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遗传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19:59
【摘要】: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隶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梅童鱼属(Collichthys),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为暖水性短距离洄游种,其肉质细嫩而鲜美,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重要的小型底栖经济鱼类。本研究利用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和线粒体分子标记技术,从细胞、形态和分子水平分析棘头梅童鱼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结构,不仅对深入了解我国近海鱼类资源现状,特别是石首鱼科的群体遗传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为棘头梅童鱼种质鉴定、资源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数据。1.棘头梅童鱼染色体核型分析鱼类染色体及其核型研究是鱼类细胞遗传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以棘头梅童鱼(C.lucidus)为实验材料,经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取其头肾组织,进行低渗、固定,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吉姆萨染液染色,观察棘头梅童鱼染色体核型和特征。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染色体数目为2n=48,占所观察分裂相的83.3%;核型公式为2n=48t,染色体臂数NF为48,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是(5.694±0.514)~(3.039±0.161),属于鲈形目原始核型,且符合典型的高位类鱼类核型特征。实验中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型染色体、次缢痕以及随体等。本研究将为棘头梅童鱼种质鉴定提供基础数据。2.黄海、东海近海七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对2013年采自连云港、大丰、崇明、舟山、宁德、厦门和温州等7个棘头梅童鱼群体共238个个体进行形态学比较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13项可量性状以及20项框架参数进行形态差异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个地理群体之间确实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对不同群体间总差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3.131%、9.328%、4.249%和3.406%,累积贡献率为70.113%,躯干部最能用以区分不同的地理种群;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认为7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在形态上不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化现象;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7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85.3%,判别准确率分别为62.5%~96.7%(P1),78.1%~90.6%(P2),舟山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地理因素,判别准确率较低。本研究为棘头梅童鱼地理种群判别、种质资源保护以及良种选育等提供了基础的形态学数据。3.基于线粒体控制区研究我国近海棘头梅童鱼群体遗传结构为了研究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的种群遗传结构,运用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比较分析了我国连云港(LYG)、大丰(DF)、崇明(CM)、舟山(ZS)、温州(WZ)、宁德(ND)、厦门(XM)棘头梅童鱼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7个群体共208个样本的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83种单倍型,66个变异位点,碱基组成符合AT碱基偏好性特点。7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554±0.00998)~(0.954±0.00067),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83~0.00708,说明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遗传多样性较高,根据海洋鱼类遗传多样性划分的分布模式,符合高h低π特点,说明其经历了快速扩张期。群体总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86647(P=0),两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004~0.039范围内,且明显的分为北方群体(LYG、DF、CM和ZS)和南方群体(WZ、ND和XM)。AMOVA分析显示组间变异百分比为85.97%,符合南北分化特点。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简约网络图等结果均表明,棘头梅童鱼以舟山为界,具有明显的南北地理遗传结构。中性检验(Tajima’s D、Fu’s Fs)和错配分析结果显示,棘头梅童鱼可能经历了种群的规模性扩张或定向选择。本研究结果为棘头梅童鱼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917.4
【图文】:

梅童鱼


图 1-1 棘头梅童鱼Fig.1-1 The Collichthys clucidus 生活习性头梅童鱼主要分布在朝鲜和日本的西部及我国沿海的近海区,短距离洄,对盐度和温度的适应范围广,属温水性鱼类,主要以底栖生物和小鱼4]。据研究,不同海域的棘头梅童鱼的产卵季节不一致,浙江海域每年的

梅童鱼,中期分裂,核型,染色体


图 2-1 棘头梅童鱼染色体中期分裂相(A)及核型(B)ig. 2-1 Metaphase chromosomes (A) and Karyotype (B) of Collichtys luci参考众多鲈形目的染色体研究方法,确定低渗时间为 35 m重的应激反应,将 PHA 作用时间减短为 6 h。秋水仙素浓使染色体有不同程度的皱缩现象,反之,又很难富集中期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查阅石首鱼科的染色体研究资料[68-69] 1 μg/g(鱼的体重),将秋水仙素的作用时间分为两种:2 h 和仙素处理 2 h 获得的染色体分裂相理想。,随着海水鱼类养殖业迅速发展和研究深入,海水鱼类染增加,据报道,已有 100 多种海水鱼类染色体核型被研究水域的经济鱼类[70、71],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如大黄鱼带石斑鱼[74]等。小岛吉雄通过对鱼类染色体核型统计研究

