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杀鱼爱德华氏菌非编码小RNA sR082和sR012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0:43
【摘要】: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是海水养殖鱼类的重要病原菌,由杀鱼爱德华氏菌引发的爱德华氏菌病给我国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细菌非编码小RNA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调控因子,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参与调控环境应答、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生物膜形成、运动性和致病性等生物学过程。目前对于杀鱼爱德华氏菌的感染机制,尤其是非编码小RNA(sRNA)调控的毒力机制仍有待研究。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生长环境下(正常LB培养,酸性胁迫,缺铁胁迫和氧化胁迫)培养的杀鱼爱德华氏菌提取总RNA进行高通量测序,总共发现有148个sRNA表达,其中19个是已经注释过的sRNA,其它129个未曾报道。相比正常LB培养组,共有103个sRNA在3种胁迫环境下有显著差异表达。根据测序结果,分别选取在酸性条件和氧化条件下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sRNA(命名为sR082和sR012)进行深入研究。首先,用qRT-PCR法分析了sR082和sR012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环境胁迫压力下的表达量,结果表明,sR082在细菌生长早期和低pH条件下高表达;sR012在细菌生长对数期高表达。为了研究sR012和sR082生物学功能,利用同源重组法分别构建了sR082和sR012敲除株TXΔsR082和TXΔsR012,比较敲除株和野生株在低pH压力和氧化压力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发现TXΔsR082在pH 5条件下生长能力显著降低;TXΔsR012在氧化压力条件下生长能力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表明sR082与sR012分别与细菌适应酸性和氧化胁迫能力有关。为分析sR082与sR012对细菌感染宿主的影响,本研究分别比较了TXΔsR082,TXΔsR012与野生株TXD1感染牙鲆细胞、组织和个体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与TXD1相比,TXΔsR082和TXΔsR012感染牙鲆FG细胞能力、胞内复制能力、组织侵染能力以及致死能力均显著下降。这些结果表明,sR082和sR012在杀鱼爱德华氏菌耐受宿主胞内酸性和氧化环境及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sR012在杀鱼爱德华氏菌中的调控作用,利用TargetRNA2软件对sR012进行靶基因预测,并用qRT-PCR验证靶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共有4个靶基因(ETAE-0114,ETAE-2575,ETAE-3156和ETAE-0911)在TXD1和TXΔsR012中有差异表达,这些结果表明sR012可能通过调控这4个靶基因适应宿主胞内氧化环境从而影响杀鱼爱德华氏菌的毒力。
【图文】:

步骤,肠胃炎,致病过程,严重感染


利用酸中和基因 gadB(谷氨酸脱羧酶)(Srinivasa et al., 2003)、抗氧化基因 KatB(过氧化氢酶)和 SodB(超氧化物歧化酶)(Cheng et al., 2010)来抵抗酸性环境和活性氧杀伤。细菌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和复制时,III 型分泌系统蛋白 EsaC 和 EseB 表达量显著增加,而鞭毛蛋白和溶血素蛋白 EthA 表达量显著降低,因为细菌在胞内生存时不需要运动和侵染(Wang et al., 2011)。在感染第六步,细菌进一步感染和复制增殖,当细菌的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时,从局部感染扩散至全身感染。E. tarda 在感染过程中需要摄取营养物质以保证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和增殖。当宿主体内缺乏营养物质如磷酸盐和铁时,细菌可以感知,从而激活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操纵子 pstSCAB-phoU 和铁载体生产基因 astA,增强其在宿主体内的细菌毒力(Srinivasa et al., 2003)。此外,E. tarda分泌的胞外酶(如溶血素,软骨素酶,胶原酶和蛋白酶)(Hirono et al., 1997)和T6SS 蛋白 evpP(Wang et al., 2009d)有助于细菌在全身扩散传播和感染。

维恩图,培养基,爱德华氏菌,环境胁迫


图 2.1 四种不同条件下 sRNA 表达的维恩图德华氏菌 TXD1 在正常 LB 培养基(Con),pH 5 酸性培养基(Ac),100 μM啶培养基(Dp)和 500 μM 过氧化氢培养基(Pe)中培养。图中的数字代表数量。Figure 2.1 Venn diagram of sRNA expression during four diferent conditionsicida TXD1 was culture in normal LB medium (Con), in LB medium with pH= 5.0ress, Ac), in LB medium with 100 μM dipyridyl (iron defciency, Dp), and in LB meith 500 μM hydrogen peroxide (oxidation pressure, Pe). The numbers inside the diaand for the numbers of sRNA.环境胁迫条件下差异表达的杀鱼爱德华氏菌 sRNA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94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隗黎丽;吴华东;阮记明;;黄颡鱼洶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及鉴定[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2 李宁求;余露军;付小哲;刘礼辉;林强;常藕琴;石存斌;黄志斌;吴淑勤;;鳗源迟缓爱德华氏菌菌蜕的构建及制备条件优化[J];水产学报;2012年11期

