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基于线粒体和微卫星标记的方斑东风螺遗传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7 19:48
【摘要】: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alato),俗称花螺,是广盐暖水性贝类,地理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和广西等沿海地区。随着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域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物种的种质资源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方斑东风螺作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螺类之一,需求量上升,人工养殖发展迅速,但因长期人工养殖致使方斑东风螺种质出现退化现象,开展方斑东风螺遗传多样性研究、保护其种质资源十分紧迫。本研究采用COI和SSR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对福建东山(DSYF)、广东湛江(ZJYF)和广西北海(BHYF)三个方斑东风螺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三个方斑东风螺养殖群体的COI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长度为680 bp,碱基组成显示较高的A+T比例,约为62.42%;种群间多态位点数(Singleton polymorphic sites)为32,单倍型多样性(Hd±SD)为0.707+0.092,核苷酸多态性指数(Pi±SD)为0.00185±0.000 3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1.252。以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和织纹螺(Nassarius)为外群,构建了NJ系统发育树,其拓扑结构显示三个不同养殖群体的方斑东风螺首先聚类到一起,然后与泥东风螺聚为一支,与织纹螺形成不同的分支。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的14对引物对三个不同群体方斑东风螺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了5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39条(73.5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3.786个片段,片段大小在220-280 bp之间。三个不同群体的方斑东风螺种群间遗传距离变化较小,种群间最大遗传距离为0.0078,最小遗传距离为0.0136,平均遗传距离为0.011。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主要在种群内存在较高的多样性,三个地理种群显示出较大的遗传相似性,种群内的变异要远远大于种群间的变异。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1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建海;范武江;王晓清;马晓;戴振炎;王璐明;;3个不同地理日本沼虾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2 王琳楠;闫喜武;秦艳杰;聂鸿涛;牛泓博;张国范;;中国帘蛤目16种经济贝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发育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3 李鹏飞;徐开达;朱文斌;张亚洲;;东海海鳗基于COⅠ基因片段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水产养殖;2013年04期

4 林清海;;方斑东风螺露天水泥池养殖技术示范[J];水产养殖;2012年05期

5 陈菲;骆轩;沈铭辉;黄妙琴;柯才焕;;两种东风螺的染色体核型[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郭立;李隽;王忠锁;傅萃长;;基于四个线粒体基因片段的银鱼科鱼类系统发育[J];水生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7 田鑫江;吴宁;黎中宝;林小云;张志红;陈晓姣;陈丽娜;;6种鳗鲡(Anguilla)线粒体DNA COⅡ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J];海洋与湖沼;2011年02期

8 王军花;曾柳根;林巧惠;盛军庆;徐毛喜;龚贵如;洪一江;;池蝶蚌mtDNA COⅠ基因序列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5期

9 杨丽萍;卢迈新;叶星;朱华平;高风英;莫媛媛;黄樟翰;;尼罗罗非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0年05期

10 汪桂玲;李家乐;白志毅;;三角帆蚌五个野生群体线粒体DNA 16S rRNA遗传特性[J];生态学杂志;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嫣;朱锦天;石耀华;顾志峰;王爱民;;方斑东风螺微卫星标记的开发及其野生和泰国引进养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茜;广东鲂遗传多样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95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95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6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