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铜围网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附近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发布时间:2020-07-27 08:05
【摘要】:铜围网养殖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水产养殖模式,为了探究铜围网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于2016年7月至2017年5月对浙江省台州市大陈岛铜围网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附近海域的浮游生物以及海水理化要素进行了周年调查。本文依据四个季度的调查数据以及以往历史资料,分析了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水环境各项物理化学因素的特征以及季节变化状况;比较了四个季节中,上大陈岛和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丰度、优势种和群落结构指数的差异;探讨了铜围网养殖与传统网箱养殖对环境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温度19.47℃,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新建,暂无养殖)附近海域年均温度为19.36℃,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温度为19.58℃,其中下大陈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温度略高于上大陈。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盐度28.72,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盐度为29.11,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盐度为28.34。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溶解氧含量8.09mg/L,夏季海域溶解氧含量最低,平均值为6.14mg/L,明显低于其他三个季节,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溶解氧含量为7.98mg/L,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全年海水年均溶解氧含量为8.20mg/L。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pH为8.15,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年均pH为8.17,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全年均pH为8.14。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海域四季pH均高于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海域。调查海域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年均值分别为0.325mg/L和0.048mg/L;其中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DIN年均值为0.297mg/L,DIP年均值为0.051mg/L;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DIN年均值为0.352mg/L,DIP年均值为0.035mg/L。(2)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四个季度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6种,其中网采浮游植物80种,水采浮游植物52种,均有硅藻和甲藻组成,其中硅藻占绝对优势;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网采浮游植物51种,水采浮游植物40种;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的网采浮游植物70种,水采浮游植物46种。上大陈岛调查海域鉴定出网采浮游植物优势种14种,水采浮游植物优势种18种,下大陈岛调查海域鉴定出网采浮游植物优势种15种,水采浮游植物优势种18种。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网采浮游植物年平均丰度为8.40×10~5cell/m~3,水采浮游植物年均丰度8.16×10~6cell/m~3,其中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网采和水采浮游植物年均丰度(4.30×10~5cell/m~3,4.22×10~6cell/m~3)均低于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网采和水采浮游植物年均丰度(1.25×10~6cell/m~3,1.21×10~7cell/m~3),但是两者相差都不显著(P0.05)。调查海域网采和水采浮游植物年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2.05和2.02,其中上大陈岛铜围网采和水采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年平均多样性指数(H′)2.03和2.43,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年平均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2.08和1.62,但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各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指数显示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秋季和冬季水质状况最好,春季次之,夏季最差。(3)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四个季度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5种,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43种,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26种。大陈岛网箱养殖附近海域四个季度共出现浮游动物优势种13种,其中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13种,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8种。从四个季度的调查结果来看,上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的浮游动物生态类群都主要由暖温带近海种、亚热带外海种和亚热带广布种组成,其中每个季节都以广温种占主导,但是每个季节的优势种有所不同。四个季度调查浮游动物平均丰度36.59ind./m~3,其中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29.94ind./m~3,下大陈岛铜围网附近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40.73ind./m~3。春夏秋冬四季浮游动物总生物量均值为119.15mg/m~3,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海域浮游动物平均总生物量为90.95mg/m~3,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浮游动物平均总生物量为147.35mg/m~3。上、大陈岛铜围网养殖附近海域的浮游动物丰度变化特征与浮游植物丰度基本一致,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促进了浮游植物生长(总丰度升高)的同时也促进了浮游动物的生长(优势种减少但总丰度增加)。总而言之,由于上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海域地理位置十分接近,海水理化性质基本一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下大陈岛铜围网养殖带来的各种对环境的不利因素(饲料残渣、鱼类粪便和渔药使用等方面)导致了浮游生物生物多样性下降,群落结构趋于脆弱,生态风险增加(尤其是夏季养殖海域有发生洛氏角毛藻赤潮的趋势),因此,需要适当控制铜围网养殖密度,优化网箱养殖饲养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9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鹏;杨清玲;;我国南海海域建立特别敏感海域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水运管理;2018年02期

2 姚明达;;从青岛海域历史情况看海洋资源开发前景[J];海洋开发;1987年01期

3 林玉辉;连光山;杨清良;;略谈我国的赤潮及对策[J];福建水产;1988年02期

4 马应良;珠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和保护对策[J];海洋环境科学;1989年04期

5 王华东;对我国海域环境污染研究的几点意见[J];海洋环境科学;1982年01期

6 陈墀成 ,方轻 ,谢海生 ,庄世坚 ,陈劲毅 ,张士三;金厦海域环境协调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年04期

7 张金标,方永强;保护海域环境 建设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J];厦门科技;1996年02期

8 柯东胜;关志斌;韩联名;郑善传;苏桂兴;吴施卫;;珠江口海域环境问题与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02期

9 李霰菲;;加强海域环境保护的思考——以宁德市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11期

10 黄小平;田磊;彭勃;张大文;;珠江口海域环境污染研究进展[J];热带海洋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柯东胜;钟思胜;;珠江口海域环境问题与对策[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王骏博;;厦门海域环境与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3 钱健;陈立红;叶新荣;向芸芸;郑芳琴;林柏;;椒江口海域近年来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7年

4 钱健;陈立红;许恒韬;丰卫华;郑芳琴;;温州浅滩二期附近海域水环境特征及趋势分析[A];第十八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17年

5 韩立民;罗青霞;;海域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初探[A];2008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楚宪峰;田建茹;马立科;时国梁;;青岛发电厂海水脱硫温排水对海域环境的影响[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蒋江波;;南沙(西沙)资源开发与环境调查之我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8 张耀光;;长山群岛海洋农牧化海域环境分区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铸;尽快开展全国海域资源普查[N];中国矿业报;2018年

2 记者 赵婧;持续做好北戴河海域环境综合整治[N];中国海洋报;2017年

3 陈泽云 张子凡;浙江最大规模海缆保护施工在舟山海域展开[N];国家电网报;2017年

4 黄鸿燕 黄梅霞;勤政务实护海域[N];中国海洋报;2017年

5 记者 秦杰;我国将投巨资治理渤海[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6 记者 李斌;去年海水“卷”走100亿[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罗晖;渤海可能变成地球上第一个“死海”[N];科技日报;2004年

8 冯蕾邋曹山;青岛四项举措整治海域环境[N];光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黄钰珍 实习生 潘莉莉;多数海域环境优良[N];北海日报;2008年

10 代霞 张英;青岛着力改造奥帆赛区海域环境[N];中国审计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胜;广州海域主要污染物的分布与环境质量评价[D];暨南大学;2006年

2 杨辉;海域使用论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陆欣鑫;华南沿海典型海域甲藻孢囊地理分布及环境指示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龙龙;铜围网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养殖附近海域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D];浙江海洋大学;2018年

2 秦鹤;舟甬附近海域沉积物与大黄鱼、鲈鱼组织中的重金属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年

3 叶南;海巡基地项目建设对大连湾海域环境的影响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王婷;《美国北极海域环境中石油泄漏的应对策略》(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5 张鹏;南通市海域生态承载力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7年

6 姚雅倩;大目涂海域含沙量分布及其对滩涂围垦的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张容榕;大连旅顺新港填海工程对附近海域环境影响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李波;关于中国海洋牧场建设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屠姗姗;象山港排污口优化设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海波;大孤山半岛港口海域环境风险评估与防范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71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71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