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吉卵囊藻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的初步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917.3
【图文】:
17图 2-2 不同质量浓度的 10 种抗生素对波吉卵囊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Fig. 2-2 Effects of ten antibiotics with different mass concentration on Chlorophyll content ofOocystis borgei除了直接测定藻细胞生长曲线和叶绿素含量,藻液颜色变化同样能够反应藻细胞的生长状态。从图 2-3 可以看出,与对照组(0μg/mL)鲜绿色藻液相比,经过高浓度的链霉素以及分别经不同质量浓度博来霉素、氯霉素和红霉素处理的藻液绿色不明显,
17图 2-2 不同质量浓度的 10 种抗生素对波吉卵囊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Fig. 2-2 Effects of ten antibiotics with different mass concentration on Chlorophyll content ofOocystis borgei除了直接测定藻细胞生长曲线和叶绿素含量,藻液颜色变化同样能够反应藻细胞的生长状态。从图 2-3 可以看出,与对照组(0μg/mL)鲜绿色藻液相比,经过高浓度的链霉素以及分别经不同质量浓度博来霉素、氯霉素和红霉素处理的藻液绿色不明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刚;胡定慧;;农杆菌介导的莴笋遗传转化体系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4期
2 郭绍云;彭宏祥;丁峰;李鸿莉;秦献泉;徐宁;何新华;;荔枝和龙眼遗传转化体系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2年04期
3 黄仁权;刘怒安;曾晓芳;赵德刚;;农杆菌介导黎平杂边禾优化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8年03期
4 周连霞;陈莉;吴颖;张志东;;农杆菌介导仙客来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刘国花;刘奕清;陈泽雄;刘周江;;根癌农杆菌介导灰毡毛忍冬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中药材;2013年12期
6 孙传波;郭嘉;袁英;;农杆菌介导玉米幼胚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2期
7 孙传波;郭嘉;陶蕊;李海华;邢少辰;袁英;;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36期
8 吴大强;汪结明;程潇;程备久;朱苏文;项艳;;正交设计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11期
9 张娅,曾君祉,周志勇,陈毓荃,黄华j;胡萝卜组织培养和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植物学通报;2005年S1期
10 李丽萍;吴晨伟;;树状多节孢HQD_(33)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影响因素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芳;张俊红;王涛涛;李汉霞;叶志彪;;茄子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刘丽锋;张俊红;古勤生;李汉霞;叶志彪;;甜瓜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付洪冰;张俊华;崔崇士;;农杆菌介导南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A];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纪念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成立十周年、祝贺第四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大会在中国召开[C];2009年
4 徐春波;王勇;赵海霞;李兴酉;;农杆菌介导的紫花苜蓿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闫硕;宋玉;王广东;;农杆菌介导的观赏向日葵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付洪冰;张俊华;崔崇士;;农杆菌介导南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A];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西南地区南瓜产业化发展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龙翠;庞晓明;张志毅;;转MdSPDS1基因毛白杨耐盐性研究和遗传转化体系优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2 功能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与改良论文集[C];2009年
8 孟斌;李滨;;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A];山东省植物生物学研究进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韦正乙;郭喜英;刘艳芝;邢少辰;;环境安全型筛选标记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10 邸宏;周羽;王振华;;以成熟种子为受体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建立[A];第二届全国种子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刚;高效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细胞周期基因的花粉特异表达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杨莉;金柑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3 赵军良;基因工程改良大白菜的抗虫抗病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黎定军;辣椒高效离体再生与遗传转化体系建立及抗病转基因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0年
5 孟茜;细胞穿透肽介导的大白菜小孢子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6 黄天带;农杆菌介导的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海南大学;2010年
7 刘峰;八仙花和艳果金丝桃再生与遗传转化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汤玲;除虫菊CDS_CCI2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及遗传转化体系建立[D];重庆大学;2012年
9 宋贺玲;草坪型黑麦草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耐逆基因工程[D];复旦大学;2006年
10 佟友丽;露地菊耐低温特性研究及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琴;波吉卵囊藻遗传转化体系构建的初步探索[D];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
2 袁家铮;农杆菌介导的小白菜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D];深圳大学;2018年
3 赵玉竹;农杆菌介导的大白菜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4 王碧玉;菊花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5 吕明月;神农香菊(Dendranthema indicum var.aromaticum)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其叶片表皮毛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6 孙永莲;簸箕柳组织培养体系建立及遗传转化体系初探[D];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
7 刘明月;农杆菌介导棉花遗传转化体系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柳夙宏;用叶圆盘法建立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的遗传转化体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尹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富有柿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10 裴惠民;柑橘采后生防菌34-9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32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32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