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藻细菌CZBC1调控虾池有害蓝藻优势度优化微藻群落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09:21
本论文选用前期筛得的一株蓝藻溶藻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CZBC1开展相关研究。论文从实验生态学和池塘养殖实验研究溶藻细菌CZBC1消除虾池微藻群落有害蓝藻生态优势、促进优良微藻生长、调控优良藻相的功效,为该菌株的生产性应用提供参考。1、溶藻细菌CZBC1对微藻群落绿色颤藻优势度的调控实验采用20L小型水族系统,将对虾养殖池塘水体注入其中,添加颤藻藻液调配其优势度。根据用菌量,分为HC0组(0 CFU/ml)、HC3组(3.0×103CFU/ml)和HC5组(3.0×105CFU/ml)。结果显示:第15d,HC0组绿色颤藻优势度和数量显著高于HC3组和HC5组(P0.01);第15d,HC0组波吉卵囊藻优势度和数量均显著低于HC3组和HC5组(P0.01)实验采用20L小型水族系统,将对虾养殖池塘水体注入其中,添加颤藻藻液调配其优势度。根据不同优势度和用菌量,实验分为LC0组(0 CFU/ml)、LC3组(3.0×103 CFU/m L)和HC0组(0 CFU/ml)、HC3组(3.0×103 CFU/m L)。结果显示:第15d,LC0组和LC3组绿色颤藻、波吉卵囊藻的优势度和数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15d,HC3组绿色颤藻优势度和数量均显著低于HC0组(P0.01),波吉卵囊藻优势度显著高于HC0组(P0.01)。结果表明,溶藻菌CZBC1可有效抑制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中绿色颤藻的生长,降低其优势度,促进波吉卵囊藻形成优势,优化微藻群落结构。随着用菌浓度的升高,其优化微藻群落结构的效果越见显著。2、溶藻细菌CZBC1对微藻群落水华微囊藻优势度的调控实验采用20L小型水族系统,将对虾养殖池塘水体注入其中,添加水华微囊藻藻液调配其优势度。根据用菌量,实验分为LW0组(0 CFU/ml)、LW3组(7.0×103CFU/m L)和LW5组(7.0×105CFU/m L)。结果显示:第15d,LW3组和LW5组水华微囊藻优势度和数量显著低于LW0组(P0.01);LW3组和LW5组蛋白核小球藻优势度显著高于LW0组(P0.01),各组数量无显著差别。实验采用20L小型水族系统,将对虾养殖池塘水体注入其中,添加水华微囊藻藻液调配其优势度。根据用菌量,实验分为HW0组(0 CFU/ml)、HW3组(7.0×103CFU/ml)和HW5组(7.0×105CFU/ml)。结果显示:HW3组和HW5组水华微囊藻优势度和数量均显著低于HW0组(P0.01),HW5组亦显著低于HW3组(P0.05);HW5组蛋白核小球藻优势度显著高于HW0组(P0.01)。结果表明,溶藻菌CZBC1可有效抑制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中水华微囊藻的生长,降低其优势度,优化微藻群落结构。随着用菌浓度的升高,其优化微藻群落结构的效果越见显著。3、施用溶藻细菌CZBC1对虾池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选择五口条件相近的对虾养殖池塘,T1、T2、T3三口池塘每7d一次施用溶藻细菌CZBC1,施加浓度为6×103 CFU/m L,C1塘和C2塘未施加溶藻细菌CZBC1。结果如下:未施菌池塘蓝藻门生物量比施菌池塘高出大约一个数量级。施加溶藻细菌CZBC1后,T1塘水华微囊藻数量大幅降低,优势种主要为波吉卵囊藻;T2塘波吉卵囊藻逐渐成为数量和生物量优势种;T3塘前期优势种主要为岛直链藻淡黄亚种,中后期优势种逐渐向绿藻类微藻演替,主要有荔波衣藻、四尾栅藻等。C1塘实验初期微藻数量和生物量优势种为波吉卵囊藻,中后期爆发微囊藻水华,微囊藻数量达到1.59×107 cell/m L,数量和生物量优势度达到64.91%和64.65%,使用铜制剂泼洒水体,两天后再次爆发微囊藻水华。C2塘实验期间数量优势种主要是细浮鞘丝藻、狭细颤藻等丝状蓝藻。结果表明,每7d定期以6×103CFU/ml的浓度向对虾养殖池塘施加溶藻细菌CZBC1,可有效防控有害蓝藻生态优势,促进优良微藻成为优势,优化养殖水体微藻群落结构,为养殖动物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学位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945.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虾池两类优势蓝藻及水华的危害
1.1 中高盐度养殖池塘优势蓝藻—颤藻
1.2 低盐度养殖池塘优势蓝藻—微囊藻
1.3 有害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2.有害蓝藻水华的传统防治
2.1 物理方法
2.2 化学方法
2.3 大型水生动植物防治法
3.溶藻细菌研究现状
3.1 溶藻细菌及其溶藻机制
3.2 溶藻细菌对个体水平微藻的溶藻效应
3.3 溶藻细菌对群落水平微藻的溶藻效应
4 浮游微藻藻相结构与对虾养殖的影响
