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种淡水缘毛类寄生纤毛虫的分类学与系统发育研究
【图文】:
图 1-1 专性寄生纤毛虫代表物种手绘图(仿自《湖北省鱼病病原区系图志》, 1973)。a. 巨口半眉虫;b. 多子小瓜虫。标尺位于虫体一侧。Figure 1-1 Morphology of two obligatorily parasitic ciliates (redraw fromThe Fauna of Pathogenin Fishes in Hubei Province).a. Hemiophrys macrostoma; b. 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The scale bars were shown in the Figure.1.1.2 机会性寄生类群此类群纤毛虫多为自由生纤毛虫,通常不表现致病性。但当宿主体表受损或感染其他病原时,破损的组织为这一类群提供了栖息和觅食的场所,导致此类群生物在宿主病灶位置大量增生,其运动、繁殖和附着等行为可能会导致宿主疾病进一步恶化,加快宿主死亡。这一类群最具代表性的为四膜虫(Tetrahymena)物种,该虫虫体常呈梨形或水滴状,,身披密集纤毛,口区位于虫体前端,口区纤毛系由三组口区小膜构成(图 1-2)(Lynn and Doerder 2012; Liu et al 2016)。大多数四膜虫营自由生生活,在各类水体中广泛存在,因其繁殖速度快、适应力强以及可在培养基中纯
手绘图(自 Lynn and Doerder (2012))。tic drawing of Tetrahymena pyriformis (from Lynn and Do生类群类群是寄生纤毛虫中最大的类群,也是水产养殖中群包含缘毛类、管口类、吸管类以及毛口类纤毛虫共栖于宿主体表、鳃、口腔或消化道等部位,以宿有机质等为食物来源,造成宿主上皮组织受损,并导致宿主大量死亡 (Noga 2011; Deng et al 2015; B17c)。 (2008) 提出的纤毛动物门分类系统,缘毛类寡膜纲(Oligohymenophora)、缘毛亚纲(Peritrichi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94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琴;唐发辉;赵元儥;;刺纹车轮虫18S rDNA克隆与序列分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程辉辉;Kommaly Onxayvieng;王哲;顾泽茂;李大鹏;亓成龙;马玲巧;陈漪涛;;感染累枝虫对黄颡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5年04期
3 李明;王崇;李伟东;曾令兵;汪建国;吕永辉;龚小宁;;鲩肠袋虫超微结构的研究:侧重体表皮层(英文)[J];水生生物学报;2012年04期
4 李文会;管越强;张耀红;葛京;高倩;徐彩利;;河北白洋淀鱼类寄生小车轮虫属和三分虫属分类学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2年01期
5 韩小燕;赵元儥;;四川岷江流域常见养殖经济鱼类外寄生车轮虫的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6 齐欢;赵元儥;唐发辉;;长江上游四川江段鲤外寄生车轮虫的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李明;王崇;汪建国;喻达辉;王文博;戈贤平;徐跑;谢骏;龚小宁;;鲩肠袋虫18S rDNA的扩增、测序与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11年02期
8 周杨;赵元儥;唐发辉;;重庆地区泥鳅体外寄生车轮虫的形态分类学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9期
9 李明;汪建国;章晋勇;朱大玲;顾泽茂;龚小宁;;鱼杯体虫(Apiosoma piscicola)的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J];水生生物学报;2007年02期
10 胡银亨,赵元儥,唐发辉;重寄生车轮虫的新分布和再描述[J];动物学杂志;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萍;山东沿海固着亚目缘毛类纤毛虫的分类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琼;五种淡水寄生纤毛虫的分类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何根林;车轮虫形态分类和周丛小车轮虫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68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68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