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彩鲤4个体色相关基因的选择压力分析与2种体色类型的生长配套效果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图文】:
图 2-1 瓯江彩鲤 Tyrp1a、Tyrp1b 基因半定量 RT-PCR 检测结果“粉花”肌肉;2:“粉花”黑皮肤;3:“粉花”白皮肤;4:“粉花”眼睛;5:“粉玉”肌肉;肤;7:“粉玉”眼睛;8:“大花”肌肉;9:“大花”黑皮肤;10:“大花”红皮肤;11:“大花”红”肌肉;13:“全红”皮肤;14:“全红”眼睛g. 2-1 RT-PCR results for gene expression of Tyrp1a and Tyrp1b in different tissueOujiang color common carp1,“FH” muscle; 2,“FH” black skin; 3,“FH” white skin; 4,“FH” eye; 5“FY” muscle; 6,“FY” skin; 7,“F” muscle; 9,“DH” black skin; 10,“DH” white skin; 11,“DH” eye; 12, “QH” muscle; 13,“QH” skin; 1因序列变异分析 Tyrp1a 基因序列变异在 4 种体色瓯江彩鲤中,共获得了 38 个样本的 Tyrp1a 基因序列,其中“全 条,“大花”为 10 条,“粉玉”为 10 条,“粉花”为 10 条,即有黑斑体江彩鲤共 20 尾,无黑斑体色类型瓯江彩鲤共 18 尾。所用引物可扩增的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术论文771bp,经校正,最终使用编码区序列长度为 1446bp,包括 Sox10 基框(从 ATG 到 TGA),共编码 481 个氨基酸。在有、无黑斑体色类 Sox10 基因编码区发现了一个非同义突变的 SNP 位点(T121C),引酸 S→P 的差异,其中无黑斑体色该位点氨基酸为 S(丝氨酸),有黑氨基酸为 P(脯氨酸)。如下图 3-1 和 3-2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辉,李思发,曾伟光,徐志彬,项松平,王剑,段江萍,潘增云;瓯江彩鲤体色与生长的遗传—环境互作分析[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侯艳君;谢骏;周群兰;刘波;徐跑;;鱼虾体色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4期
3 王旭霞;邵力;;观赏鱼体色的研究现状[J];水利渔业;2008年02期
4 王成辉;项松平;吕耀平;王剑;潘增云;何小珍;;瓯江彩鲤红、白两种体色遗传关系的初步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徐建瑜;刘鹰;;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罗非鱼适应环境的体色变化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2009年02期
6 张玉勇;贾智英;白庆利;唐永凯;;养殖条件下山女鳟银化体色个体生产性状[J];动物学杂志;2011年04期
7 苗田田;钟有奇;钱克林;赵金良;甘远迪;;金鳜体色发生观察[J];水产科技情报;2013年02期
8 朱丽艳;马玉清;项松平;毕详;王剑;李巍;王成辉;;不同体色瓯江彩鲤生长动态的观察与分析[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9 严朝晖;;改善养殖鱼虾体色研究进展[J];饲料工业;1993年12期
10 樊永胜;朱道弘;;昆虫体色多型及其调控机理[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欢;桑卫国;段青源;;鱼类体色成因及调控研究进展[A];浙江省动物学会第十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王海英;张晓红;吴锐全;王广军;欧阳冰;罗建仁;胡隐昌;;两种添加剂色素对血鹦鹉体色的调控作用[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京;成鳗体色改善方法[N];中国海洋报;2004年
2 王桂香;成鳗体色改善方法[N];中国渔业报;2007年
3 王桂军;适合养殖的蝈蝈品种[N];山东科技报;2004年
4 吕纪增;鱼儿为什么会褪色?[N];中国渔业报;2006年
5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大刚;鱼病诊断的三种方法[N];河南科技报;2007年
6 ;对虾发病的基本征兆[N];江苏科技报;2008年
7 谢岳成;巧辨鱼病[N];农民日报;2002年
8 陈淑玲;养殖对虾发病时的基本征兆[N];中国渔业报;2008年
9 水研;安全卫生体质水产品的感官要求[N];东方城乡报;2007年
10 夏艳洁;怎样判断鱼是否生病[N];吉林农村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易新文;营养调控养殖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us)体色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何松真;家蚕成虫期特异黑化突变从性黑蛾(sml)的定位克隆及分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3 甘文瑾;热带圆网蜘蛛体色在群落水平上的进化意义与种内竞争[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谭树乾;蝗虫微孢子调控飞蝗白化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分子机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马得友;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刺参白化发生和子代体色分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6 姜森颢;红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色和体壁生化成分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春艳;虾青素对血鹦鹉鱼体色变化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晓敏;锦鲤红白皮体色表达谱分析及相关基因甲基化表达模式的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3 黄睿宇;大菱鲆白花斑体色形成生理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吴薇;两种甲虫体色变化不可逆/可逆构色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古珍珍;瓯江彩鲤4个体色相关基因的选择压力分析与2种体色类型的生长配套效果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6 蒋立坤;瓯江彩鲤“全红”与“粉玉”群体基因组扫描分析红、白体色的遗传机制以及鲤鱼FGF基因家族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7 蒋燕玲;橘色双冠丽鱼体色发育变化及体色相关基因TYR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8 范武江;两种不同体色鳙鱼群体生物学及遗传差异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9 龚碧涯;基于计算机视觉定量化评价斜纹夜蛾幼虫体色与环境的关系[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10 喻翔;虾青素与甲基睾丸酮对樱桃渻生长与体色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4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2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