息池,同时在内外边墙相应位置增设整流导板的优化布置思路,改善了水流结构。
【图文】:

鱼道,水池,内结构,竖缝


表2-1鱼道布置技术参数表逡逑水池相对宽度邋竖缝宽度逦竖缝长度邋导板相对长度邋坡度逡逑水池中B/b逦b{m)逦l/b逦P/B逦J/%逡逑8逦0.075逦0.4逦0.1-0.6逦1%,邋I逦,邋I邋,逦t:逦M逦'邋i逦.邋I逡逑a逦i逦i逦fr-导板.逦i逦i逦圈逡逑(a)竖缝式鱼道数学模型平面布置逡逑

示意图,鱼道,水流结构,计算域


y逡逑H邋—逡逑,逦L逦J逦-逡逑图2-1鱼道水池内结构布置逡逑表2-1鱼道布置技术参数表逡逑水池相对长度水池相对宽度邋竖缝宽度逦竖缝长度邋导板相对长度邋坡度逡逑水池中央水深//0邋(m)逡逑L/b逦B/b逦b{m)逦l/b逦P/B逦J/%逡逑10逦8逦0.075逦0.4逦0.1-0.6逦1%逦0.3逡逑M邋I邋,邋I逦,邋I邋,,逦t:逦M逦'邋i逦.邋I逡逑a逦i逦i逦fr-导板.逦i逦i逦圈逡逑(a)竖缝式鱼道数学模型平面布置逡逑(b)竖缝式鱼道数学模型示意图逦(c)竖缝式鱼道网格划分逡逑图2-2鱼道计算域及网格划分逡逑2.2.1水流结构类型划分逡逑沿不同水深Z提取流场分布,并对水流流速v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得到相对流速v/H逡逑11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9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湘隆;;竖缝式鱼道设计与研究[J];水电站设计;2014年01期

2 诸韬;傅宗甫;崔贞;陈月君;;双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6年11期

3 罗小凤;李嘉;;竖缝式鱼道结构及水力特性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10期

4 曹庆磊;杨文俊;陈辉;;同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的数值模拟[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0年07期

5 张超;孙双科;李广宁;;竖缝式鱼道细部结构改进研究[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7年05期

6 吕强;孙双科;边永欢;;双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6年04期

7 郭维东;孙磊;高宇;梁岳;徐伟;;同侧竖缝式鱼道流速特性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2期

8 刘志雄;刘东;周赤;;异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1年15期

9 董志勇;冯玉平;Alan Ervine;;同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及放鱼试验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8年06期

10 郭维东;孟文;熊守纯;赖倩;王心;张海良;王绪刚;姚庆宇;;同侧竖缝式鱼道结构优化数值模拟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小凤;李皑菁;刘长兵;林宇;李广涛;;基于优化结构的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6年

2 罗小凤;李皑菁;刘长兵;林宇;李广涛;;基于优化结构的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A];2015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孙双科;邓明玉;李英勇;;北京市上庄新闸竖缝式鱼道的水力设计研究[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边永欢;竖缝式鱼道若干水力学问题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超;竖缝式鱼道过鱼试验与布置体型改进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8年

2 刘东;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0年

3 李明伟;山区河流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年

4 吕强;双侧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6年

5 杨培思;竖缝式鱼道水力特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6 房敏;几种鲤科鱼游泳能力研究及竖缝式鱼道模拟与评价[D];三峡大学;2014年

7 高东红;三维鱼道水力特性及鱼体上溯行进能力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17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17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1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