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基于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标记法的南海北部陆坡优势种营养结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8 04:16
【摘要】:中层鱼(mesopelagic fishes)是深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以中层鱼为核心的海洋食物网营养结构对探究海洋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脂肪酸标记和稳定同位素技术,通过食物网中主要优势种的脂肪酸、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南海北部陆坡生物间的营养结构和摄食关系,分析中层鱼摄食节律,揭示陆坡水域生态系统食物网高营养层级间的能量流动与转换。鱼类脂肪酸中饱和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较高,达40%以上。分析鱼类脂肪酸组成结构,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主要由n-3和n-6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组成。n-3系列脂肪酸中22:6n3(DHA)、20:5n3(EPA)含量较高,n-6系列脂肪酸中20:4n6含量所占比重最大,极其相似的脂肪酸种类和组成表明鱼类种类间存在摄食关系或相似的食物来源。鱼类脂肪酸组成主成分分析,生物全部分布在因子得分图主成分1的正向上,MUFA、18:1n9、16:1n9在其体内所占比重较大,表现出典型的海洋性浮游植物脂肪酸特性。金鼻眶灯鱼(Diaphus chrysorhynchus)、吕氏眶灯鱼(Diaphus luetkeni)、钝吻灯笼鱼(Myctophum obtusirostris)等灯笼鱼科种类DHA值偏低,深海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大眼鲷(Priacanthus tayenus)、鸢乌贼(Priacanthus tayenus)值相对较高,表现出鱼类在食物网中不同的营养地位。在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中传递过程中,DHA的含量会增高,DHA/EPA会随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加。鱼类的δ13C、δ15N较为相近,明显高于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中δ13C值的范围-21.2‰~-20.2‰,δ15N值的范围为4.7‰~5.2‰。鱼类δ13C值的范围-19.5‰~-18.2‰,δ15N值的范围为7.5‰~10.8‰。鱼类的δ13C、δ15N差值比浮游动物大,说明鱼类和软体动物等高等消费者之间的食性差别大,摄食饵料来源更广泛。δ15N通常随着营养等级升高而富集,并且每个营养等级富集量相对恒定,将生物分为:初级消费者为锚哲水蚤(Rhincalanus sp.)、真刺哲水蚤(Euchaeta sp.)、厚壳哲水蚤(Scolecithrix sp.)、哲水蚤sp1(Calanus sp1.)和哲水蚤sp2(Calanus sp1.)5种浮游动物,营养等级最低;次级消费者包括金鼻眶灯鱼、钝吻灯笼鱼、吕氏眶灯鱼、鳄齿鱼(Champsodon capensis)、天竺鱼(Apogonichthys sp.)及鸢乌贼;高级消费者有蓝圆湽、大眼鲷和深海金线鱼。运用脂肪酸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法技术,综合渔业资源种类的生物学特征,判断南海陆坡区中层鱼类功能群的摄食关系:金鼻眶灯鱼、吕氏眶灯鱼和钝尾灯笼鱼3种灯笼鱼种摄食植食性浮游动物;大眼鲷与蓝圆涻主要摄食天竺鱼;深海金线鱼以颚齿鱼为食;小个体鸢乌贼主要以小型甲壳类为食、大个体鸢乌贼主要以吕氏眶灯鱼和钝尾灯笼鱼为食;大眼鲷、蓝圆涻、深海金线鱼和大个体鸢乌贼也可捕食金鼻眶灯鱼。金鼻眶灯鱼在傍晚垂直迁移至200m以上水层,晚上摄食,清晨下潜至深层水域。胃饱和指数(SFI)在18:00至次日05:00呈增长趋势,04:45-05:50时间段达最高峰。金鼻眶灯鱼在夜间摄食浮游动物,白天下潜到深层水域进行消化、代谢、排泄,同时被深海鱼类如大眼鲷、深海金线鱼、蓝圆湽等高级肉食者鱼类捕食,实现了中层鱼对真光层和深水层间物质运输和能量交换。根据脂肪酸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法技术,结合中层鱼类摄食节律,研究南海陆坡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中饵料生物(浮游动物)-中层鱼类(灯笼鱼为主)-高级捕食者(鸢乌贼、深海金线鱼、大眼鲷,蓝圆湽)食物通道,揭示中层鱼在陆坡及深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过程中的作用与贡献,推动我国生态系统摄食生态从陆架浅海向深海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图文】:

示意图,表层洋流,季风,南海


图 2-1 南海海区季风和海洋表层洋流示意图atic map of monsoon and ocean surface currents in South C源及利用elagic fishes)是分布在 200~1000m 深的海洋鱼类,大部分中层鱼类一般都会在夜晚浮上 200m 以]。据估计中层鱼是全球生物量最丰富的海洋生物于全球水产总量的 8-10 倍,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能和生物地球化学的重要参数[67]。目前,全球 过度利用,只有包括中层鱼在内的 12.7% 的种的中层鱼是众多捕食者的捕食对象,诸如鱿鱼、0]

密度分布,资源量,南海北部,密度分布


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系统中可以作为高营养级生物的饵料,在食物网中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同碳循环起着重要作用[3-4]。我国南海中层鱼资源丰富,约有 3000 万吨储量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仅在南海北部海域有 1100 多种鱼类,灯笼鱼科等中层是该海域的优势种群,生物量达到 12.5~25g/m2(图 2-2)。

南海陆坡,渔获,拖网,站位


图 3-1 2014 年南海陆坡资源拖网站位与渔获状况Fig 3-1 Fishing trawl stations and resource status in South China Sea in 2014脂肪酸的测定对已经初处理的样品进行脂肪酸测定,用 19:0 脂肪酸甲酯( Sigma 公司)标,0.01% BHT 甲醇溶液( butylhydroxyto1uene,BHT ) 作为抗氧化剂。甲烷 :甲醇(2:1) 提取总脂后用高纯氮气吹干,然后加入 l ml 3%浓 H2S溶液并在氮气的保护下于 80℃水浴中甲酯化 4h。冷却后用正己烷萃取脂酯,样品定容至 0.5 ml 后上机测定。所用有机试剂均为 Merck 公司生产纯。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利用 Agilent 7890A 型气相色谱仪进行。以 37酸混标(Sigma 公司)作为标准,通过比对保留时间对脂肪酸进行定性分析内标标准曲线法对脂肪酸进行定量分析[74]。色谱条件如下: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尧尧;基于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标记法的南海北部陆坡优势种营养结构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85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85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4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