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溶藻细菌CZBC1 对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绿色颤藻优势度的调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对虾和实验水体
2.1.2 绿色颤藻
2.1.3 溶藻细菌CZBC1
2.2 方法
2.2.1 实验设置
2.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2.3 微藻鉴定、计数与优势度计算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CZBC1 对高优势度绿色颤藻微藻群落的调控
3.1.1 各组微藻总数量的变动
3.1.2 各组绿色颤藻和波吉卵囊藻的优势度与数量的动态变动
3.1.3 各组微藻群落优势种演替
3.1.4 各组蜡样芽孢杆菌数量的变动
3.1.5 各组对虾死亡率的变动
3.1.6 各组常规理化因子的变动
3.2 优选浓度CZBC1 对不同优势度绿色颤藻微藻群落的调控
3.2.1 各组微藻总数量的变动
3.2.2 各组绿色颤藻和波吉卵囊藻的优势度与数量变动
3.2.3 各组微藻群落优势种演替
3.2.4 各组对虾死亡率的变动
3.2.5 各组常规理化因子的变动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溶藻细菌CZBC1 对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水华微囊藻优势度的调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对虾和实验水体
2.1.2 水华微囊藻
2.1.3 溶藻细菌CZBC1
2.2 方法
2.2.1 实验设置
2.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2.3 微藻鉴定、计数与优势度计算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溶藻细菌CZBC1 对低优势度水华微囊藻微藻群落的调控
3.1.1 各组微藻总数量的变动
3.1.2 各组水华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优势度与数量变动
3.1.3 各组微藻群落优势种演替
3.1.4 各组蜡样芽孢杆菌数量的变动
3.1.5 各组对虾死亡率的变动
3.1.6 各组常规理化因子的变动
3.2 不同浓度溶藻细菌CZBC1 对高优势度水华微囊藻群落的调控
3.2.1 各组微藻总数量的变动
3.2.2 各组水华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优势度与数量的变动
3.2.3 各组微藻优势种演替
3.2.4 各组蜡样芽孢杆菌数量的变动
3.2.5 各组对虾死亡率的变动
3.2.6 常规理化因子的变动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施用溶藻细菌CZBC1 对虾池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虾池与养殖模式
2.2 溶藻细菌CZBC1 菌剂
2.3 实验设计
2.4 微藻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5 水质指标测定
2.6 微藻样品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微藻种类组成
3.2 主要优势微藻演替动态
3.3 微藻数量变动
3.4 微藻生物量变动
3.5 微藻多样性变动
3.6 水体理化因子变动
4 讨论
4.1 微藻群落水平下溶藻细菌的溶藻效应
4.2 利用溶藻菌与普通有益菌制剂调控水体微藻群落的区别
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会议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8563
【学位单位】:大连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945.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虾池两类优势蓝藻及水华的危害
1.1 中高盐度养殖池塘优势蓝藻—颤藻
1.2 低盐度养殖池塘优势蓝藻—微囊藻
1.3 有害蓝藻水华对水产养殖的危害
2.有害蓝藻水华的传统防治
2.1 物理方法
2.2 化学方法
2.3 大型水生动植物防治法
3.溶藻细菌研究现状
3.1 溶藻细菌及其溶藻机制
3.2 溶藻细菌对个体水平微藻的溶藻效应
3.3 溶藻细菌对群落水平微藻的溶藻效应
4 浮游微藻藻相结构与对虾养殖的影响
5.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溶藻细菌CZBC1 对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绿色颤藻优势度的调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对虾和实验水体
2.1.2 绿色颤藻
2.1.3 溶藻细菌CZBC1
2.2 方法
2.2.1 实验设置
