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有关泥鳅免疫增强剂的研究与应用报道较少。免疫抑制模型和天然免疫增强剂的研发对泥鳅的生态养殖与疾病的免疫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环磷酰胺为免疫抑制剂,探讨建立大鳞副泥鳅免疫抑制实验模型的方法,并在黄芪多糖对健康大鳞副泥鳅免疫功能影响研究的基础上,考察黄芪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大鳞副泥鳅的免疫调节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1、为研究黄芪多糖(APS)对健康大鳞副泥鳅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50、100、200和400 mg/kg的黄芪多糖(APS),连续投喂大鳞副泥鳅28天,分别在试验开始后的第7、14、21、28天采集各组的血液和肝胰脏样本,检测APS对大鳞副泥鳅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50~400 mg/kg APS能显著提高大鳞副泥鳅的红细胞数(RBC)和白细胞数(WBC)(P0.05);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LSZ)、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肝胰脏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肝胰脏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P0.05);50、100 mg/kg APS能显著提高血清补体C3含量(P0.05);投喂APS后第1周100 mg/kg组和第2周50 mg/kg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周50、100和400 mg/kg组,第4周50和100 mg/kg组的血清NO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体而言,在50~400 mg/kg APS是较为合适的饲料添加水平,但根据效果相当、小剂量优先原则,建议在大鳞副泥鳅疾病预防,提高鱼体免疫力时,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50 mg/kg。2、为构建大鳞副泥鳅免疫抑制模型,以0(对照组)、100、200、300 mg/kg体重的环磷酰胺(CYP)对大鳞副泥鳅腹腔注射1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的0.85%生理盐水,在注射CYP后的第4、8、12、16天采样检测4个处理组的RBC、WBC、血清NO含量、补体C3含量、LSZ、ACP、AKP、肝胰脏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显示:对大鳞副泥鳅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CYP,能显著降低试验鱼RBC、WBC、血清补体C3含量、LSZ、ACP、AKP及肝胰脏SOD活性,显著增加血清NO含量和肝胰脏MDA含量(P0.05);试验发现,在注射CYP后的第8天,免疫抑制效果最佳。因此可采用CYP构建大鳞副泥鳅免疫抑制模型,综合考虑效果和成本,CYP的适宜注射剂量为200 mg/kg体重。3、为研究大鳞副泥鳅在免疫抑制情况下,APS对其免疫调节作用,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模型组)、100、200和400 mg/kg的黄芪多糖,连续投喂大鳞副泥鳅28天,在试验开始后的第15天,对模型组、100 mg/kg组、200mg/kg组和400 mg/kg组泥鳅按200 mg/kg体重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1 m L/尾),对照组注射等量的0.85%生理盐水。在注射环磷酰胺后的第4、8、12天采集各组的血液和肝胰脏样本,检测黄芪多糖对免疫抑制大鳞副泥鳅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注射CYP后的第4、8和12天,模型组的WBC,血清LSZ、ACP和AKP活性,肝胰腺CAT活性和T-AO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200和400 mg/kg APS组的血清LSZ、ACP、AKP活性及肝胰腺T-AOC几乎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注射CYP后的第4天和第8天,模型组的肝胰脏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200 mg/kg APS组的肝胰脏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在注射CYP后的第8天,模型组的RBC和血清补体C3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和200 mg/kg APS组的RBC、血清补体C3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在注射CYP后的第4天,100、200和400 mg/kg APS组的WBC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由此表明,CYP成功诱导大鳞副泥鳅出现了免疫抑制,APS对免疫抑制大鳞副泥鳅的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建议在大鳞副泥鳅遭遇病害、免疫力下降时,饲料中适宜的添加剂量为200 mg/kg。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焱;时月;凌去非;汪务诚;乔宗礼;;苏州地区泥鳅与大鳞副泥鳅肌肉微量元素含量比较[J];水产养殖;2011年10期
2 常重杰,杜启艳;人工诱导四倍体大鳞副泥鳅的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元军,李殿香;南四湖大鳞副泥鳅生态特征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5年01期
4 印杰;熊传喜;李圣华;张红云;朱勇夫;;四倍体和二倍体泥鳅及大鳞副泥鳅营养成分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08年06期
5 常重杰;杜启艳;杨炀;吴小华;;强力型油烟机清洁剂对大鳞副泥鳅的毒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6 孙守旗;刘连祥;肖娟;郑世雄;;稻田健康养殖大鳞副泥鳅试验[J];科学养鱼;2012年06期
7 卢国兴;储张杰;胡廷尖;王惠儒;谢裕达;王慧娟;;舟山群岛大鳞副泥鳅与真泥鳅形态特征比较研究[J];淡水渔业;2012年04期
8 郝小凤;凌去非;李彩娟;葛辰;;日粮中不同硒水平对大鳞副泥鳅肌肉品质的影响[J];饲料工业;2013年02期
9 宋光泉;陈清泉;胡良成;欧阳静仁;;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体表粘液特性的研究初报[J];水生生物学报;1990年03期
10 宋平,宿兵;雌性大鳞副泥鳅血清睾酮和雌二醇的昼夜变化[J];四川动物;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守旗;肖娟;郑世雄;刘连祥;;稻田健康养殖大鳞副泥鳅试验[A];促进科技经济结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蚌埠市科协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彩娟;凌去非;葛辰;叶竹青;韩晓飞;;大鳞副泥鳅转录组第二代测序分析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A];2013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泗洪县科创水产发展有限公司 张刚 王守军 孙修云 刘殿如 刘军;亲鱼培育[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云龙;大鳞副泥鳅早期发育及耐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竹青;微卫星分子标记在大鳞副泥鳅家系选育中的初步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2 陈亚军;黄芪多糖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3 郝小凤;日粮中不同硒水平对大鳞副泥鳅生理生化指标及肌肉品质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3年
4 陈钢铭;微卫星标记辅助大鳞副泥鳅育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5 赵旭;黄河流域大鳞副泥鳅遗传多样性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彩娟;基于第二代测序的大鳞副泥鳅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与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7 胡建华;大鳞副泥鳅遗传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8 葛辰;大鳞副泥鳅转录组分析、SNP开发及生长相关分子标记的筛选[D];苏州大学;2014年
9 戴璐怡;大鳞副泥鳅和台湾泥鳅的形态学研究和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10 杨炀;苏丹红Ⅳ对大鳞副泥鳅和泥鳅的毒性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
27786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78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