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池塘的水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13:38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是一种新型养殖模式,为了弄清其水质特点,选取辽宁盘锦二界沟镇辽宁每日农业集团所属的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混养塘,从2016年6月至9月,对四个养殖塘的水化学、浮游生物以及悬浮颗粒物及其有机碳库储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塘的水化学与营养状况研究了养殖期间各理化因子的变化,并对其进行了营养状况评价。结果表明:1)养殖期间水温、pH和DO相对稳定,依次为(25.17±4.05)℃、(7.88±0.33)和(7.10±1.62)mg/L;透明度和总硬度波动较大,分别为(62.32±24.40)cm和(95.42±13.40)mmol/L;碱度为(1.97±0.39)mmol/L,并在养殖前期较高,养殖中后期逐渐减小。2)养殖塘的COD_(Mn)为(4.16±1.50)mg/L,TP(0.705±0.543)mg/L;TN(3.343±1.797)mg/L。无机氮含量前期(6-7月)较低,中后期(8-9月)较高,平均为(1.13±1.26)mg/L,其中,铵态氮占47.5%,硝酸态氮占32.8%,亚硝酸态氮占19.6%,以铵态氮最多。DIP含量偏低,为(0.015±0.022)mg/L。3)养殖塘为高富营养型,养殖中后期N/P30,甚至DIP未检出,表现为磷限制。2、浮游生物种类及生物量跟踪调查研究了整个养殖期间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整个养殖期间,混养池塘检测到浮游植物总计29个种(属),隶属于裸藻门、绿藻门、硅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和黄藻门,各门占总种(属)的比例依次为27.6%、24.1%、17.2%、13.8%、10.3%、3.4%、3.4%。2)随着养殖生产的持续进行,浮游植物优势种发生变化,6-7月优势种隶属于甲藻门,8-9月以裸藻门为主。3)浮游植物生物量范围为5.89~337.3 mg/L。其中甲藻门的生物量为2.14-206.76 mg/L,平均值为25.55 mg/L,占生物量的45.9%。整个养殖塘的生物量随养殖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4)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三个指标D、H'、J平均值分别为0.60、0.96、0.29,6月和8月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性指数J均较高;7月和9月较低,物种丰富度指数D在6月和9月较高,其它月份较平稳,且数值波动不大。5)混养池塘在整个养殖期间共检测到浮游动物14个种,分别是细巧华哲水蚤、克氏纺锤水蚤、小拟哲水蚤、英勇剑水蚤、近邻剑水蚤、大型中镖水蚤、瘦尾胸刺水蚤、玫瑰小星猛水蚤、挪威小星猛水蚤、沙蚕幼虫、无节幼体。游仆虫类共三种,分别是王氏拟铃虫、中华拟铃虫、锥形拟铃虫。6)养殖期间浮游微生物的量有明显波动,前期较多,后期极少,整体均值为(18500+494)10~7 cell/mL。3、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塘悬浮颗粒物及有机碳库储量为了阐明“海蜇-蛤仔-对虾”混养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并为不同养殖模式的碳循环研究和发展低碳渔业提供参考,对混养池塘的悬浮颗粒物结构及其有机碳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实验池塘总悬浮颗粒物含量为(41.71±4.08)mg/L,其中无机悬浮颗粒物占总悬浮颗粒物的72.2%;有机悬浮颗粒物占总悬浮颗粒物的23.8%。有机悬浮颗粒物中,腐质及细菌占总悬浮颗粒物的17.9%;浮游植物干重9.8%;浮游动物干重占0.1%。四个实验塘悬浮颗粒物中的总有机碳(TOC)含量为(11.36±0.44)mg/L;其中溶解有机碳(DOC)占总有机碳的80.0%;颗粒有机碳(POC)占总有机碳的20.0%。实验池中总悬浮颗粒物含量相对较低,其中无机悬浮颗粒物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细菌和腐质是有机悬浮颗粒物主要的组成部分,约占有机悬浮颗粒物的64.5%,说明腐质链在该种养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主要作用。
【学位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95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营养级复合养殖
1.2 海蜇、菲律宾蛤仔、斑节对虾
1.3 海水池塘养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塘的水化学与营养状况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塘基本情况
2.1.2 采样及测定
2.1.3 水温、DO、pH垂直分布的日变化
2.1.4 实验塘营养状况评价方法
2.1.5 数据处理与计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温、盐度和透明度
Mn'> 2.2.2 pH、DO、CODMn
2.2.3 总碱度(AT)、总硬度(HT)
2.2.4 水温、pH、DO垂直分布的日变化
2.2.5 氮磷营养元素
2.2.6 富营养化指数E以及N/P
2.3 讨论
2.3.1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塘的基本水化学特点
2.3.2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塘的氮磷营养状况及评价
第三章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塘的浮游生物及微生物量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采样时间和采样点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1.4 数据分析及计算
3.2 结果
3.2.1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3.2.2 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变化
3.2.3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
3.2.4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
3.2.5 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变化
3.2.6 浮游动物的多样性
3.2.7 浮游细菌的数量及变动
3.2.8 叶绿素
3.3 讨论