2.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2.3 微藻鉴定、计数与优势度计算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CZBC1 对高优势度绿色颤藻微藻群落的调控
3.1.1 各组微藻总数量的变动
3.1.2 各组绿色颤藻和波吉卵囊藻的优势度与数量的动态变动
3.1.3 各组微藻群落优势种演替
3.1.4 各组蜡样芽孢杆菌数量的变动
3.1.5 各组对虾死亡率的变动
3.1.6 各组常规理化因子的变动
3.2 优选浓度CZBC1 对不同优势度绿色颤藻微藻群落的调控
3.2.1 各组微藻总数量的变动
3.2.2 各组绿色颤藻和波吉卵囊藻的优势度与数量变动
3.2.3 各组微藻群落优势种演替
3.2.4 各组对虾死亡率的变动
3.2.5 各组常规理化因子的变动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溶藻细菌CZBC1 对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水华微囊藻优势度的调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对虾和实验水体
2.1.2 水华微囊藻
2.1.3 溶藻细菌CZBC1
2.2 方法
2.2.1 实验设置
2.2.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2.3 微藻鉴定、计数与优势度计算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浓度溶藻细菌CZBC1 对低优势度水华微囊藻微藻群落的调控
3.1.1 各组微藻总数量的变动
3.1.2 各组水华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的优势度与数量变动
3.1.3 各组微藻群落优势种演替
3.1.4 各组蜡样芽孢杆菌数量的变动
3.1.5 各组对虾死亡率的变动
3.1.6 各组常规理化因子的变动
3.2 不同浓度溶藻细菌CZBC1 对高优势度水华微囊藻群落的调控
3.2.1 各组微藻总数量的变动
3.2.2 各组水华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优势度与数量的变动
3.2.3 各组微藻优势种演替
3.2.4 各组蜡样芽孢杆菌数量的变动
3.2.5 各组对虾死亡率的变动
3.2.6 常规理化因子的变动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施用溶藻细菌CZBC1 对虾池微藻群落结构的影响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虾池与养殖模式
2.2 溶藻细菌CZBC1 菌剂
2.3 实验设计
2.4 微藻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5 水质指标测定
2.6 微藻样品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微藻种类组成
3.2 主要优势微藻演替动态
3.3 微藻数量变动
3.4 微藻生物量变动
3.5 微藻多样性变动
3.6 水体理化因子变动
4 讨论
4.1 微藻群落水平下溶藻细菌的溶藻效应
4.2 利用溶藻菌与普通有益菌制剂调控水体微藻群落的区别
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会议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余婷;谢平;戴明;梁高道;;微囊藻毒素分离及鉴定[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01期
2 陆贻超;王国祥;李仁辉;;超声波和改性粘土集成技术在去除蓝藻水华上的应用[J];湖泊科学;2010年03期
3 李东;李祎;郑天凌;;海洋溶藻功能菌作用机理研究的若干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02期
4 何鉴尧;潘伟斌;林敏;;溶藻细菌对富营养化水体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11期
5 黄翔鹄,李长玲,郑莲,刘楚吾,陈永任;固定化微藻对改善养殖水质和增强对虾抗病力的研究[J];海洋通报;2005年02期
6 季颖;付娇;黄君礼;吴明松;李娜;崔崇威;;二氧化氯杀灭水中微囊藻的效果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8年01期
7 王丽花;曹煜成;李卓佳;;溶藻细菌控藻作用及其在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应用前景[J];南方水产科学;2012年04期
8 许秋瑾,高光,陈伟民;从种群竞争的角度初步研究微囊藻的产毒机理[J];生物学杂志;2004年01期
9 江敏;王婧;许慧;;蓝藻毒素去除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4年12期
本文编号:2888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888563.html