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产卵场地形演变及水动力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3:50
【摘要】: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溯河洄游性鱼类,平时栖息于近海水域,性成熟后洄游至江河中上游产卵繁殖。葛洲坝工程兴建前,长江中华鲟的产卵场分布在金沙江下游的新市至长江上游的涪陵江段,共计约16处。葛洲坝水利枢纽截流后,中华鲟产卵群体被阻隔在葛洲坝以下江段,在坝下宜昌江段形成了新的产卵场,这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长江中华鲟产卵场。本文通过前期调研、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结合,分析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江段地形结构演变过程;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拟定试验工况,研究葛洲坝下中华鲟产卵场河段的水流流速分布及流态情况,并结合中华鲟的适应性,提出改善措施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有:(1)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和现场实地考察,总结了中华鲟生物学特性和产卵场分布及水动力条件。(2)从1970年(葛洲坝工程开始建设)至2015年的45年期间,葛洲坝工程建设期(1970年至1988年)和葛洲坝近坝段河势调整工程期(2004年至2006年)两个时段由于人类活动使葛洲坝下近坝江段河床地形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其它时段则由自然水文条件变化而使该江段产生冲淤变化,整体上以冲刷为主,但变化较小。(3)葛洲坝下地形特征与历史产卵场具有相似性,葛洲坝下近坝河段水流流速、水深、涡量等水动力条件均存在一定区域可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动力条件。但随着历年来地形的变化,中华鲟繁殖的产卵场适宜性有所下降。(4)初步提出可以通过改善地形结构和在中华鲟繁殖期加强下泄流量两项措施改善中华鲟产卵场繁殖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31.3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煜;戴会超;毛劲乔;彭秀华;;葛洲坝大江泄流对中华鲟产卵场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4年06期
2 班璇;肖飞;;葛洲坝下游河势调整工程对中华鲟产卵场的影响[J];水利学报;2014年01期
3 Yu-jun YI;Shang-hong ZHANG;Zhao-yin WANG;;The bedform morphology of Chinese sturgeon spawning sites in the Yangtze Riv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2013年03期
4 王煜;戴会超;;中华鲟产卵场适合度与大坝泄流相关性分析[J];水力发电学报;2013年04期
5 黄明海;郭辉;邢领航;姜伟;杨伟;;葛洲坝电厂调度对中华鲟产卵场水流条件的影响[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08期
6 英晓明;杨宇;贾后磊;谢健;;中华鲟产卵栖息地与流量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J];人民长江;2013年13期
7 李倩;吕平毓;彭期冬;李,
本文编号:2699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99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