3.3.1 海蜇-蛤仔-对虾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3.3.2 浮游生物的优势种
3.3.3 浮游细菌
3.3.4 叶绿素的含量变化
第四章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生态养殖系统的悬浮物结构及有机碳库储量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及测定
4.1.2 有机碳测定
4.1.3 总悬浮颗粒物及其有机质含量
4.1.4 数据处理及计算
4.2 结果
4.2.1 总颗粒悬浮物含量、构成及其变化
4.2.2 浮游生物干重
4.2.3 浮游细菌生物量
4.2.4 悬浮物构成图
4.2.5 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
4.3 讨论
4.3.1 养殖水体悬浮颗粒物及结构特征
4.3.2 悬浮物中有机碳组成特征
第五章 总结
5.1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混养对养殖塘水化学的影响
5.2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混养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5.3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混养对悬浮颗粒物及有机碳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1709
【学位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95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营养级复合养殖
1.2 海蜇、菲律宾蛤仔、斑节对虾
1.3 海水池塘养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塘的水化学与营养状况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塘基本情况
2.1.2 采样及测定
2.1.3 水温、DO、pH垂直分布的日变化
2.1.4 实验塘营养状况评价方法
2.1.5 数据处理与计算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温、盐度和透明度
Mn'> 2.2.2 pH、DO、CODMn
2.2.4 水温、pH、DO垂直分布的日变化
2.2.5 氮磷营养元素
2.2.6 富营养化指数E以及N/P
2.3 讨论
2.3.1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塘的基本水化学特点
2.3.2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塘的氮磷营养状况及评价
第三章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复合养殖塘的浮游生物及微生物量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采样时间和采样点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3.1.4 数据分析及计算
3.2 结果
3.2.1 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
3.2.2 浮游植物生物量及变化
3.2.3 浮游植物的多样性
3.2.4 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
3.2.5 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变化
3.2.6 浮游动物的多样性
3.2.7 浮游细菌的数量及变动
3.2.8 叶绿素
3.3 讨论
3.3.1 海蜇-蛤仔-对虾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3.3.2 浮游生物的优势种
3.3.3 浮游细菌
3.3.4 叶绿素的含量变化
第四章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生态养殖系统的悬浮物结构及有机碳库储量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样品采集及测定
4.1.2 有机碳测定
4.1.3 总悬浮颗粒物及其有机质含量
4.1.4 数据处理及计算
4.2 结果
4.2.1 总颗粒悬浮物含量、构成及其变化
4.2.2 浮游生物干重
4.2.3 浮游细菌生物量
4.2.4 悬浮物构成图
4.2.5 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
4.3 讨论
4.3.1 养殖水体悬浮颗粒物及结构特征
4.3.2 悬浮物中有机碳组成特征
第五章 总结
5.1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混养对养殖塘水化学的影响
5.2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混养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5.3 海蜇-蛤仔-对虾多营养级混养对悬浮颗粒物及有机碳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强;;渤海溶解氧和表观耗氧量季节循环时空模态与机制[J];海洋湖沼通报;2015年01期
2 张红;赵卫红;黄金田;;黄颡鱼养殖池塘氮磷营养盐周年变化研究[J];水产养殖;2013年01期
3 杨建雷;高勤峰;董双林;王芳;田相利;;草鱼、鲢鱼和鲤鱼混养池塘中浮游生物和悬浮颗粒物组成变化的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4 常秀岭;刘家寿;胡传林;彭建华;俞伏虎;;湖北浮桥河水库悬浮物的季节变化[J];湖泊科学;2010年02期
5 赵文;张义伟;魏杰;于晓辉;;刺参养殖池塘颗粒悬浮物结构及其沉积作用[J];生态学报;2009年11期
6 陈清华;;水产养殖业中抗生素使用的风险及其控制[J];水产科技情报;2009年02期
7 李绪兴;;水产养殖与农业面源污染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1期
8 苗卫卫;江敏;;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S1期
9 赵广苗;;当前我国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水产科技情报;2006年05期
10 宋强;方建光;刘慧;张继红;王玲玲;王巍;;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的影响[J];海洋水产研究;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871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71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