3 辛志明;;迟缓爱德华氏菌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的研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4 张芹;宋威;陈杰;;斑点叉尾洶鲇鱼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5 邓显文;谢芝勋;刘加波;庞耀珊;董建宝;谢志勤;谢丽基;;罗非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J];水生态学杂志;2009年01期

6 王燕;张晓华;吕俊超;徐子男;陈吉祥;韩茵;;养殖大菱鲆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疫苗研制[J];中国水产科学;2009年03期

7 邓显文;谢芝勋;刘加波;谢丽基;庞耀珊;谢志勤;董建宝;黄伟德;刘远新;;广西斑点叉尾洶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J];广西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8 杨春志;王秀华;黄P";;养殖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王波;莫照兰;;迟缓爱德华氏菌及其致病机理[J];海洋科学集刊;2007年00期

10 刘云,姜明,姜国良,杨栋,张士璀;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荣华;刘小燕;曾令兵;肖调义;;洶爱德华氏菌菌蜕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效果评价[A];2014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2 胡宏晓;吕爱军;;鲫鱼鳃中洶爱德华氏菌和维罗纳假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张滕闲;陈丽梅;白东清;乔秀亭;;口服淬灭酶对锦鲤感染爱德华氏菌的防治效果研究[A];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朱凝瑜;孔蕾;贝亦江;丁雪燕;郑天伦;陈健舜;;中华鳖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5 李杰;莫照兰;李贵阳;肖鹏;;迟缓爱德华氏菌弱毒株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6 雷燕;戚瑞荣;唐绍林;李云冰;蓝雅玲;张会军;马家好;;人工养殖长吻洜(Leiocassis longirostris)洶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7 高志鹏;谢海侠;聂品;刘家寿;;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Ⅲ型分泌系统介导的自凝集和生物膜形成研究[A];中国水产学会鱼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8 彭宣宪;彭博;苏玉斌;李惠;韩轶;;代谢物提高海水养殖多重耐药菌对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A];全国第二届海洋与陆地多糖多肽及天然创新药物研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9 隗黎丽;熊六凤;王自蕊;阮记明;;黄颡鱼爱德华氏菌病的检测及免疫防控研究[A];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10 孔繁德;陈琼;王生育;黄印尧;陈信忠;龚艳清;;福建家养淡水鱼暴发传染病的细菌分离鉴定与防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黄辛;爱德华氏菌—宿主互作新机制获揭示[N];中国科学报;2019年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菱鲆迟缓爱德华氏菌抗体快速检测试纸条[N];中国渔业报;2013年

3 雷燕 戚瑞荣;爱德华氏菌、气单胞菌和虹彩病毒混合感染引起冬棚养殖点篮子鱼死亡[N];中国渔业报;2014年

4 周学东邋冯彦忠;新型兽药的特点与应用[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墨非;海水鱼类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海豚链球菌的致病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5年

2 党伟;迟缓爱德华氏菌热激蛋白的克隆、表达与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3 王正丽;免疫增强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周泽军;迟缓爱德华氏菌免疫逃逸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5 焦绪栋;迟缓爱德华氏菌基因工程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6 孙忠洋;杀鱼爱德华氏菌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的免疫原性及分泌调控[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7 李杰;迟缓爱德华氏菌弱毒疫苗的研制和免疫效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8 王斌;迟缓爱德华氏菌易感细胞模型的建立及病原菌—宿主细胞互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冯守明;大菱鲆粘膜及淋巴细胞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免疫应答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孙云;迟缓爱德华氏菌高效疫苗的设计、构建以及免疫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翔宇;迟缓爱德华氏菌中糖酵解持家酶的胞外分泌[D];华东理工大学;2019年

2 周海珍;杀鱼爱德华氏菌非编码小RNA sR082和sR012的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年

3 王碧盈;H型硫氧还蛋白在杀鱼爱德华氏菌细菌致病中的作用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年

4 胡林玲;创伤弧菌与迟缓爱德华氏菌二联外膜蛋白基因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5 江志威;杀鱼爱德华氏菌外膜囊泡转运型细菌毒力因子的筛选及初步功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6 邵帅;爱德华氏菌基因组测序及进化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7 张晓佩;迟缓爱德华氏菌鞭毛蛋白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兰建新;养殖大菱鲆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孙佳敏;迟缓爱德华氏菌糖酵解途径中持家酶的免疫原性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10 邵建春;黄鳝源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分型及全基因组测序[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98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98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