样本采集,地点


征[19、20]。采用框架法测量框架数据,再加上传统计分析方法,更能准确地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 13 个可量性状和 20 个框架数据,以 4 种多元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我国黄海、东海 异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其种质资源评价、保护为今后棘头梅童鱼的产业化开发和资源增殖奠定为 2013 年 5 月至 2013 年 12 月采自我国黄海的连温州、宁德和厦门(图 3-1)。样本采集地点、时间选取样本均为同一区域捕捞所得,作为一个群体形判断性别,故样本均为雌雄混合样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振兴;陈贤亮;;棘头梅童鱼年龄与阶段生长的初步研究[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2 何宝全,李辉权;珠江河口棘头梅童鱼的资源评估[J];水产学报;1988年02期

3 黄良敏;谢仰杰;李军;张雅芝;纪清爱;;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棘头梅童鱼的生物学特征[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本);2010年04期

4 吴常文;王伟宏;;浙江近海棘头梅童鱼的分布生物学与资源变动[J];海洋渔业;1991年01期

5 梁述章;宋炜;赵明;谌微;李羽;马凌波;;黄海、东海近海七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2018年03期

6 林蔼亮;;珠江口棘头梅童鱼和七丝鲚资源初步评估[J];海洋渔业;1985年01期

7 刘俊果;宋炜;蒋科技;梁述章;张凤英;谌微;马凌波;;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观察[J];海洋渔业;2018年06期

8 王淼;洪波;张玉平;孙振中;;春季和夏季杭州湾北部海域鱼类种群结构分析[J];水生态学杂志;2016年05期

9 陈林;周文玉;潘桂平;;盐度对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和仔鱼存活的影响[J];海洋渔业;2012年04期

10 区又君;廖锐;李加儿;勾效伟;;利用耳石日轮研究珠江口棘头梅童鱼的产卵期及生长[J];台湾海峡;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述章;宋炜;赵明;谌微;李羽;马凌波;;黄海、东海近海七个棘头梅童鱼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A];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刘俊果;宋炜;梁述章;蒋科技;马凌波;;棘头梅童鱼胚胎发育和仔鱼形态观察[A];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张洪亮;王洋;梁君;周永东;;中街山列岛海洋保护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资源密度的季节变化[A];第十二届浙江渔业科技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7年

4 王淼;;杭州湾北部棘头梅童鱼繁殖群体生物学特征初步分析[A];第二届现代化海洋牧场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5 杨健;;长江口棘头梅童鱼的耳石微化学初报[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李羽;朱叶飞;宋炜;李名友;蒋科技;马凌波;;棘头梅童鱼vasa基因识别性腺生殖细胞[A];201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7 张金彪;杨筱珍;成永旭;范朋;吴旭干;王春;杨志刚;赵柳兰;梁攀;洪宇航;杨丽丽;;饲料中添加不同生物胺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长的影响[A];中国甲壳动物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胡敏;钟俊生;唐子涵;侯世挺;;杭州湾北部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年度变化[A];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殷丽娜;宋娜;高天翔;;棘头梅童鱼控制区结构分析及群体遗传学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鱼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宋炜;孟永永;蒋科技;赵明;任桂静;张凤英;马凌波;;棘头梅童鱼七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A];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刚;基于AFLP标记技术的几种海洋经济鱼类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梁述章;我国沿海棘头梅童鱼遗传多样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2 杨刚;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重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3 王建锋;长江口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与摄食习性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4 张金彪;常见野杂鱼中的生物胺分析及其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存活、生长和体内累积的影响[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5 马国强;棘头梅童鱼和黑鳃梅童鱼的形态学、遗传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胡敏;杭州湾北部水域仔稚鱼资源年度变化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7 殷丽娜;棘头梅童鱼的遗传多样性与种群遗传结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孙典巧;四种石首鱼科鱼类SSR标记的筛选及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D];浙江海洋学院;2012年

9 闫欣;杭州湾北部水域仔稚鱼群落时空变化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983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7983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